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播種的玉米出現"黴爛坐棵斷壟缺苗"等苗情質量差現象,原因在哪


剛播種的玉米出現


在清江鶴寄居地,按照往年的播種習慣在3月25日~4月4日間就開始播種玉米種子了。

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很多農民工都沒有外出務工,再加上前段時間的天氣較好,在勞力資源豐富及天空作美的條件下,玉米播種時間較往年還提前了4~5天。

按照常規,在適宜的生長條件下玉米播種後一個星期(最多不超過IO天)就應該正常出苗。但就當前田間玉米的出苗情況來看,今年的玉米出苗率很不理想。

清江鶴曾經結識的幾個農友,今年也遇上了如此惱人的困惑。打電話諮詢清江鶴是啥原因?為此清江鶴這幾天就在鄉下轉悠尋思答案,現將相關情況分析總結如下,供各位老師和農友們參考:

一,玉米播種後出現"黴爛""缺苗斷壟""不能正常生長而坐棵"的原因有哪些?


剛播種的玉米出現


1,近段時間的低溫影響。

受北方強烈冷空氣影響,清江鶴寄居地從上月3月26日起就出現天氣變故,氣溫一直下降不停。直至昨天4月4日氣溫才回暖。

平均氣溫降幅達到了6℃~8℃,局部地方達到了IO℃,高溫地方氣溫降幅達到了11℃~13℃。部分地方還出現了強降雨和冰雹。

恰好在這段極端性低溫的條件下玉米播種完成,卻沒有遇上適宜的玉米萌芽溫度。而玉米的生長髮育最低有效溫度是IO℃(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生物學零度),高於IO℃的溫度才是有效溫度。

按照玉米的生物學特性,雖然玉米種子能夠在6~7℃時可以萌動發芽,但發芽慢易爛種。要想播種的玉米種子發芽穩健,生產上必須保持IO~12℃以上的氣溫,最佳溫度要保持在20℃~25℃間,這就是為什麼在高山二高山玉米育苗時,我們反覆建議的要覆雙膜的原因。

因為覆雙膜可以增加地積溫。一個玉米育苗期(30~40天),可以增加地積溫36~42℃,而且幼苗移栽到大田以後,可以縮短玉米生育期4~6天,有利於高山玉米早熟,避免玉米生長後期低溫帶來的結實不好禿頂現象。

剛播種的玉米出現


2,玉米種子本身的質量問題。

根據種子相關的規定,優良品種和高質量種子,其純度應該在96%以上,淨度必須達到98%以上,發芽率達到85%以上,水分不高於13%以上。

如果播種的玉米種子為陳舊種子或者水分高於13%以上種子在貯藏時發生了黴變(或者說種子保管不善影響了種子質量),那麼玉米出苗率自然就不高了。但是,根據農村種植生產實踐,曬種可以促進種子新陳代謝,散發種子貯藏期間的呼吸產物,增強酶的活性和種子發芽率,提高玉米出苗率,保證苗齊苗壯。

3,施肥不當施肥過量而出現肥害。

調查中清江鶴髮現很多玉米種植戶生怕自已種植的玉米不如別人的好,生怕別人說自己種植的玉米孬,生怕自己種植的玉米"吃不夠"肥料,因此過量施用各類肥料,大量使用未充分腐熟的糞渣,把種子放在肥塊上(或很近的地方),致玉米苗發芽以後,胚根在下垂或次生根在發育的過程中與濃肥或者各類不宜作基肥(種肥)相接觸而出現肥害。

剛播種的玉米出現


比如有的農戶將尿素,碳酸氫銨等不宜作種肥的肥料放入種肥與玉米種子或幼苗根系相接觸,就容易造成肥害。

4,與土壤墒情有關。

不適宜玉米萌芽生長的土壤墒情有乾旱與澇漬兩種情況。有些農戶將玉米苗床做得乾燥少水,種子播完後苗床就顯得"硬棒棒"的,保水性能極差。根據玉米的需水特性,抪種至玉米出苗至少要保持土壤涵水量60%~70%,這是足墒播種保證種子健壯萌芽的最基本條件。

但是有的農戶為了搶季播種或縮短苗床的"悶床"時間,在苗床潑澆稀糞水還沒滲透完畢時就急於苗床鎮壓,然後製作方格(或肥球)播種覆土覆膜,致苗床出現"芽澇",玉米幼苗生長受到嚴重影響。

乾旱讓玉米出苗率降低,芽澇同樣使玉米幼苗不能健壯生長。因此在基肥充足的條件下,要讓玉米幼苗苗齊苗壯,既要防旱亦要防芽澇,足墒播種最好。

5,與土壤PH值(酸鹼度)有關。


剛播種的玉米出現


玉米本來對土壤的要求不嚴。但是作為玉米育苗的地塊最好選擇質地疏鬆透氣性良好,有機質含量豐富,PH值在5~8間的腐殖土。

鹽鹼地做種子苗床在前期地溫偏低時發芽慢出苗慢(原因是鹽鹼地在地溫偏低時干擾種子的生命活動致種子發芽出苗慢),長時間幼苗不出土會出現種子不萌芽而黴爛,降低種子出苗率,嚴重時缺苗斷壟。

