《前度》:與其把想念寄託給別人,不如把期待賦予自己

時常覺得,看電影是件很私人的事。

比方說內容,和朋友坐在電影院裡,大銀幕上的故事悲喜無定,如果是全場鬨堂大笑,那麼坐在你旁邊的人自然能懂你的笑點,但如果是紅了眼眶,那麼內心的很多情感或許並無法為外人道也。再比方說形式,其實很多時候,你只是期待一段屬於你的時間和一個簡單的、只屬於你自己的故事,往往那天還是一個陰雨天。

清楚地記得,第一次看《前度》就是在我高三寒假的一個陰雨天。故事的情節後來都忘得差不多了,印象裡只留下陳偉霆那張非常帥氣的臉和同樣微雨綿綿又略帶憂傷的氣氛。再看是三年後,快上大三的時候,大概因為經歷了一些事情,看電影勾起了太多回憶,所以看到電影最後那些普通人給前任的留言,眼淚一下就流下來了。

《前度》:與其把想念寄託給別人,不如把期待賦予自己

《前度》劇照

“她沒留下什麼,只是在我的生活留下了回憶的影子。”


“那些需要對方的時候,很遺憾,我們沒有在彼此身邊。”


“就算有一天你已經認不出我來,但我們在一起的日子,永遠都在我的生命裡,留下美好的回憶。”

關於前任的討論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有些人就是說不清哪裡好,可就是誰都替代不了。

當我們懷念前任,我們在懷念什麼?

分手後,很多人都會想起對方,會好奇對方現在正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是否結識了新的約會對象,又或者希望前任一定要比自己過得糟,才能證明自己離開的是正確的。還是放不下,還是會去想,甚至有的人還因為思念而坐立不安,以犧牲了睡眠的代價來窺視對方的種種社交平臺,又或者從此瘋狂投身新的約會,然後說“從此,我愛上的人都像你”。

《前度》:與其把想念寄託給別人,不如把期待賦予自己

《前度》劇照

在《前度》這部電影裡,陳均平和周怡是一對因為意外久別重逢的戀人,他們在一起時正是少年,陳均平是名不見經傳的設計師,他們住在城郊的小房子,吵吵鬧鬧,嘻嘻哈哈,而現在陳均平已經成為了製作人,雖然房子大了,生活好了,可週怡還是感受到舊愛生活中,昔日熟悉的痕跡,比如和過去一樣的電腦密碼,煮飯時細節的習慣,依然不用玻璃的杯子,因為自己當時吵架總喜歡摔杯子......

熟悉的痕跡在眼前撲面而來,兩個人陷入了對往昔深深的懷念中。

當我們懷念時,我們懷念的並不是僅僅是這個人,而是兩個人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可能兩人相識於微時,彼此相伴度過的那段時光可能是一段最勇敢的日子,而這個人就像是那段歲月的開關,想起他,就是想起了那段日子,眼前的生活即使再疲憊倦怠,也可以隨著腦海裡這個人的出現,而像瞬間開了燈,暗淡散去,一切都明亮起來

懷念又在於彼此相處時,經年累月的默契實在難能可貴。會記得對方喜歡去哪家餐廳、喜歡什麼口味,會知道對方最愛的商品類目又出了新款,會知道對方發哪個表情包是求安慰,哪個表情包是不開心......

這樣的默契並非立刻就能就能擁有,而是經過點滴時光的積累,才能都逐一記下。這樣的相處,在分別那天來臨時,也帶著難以突然剎車的慣性,對方已經離開了我的生活,可我的生活裡總有你的印記

有段時間,單曲循環張信哲那首《永恆的印記》幾十遍,“就到這裡,我們把愛藏在這裡,時間會把一切洗淨,一生難忘曾經,那麼愛你,這份愛會是永恆的印記。”

