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準備金“雙率雙降”意何在

□ 盛 剛

降準降息密集落地,是央行綜合考慮了國內復工復產需求、國際疫情、外部經濟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後作出的部署,目的就是使金融環境更好地匹配實體經濟在特定階段的需求

繼3月30日宣佈下調7天期逆回購利率之後,4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再度出手:對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和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降準於4月15日和5月15日分兩次實施到位,每次下調0.5個百分點,可釋放長期資金約4000億元。央行同時還決定,4月7日起,將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央行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從0.72%下調至0.35%。

此次降準符合市場預期。3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已定下調子,將進一步強化對中小微企業普惠性金融支持,推出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等措施。目的很明確,就是對沖疫情影響,促進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這已是年內第三次降準,加上前兩次降準釋放約13500億元資金,共釋放了17500億元資金,資金面寬鬆力度相當大。而此次降準分兩次實施到位,意圖也很清晰,就是在釋放流動性讓銀行有更多錢給企業的同時,更要把控好方向——著力支持中小微企業。因此,降準在預期之內,但力度之大卻在意料之外。說明央行對經濟形勢的判斷比市場更謹慎,也更具前瞻性。

當前,我國大量企業正處於復工復產關鍵時期。雖然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向好,但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帶來的壓力卻不斷增大,實體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缺少資金運轉困難的現象更加突出。而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信貸資金的大都為中小銀行機構,所以今年第三次降準的對象主要是面對他們,使之有更多資金支持中小微企業。

我國中小銀行機構有大約4000家,在銀行體系中佔比為99%,分佈廣泛,紮根基層,是服務中小微企業的重要力量。此次降準大約可為每家銀行機構增加1億元可使用資金,還可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每年約60億元,這既有效地緩解了中小銀行機構信貸資金不足的局面,也能為他們提供長期低成本資金,進而以更優惠的利率為廣大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實實在在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並補充流動性,為復工復產提供重要資金支持。

降准算是如期而至,超額準備金率卻是時隔12年首次下調。超額存款準備金是商業銀行按央行要求繳納法定存款準備金後,自願存放在中央銀行的錢,央行相應對其支付利息。自2008年以來,這個利息率一直是年化0.72%。由於可以隨時提取、動用這筆錢,就如活期存款一般,因此銀行很樂於把一部分寬裕資金存在央行。但現在央行把銀行存的錢降息了,而且是“攔腰斬”,這損失如何補,要不要補,銀行就要認真合計了。不在乎的,可以繼續放央行,想多得點,就得考慮把錢借給那些願付高利率的,比如其他銀行同業,或直接貸給企業。顯然,下調超額準備金率,就是倒逼商業銀行的錢“撤離”央行,逼他們擴大信貸規模,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把錢放到更能帶來效益的地方去。說到底,下調超額準備金率和定向降準目的一樣,都是讓金融機構的資金以更低的成本更多地流到實體經濟。

明顯可見,3月中下旬以來,央行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顯著加大,節奏也在加快。4月的剩餘時間,除了會迎來針對中小微企業新增的1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預計MLF、LPR利率也有望跟隨式“降息”。降準降息如此密集落地,是央行綜合考慮了國內復工復產需求、國際疫情、外部經濟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後作出的部署,目的就是使金融環境更好地匹配實體經濟在特定階段的需求。接下來,央行還將根據形勢變化,依託充足的貨幣政策空間,強化逆週期調節,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推動商業銀行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促使實體經濟的恢復性上升得以延續並進一步向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