根據生產實踐,農村中土壤易板結結殼的土壤,或粘重土壤,或含鹽量高的土壤都是不建議用來育苗的土壤類型。而且不僅僅是不用來育玉米苗,還包括水稻秧苗,蔬菜幼苗等等,都是不理想的育苗床土。

6,地下蟲危害。

主要是螻蛄,地老虎,金針蟲和蠐螬危害造成玉米缺苗斷壟,坐棵生長不良等症狀。

螻蛄亦即土狗兒。最典型的危害特徵就是取食萌動的玉米種子,或咬斷玉米幼苗的根莖造成植株萎蔫死棵,然後缺苗斷壟。

剛播種的玉米出現


地老虎又叫土蠶子地蠶子和切根蟲。這廝食性有點兒雜。幼蟲常常將玉米幼苗吃成孔洞和缺刻。有時近地面剛出土不久的心葉還會成"殘片"或幼莖被鑽蛀的跡象,最終的結果是幼苗死棵或者坐果,影響玉米苗情質量。

金針蟲亦是玉米幼苗期危害性較大的常見地下害蟲。成蟲和幼蟲都可危害。不過成蟲是以地上植株部分為主,幼蟲則專注於地下的玉米種子,嫩芽和幼莖。幼蟲嚴重危害時,玉米萌芽生長緩慢,幼莖可以蛀成孔洞,幼根可以枯死在壤土之中而不出土,降低玉米種子出苗率。

7,除草劑藥害。

為了防止覆土滋生雜草干擾玉米幼苗岀土生長,許多玉米種植戶都在澆足覆土水以後就開始噴苗床土壤封閉性除草劑進行苗床土壤封閉處理。

一般情況下,苗前除草劑的安全性能是比較高,不易發生玉米幼苗藥害。

剛播種的玉米出現


但是,很多種植戶憑習慣勾兌藥劑,憑經驗用藥,擅自提高使用濃度,或多種藥劑"胡配",在苗床土壤溼度較大,或玉米出苗前遭遇低溫逆襲時,很容易出現玉米苗床藥害。

8,與人為操作不當有關。

常見的人為操作不當如玉米種子播完以後覆土過深(易遭芽澇)過淺(易遭乾旱和"跑籽"),抪後末鎮壓,造成"跑墒"(土壤保溼性差),致種子不發芽或發芽後"吊死"。

二,保證玉米苗齊苗壯的有效措施。1,精選優質良種並進行相關處理。

選優質適合本地豐產的玉米種子。播種前可以對種子進行精選。去除病粒蟲粒和機械損傷種子,並放在太陽底下進行翻曬。包衣種子可以直接播種,未包衣的種子還可以進行催芽處理,保證苗齊苗壯。

2,精整苗床保持土壤良好墒情。

苗床肥以農家有機肥(稀糞水)和苗床專用基質肥為主。不用尿素,碳酸氫銨等作苗床基肥。如若少量摻入以上種類肥料,必須要"悶床"25~30天,再淺混土以後才平鎮床苗。

剛播種的玉米出現


苗床要做得平整均勻,沒有雜物和大土坷垃。而且達到涵水量50%~65%左右。涵水量過高時要等床土自然滲透以後再播種。並按玉米幼苗的長勢,合理排灌,保證土壤良好的墒情。

3,不選酸性重或鹽鹼地作苗床。

如若選擇這類地作作苗床,最好是先對地塊進行相應處理以後,再整廂。為了避免前期生長受低溫的影響,最好採用雙膜覆蓋,寒潮或極端性低溫逆襲時,還可以在雙膜上加蓋草簾等以保證棚內玉米幼苗生長的溫度。

4,地下害蟲的預防。

兩種方法可以解決。一是在作苗床時選帶有殺地下蟲功能的苗床多功能基質肥摻在苗床肥中進行預防。

剛播種的玉米出現


二是在玉米出土以後(開雅雀口)時結合玉米幼苗立枯病,根腐病的預防適量配比地下殺蟲劑,做到病蟲綜合防治2~3次即可解決地下害蟲對玉米幼苗的危害。

5,用植調劑與多功能葉面肥復配使用解決玉米苗床除草劑藥害問題。

如可以用20%赤黴素(赤黴酸)可溶性粉劑800~1000倍液與1.8%萘乙酸可溶性粉劑1200~1500倍液(或者0.1%蕓薹素內酯可溶性粉劑1000~1200倍液),及鑫豐源氨基酸葉面肥(或死苗急救氨基酸葉面肥,或苗青青氨基酸葉面肥,或苗壯水溶性肥料功能肥)三元復配使用,可用1~2次即可矯正除草劑藥害。

結束語:本文詳盡介紹了當前玉米苗床正在發生的爛種,缺苗斷壟,坐棵生長不良等影響玉米苗情質量的原因。由於調查所取的樣本有限,不同的地域氣侯與種植習慣有差異,因此請結合生產的實際情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找對病狀原因,對症施策才能有效提高玉米苗情質量。


剛播種的玉米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