每次聽到,都會垂淚。這份愛會是永恆的印記。

假如我不曾愛你,我不會失去自己

在電影裡,周怡離開陳均平的這幾年,又結識了幾個男友。她漸漸發現自己好像處在一種“習慣性失戀”的狀態。她對愛的態度過於熱烈,一旦開始就會全身心的投入,用依附他人的方式去愛人。她為了男友剪短髮、染頭髮,這樣的熱烈並非因為她有愛的能力,而是因為她在愛情中經常處在一種被動的,恐懼的狀態中。

《前度》:與其把想念寄託給別人,不如把期待賦予自己

《前度》劇照

假如我不曾愛你,我不會失去自己,我的意志總被寂寞吞噬。因為害怕失去的孤獨感,於是費盡心思將自己和他人捆綁在一起,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自己和他人的生活產生一些鏈接。總是懷疑對方的心思、信任感愈發下降,脾氣也越來越暴躁,因為怕失去帶來的作用力,反而把對方向反方向推遠。

在親密關係裡,我們都常常對對方投入過多的牽掛和關注,這些都是正常的表現。但愛的前提是,我們首先應該是一個獨立成熟的個體。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寫道,"愛情不是避風港,而是一種共同的努力、成長和勞動。”對的人應該是陪你看風景的人,而不是帶你看風景的人,好的愛情應該是彼此激勵,彼此關愛,彼此成長的過程。

愛是一種能力,愛是一種給予,但不是滿足被他人需要的成就感,而是用接納包容理解的態度,去接受對方生命中的完美與不完美,然後心甘情願的與對方,相愛。

不傷害彼此,放下其實沒有那麼難

周怡和陳均平的愛情,在這次相遇之後,幾度重新燃起熱情,但想起曾經分別的原因,最後兩個人還是決定尋找各自的新生活。

放下是一件很難的事嗎?在很多人的生活中,確實如此,任何一段關係的終結過程都暗藏著危機和發展兩個方面,很多情緒,很多懸而未決,會隨著關係終結這一刻的來臨而被徹底激活。這種感覺不都體現在感情的終結,也體現在日常各個方面,比如工作中熬夜趕DDL,比如上學時暑假快過完了,才想起寫作業,比如競技比賽到達賽點那一刻的心情。

《前度》:與其把想念寄託給別人,不如把期待賦予自己

如何處理這一點的情緒影響著接下來故事的走向,對於一段感情來說,最核心的辦法是:做決定不要過快,留下一段思考時間。

正如所有的分手前,往往都有一段時間的藕斷絲連。這其實就是一段感情的冷靜期和思考期。在這個時間裡要深思熟慮,要和對方充分溝通,給自己解釋的機會,也給對方解釋的機會。不要過快做決定,更不要被情緒左右,因為一瞬間的暴躁而造成本可以避免的遺憾。

深入思考彼此的關係,還有一個好處在於,可以避免之後的無法釋懷,對於很多分手後,久久無法走出的人來說,這種不釋懷的狀態,好像一種自我保護,用來防止自己受到其他人的傷害,於是通過上一段戀情的不釋懷來逃避。而通過這樣的一段冷靜期,想明白自己和對方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讓自己釋懷這個問題,終止後續的痛苦。

《前度》:與其把想念寄託給別人,不如把期待賦予自己

對於一段已經逝去的愛,也許我們應該學會一件小事是:面對當下的現實,然後好好告別。在我們全力挽回仍無可奈何之後,放手才是真的擁有。因為任何一段關係,都像一對作用力,不是一方努力就能維繫它的平衡,它的平衡需要雙方的共同推拉、建設,任何一段關係都需要雙方彼此依戀、彼此愛護、彼此成全。

生活中的每一段愛,都是一種讓人認清自己,抵達真實自己的過程,但要學會接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細小瑕疵。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與其把想念寄託給別人,不如把期待賦予自己。

❤️


我是 ,閱讀、電影愛好者,觀察世相,分享觀點。期待你的關注和鼓勵,喜歡就給我點個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