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毛姆的四大名篇第四本——学会集中注意力(中篇)

有了前文的铺垫,我们先来继续谈谈现实主义,后面再把集中注意力和它“混为一谈”。

读阿毛的四个大长篇,然后写一点读后感是我的本意,但写着写着一旦动起了笔,却总会想到我在哪里,我的表达有什么风格或特色,于是就有了这几篇闲言碎语。

从《人性的枷锁》中菲哥的自卑和普通,到《月亮和六便士》里斯爷的后劲十足,再到《面纱》中凯姐的浮夸和沉静,最后到《刀锋》里归于平凡的小拉,我们讲了故事,我也放开手脚、信马由缰地大谈特谈了现实主义。

可现在回头想想,我谈的好吗,我谈的是现实主义文艺创作吗?

有可能打了个小小的擦边球,有可能和云天明的大脑一样偏离航线太远,但不会有“好心的”三体舰队前来搭救。

那么我可能连自救的本事都没有。

我读毛姆的四大名篇第四本——学会集中注意力(中篇)

我曾想,何为现实,何为现实主义?

是不受干扰的创作,还是能够相信的现实,亦或能说真话的生活(疫情之中假话好像也没起啥正面作用)?做不到知行合一,谈什么实在、现实、真实?

人们的无视只会误事,而这绝不是务实!

这样看来,我说的好像是某种愤懑,好像有点批判的意味,这哪是创作谈嘛,自己都不会做人,还想教别人做人呢?

需要澄清一下,我不敢教做人,确实不敢,而且也不懂——自己经历的还远远不够。

我只能分享一点点看法,又找不到庄子的无何有之乡可以将之安放,那么只能写下来,贴出来——诸君赎罪则个。

暂时抛开现实主义,拿现实接着说吧,毕竟也许以后还有机会变成现实主义的素材嘛:

你不可能一方面挖空心思把子女往更好的学校里送,一方面告诉他们要平等待人、相信公平正义;不可能努力享受体制的便利,却让子女自强自立;更不可能冷眼旁观,却要子女与人为善、珍惜友谊——因为在他们眼里——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那样的世界啊!

我读毛姆的四大名篇第四本——学会集中注意力(中篇)

我们愿意相信,孩子们会活在美好的世界里,比我们更美好的世界里。因为孩子就是未来,明天就是希望,可想着那希望,我们只能苦笑,因为提供不了,所以只能憧憬。

我注意到家长们把孩子送到这、送到那去学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迫使他们努力给予。其实我们这一代人相对建国时的祖辈、开放前的父辈来说生存条件已经明显提高,孩子正在经历着的学习培训在我们中的一部分人身上也曾被寄予厚望着上演,所以有理由反思一下集中注意力的重要。

两年前,穆拉丁发了一条动态,说要卸载头条和抖音——那对我们有害无益。

当时的我还不太相信——通过手机应用的智能推荐至少学到了知识——可现在看来他的做法无疑是明智之举。

大数据目前能做到的是把我点击浏览内容的周边推荐出来,那里面有一些与我的关注点有交集。

那么我也有很大的可能性会点开继续浏览,以此循环往复。

但这实际上是一种发散,它只能培养我发散思维的能力和强化我将前者和后者联系起来的思维,却并不能让我集中精力在一个点上。

我的习惯是看到一个东西,就把它的内容看完,然后把前因后果、内涵外延、其他角度的观点和意见都了解一下,再做批评。

可大数据满足不了这些。

这些东西百度可以做一部分,头条引进来一部分,知网、豆瓣、知乎、爱问知识人和字典、词典以及专著、演讲视频、书店、图书馆、博物馆满足了另一部分。

可见学者做研究还得亲力亲为去找资料,但我连学术殿堂的台阶都找不到的人也意识到了头条、抖音的缺陷,谁能说这不重要?

大部分智能机都有情景智能,它告诉你一天花多少时间用手机,分别都在上哪个APP,时间的比例是多少。

我读毛姆的四大名篇第四本——学会集中注意力(中篇)

一看吓一跳,我们玩手机的时间是很多的,我们已经养成了习惯,每一天都要尽可能多地用它才行,否则就会很不舒服。

我也怀疑自己没有很好地理解娱乐精神。

熊晓鸽就说乔布斯是去了好莱坞十年后才明白何为娱乐精神,才明白他的客户真正需要什么,才做出了iphone,何况我的确没花很多精力享受清空购物车的乐趣、美团外卖的便捷以及其他许许多多智能应用带来的快感,一般情况下我都把它们让给我老婆。

即使如此,我还是要用头条看八卦,每天都要把NBA所有的赛事集锦都过一遍,和朋友聊聊微信,反反复复刷朋友圈看看有什么更新,再上微博看看美女……更不用说还要用下厨房学做饭,用网易云听歌,用迅雷下片儿,用百度地图导航,用手机银行还信用卡,订我的火车票、关我的闹钟、看我的天气和日历……我确实已经离不开手机和里面五花八门的应用,即使它们使劲让我自愿分散注意力。

但我们的家长其实都不喜欢孩子玩手机、玩游戏,不管他们玩得有多遛,家长们总觉得是不务正业,其实电竞已将进入奥运会赛事,而电竞选手职业生涯的黄金阶段只在16岁至22岁之间,其实比职业运动员的还要短暂。

顶尖电竞选手必备的要素里恰恰也有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岁数再大一点,越来越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反应速度和手眼配合默契度都会下降。

我读毛姆的四大名篇第四本——学会集中注意力(中篇)

看来,保持专注在任何一个行当里都至关重要——每个人的智商差距并不太大,做得好、做出成绩的人只不过比我们更长久地集中了注意力,人们往往把那称为坚持。

等我们上了高中,苏文军老师说:“不转变思路找解题方法,盯着题目看半个小时还不动,就是抱着洋芋死啃”,他的意思是说没有做到专注于事情本身,再坚持也是无益。

我们再回头来看阿毛对集中注意力的小拉的评价:“他没有抱负且淡泊名利,出名只会让他倒尽胃口,因此可能满足于过自己选择的生活,忠于自己。他为人太过谦虚,不愿当别人的榜样。不过他也许认为,终究会有某些人受他吸引前来,宛如飞蛾扑火,共享那温暖又带着光亮的信念,相信人生最大的满足在于精神生活。他也许觉得,只要无我和无求,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踽踽独行,贡献也不亚于著书立说或教诲世人”。

因此,不建议家长们因为怕输在起跑线上急于培养孩子这、那的能力,先培养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我读毛姆的四大名篇第四本——学会集中注意力(中篇)

我的老师牟学苑说过,我们的时间都是有限的,都是一定会被浪费的,你花在流行的东西上就显得浪费一些,花在经典的东西上就相对不那么浪费。

所幸,我还读了阿毛的四个大长篇。

我自己也因此明白了,集中注意力原来可以像小拉那样从“闲晃”中获取。

未完待续……


(感谢热爱阅读的你,感谢善良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