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干部培训项目的高质量追求

原创: 武大唐小兵 唐说 2019-10-25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西南研究院

随着党的理论学习的深入与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深化,高校逐渐成为党员干部培训的重要阵地。从2009年中央组织部批准首批13家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开始,高校基地所承担的培训任务越来越多,对干部教育的认识逐步深刻,目标设定、课程排列与服务形式也逐步发生了变化。这是高校逐步增强社会服务功能、主动承担党政人才队伍建设重任的体现。

高校干部培训项目的高质量追求

所以,针对目前进校培训的短期干部培训班,高校应该有更高的追求与作为。

第一,灵活设置培训课程计划,强化干部培训效果。依托于现有的进高校的培训班,高校应该在提供优质培训课程、遴选品牌名师、精心设置课程计划上做文章,要把培训课程计划的设置作为核心内容来抓。一个干部培训项目品质的高低,最主要就是看师资、课程是否设置得当,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除了课堂面授之外,现场教学也是近几年基层干部学习的一项重点需求。作为基层,以交流经验、学习做法、研讨案例、完成目标为核心需求,越简单明了、越接近地气的方法越有效。这就需要高效放下身段,主动走下讲台,深入到机关、社区、园区、企业、工厂及红色场馆、革命遗址去开展现场教学课程的设置,将理论学习与时间锻炼相结合,力求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

高校干部培训项目的高质量追求

第二,加强全员参与感,提升干教项目综合服务水平。目前,很多高校的二级院系作为培训项目服务方,在面对承接的干部培训项目时,几乎都由业务人员和班主任两个人来完成这项任务,有时业务人员还兼班主任。也就是说,大多数委托单位进高校,就没接触过高校二级院系的业务分管领导或中层负责人。尤其是有些培训班还不举办开班仪式,或者临时借用了“局外人”参加仪式。试想,当委托方不能有效与服务方的中层负责人(或领导)保持有效沟通的话,那培训项目怎么可能放心?将一个严整有序的干部培训项目轻易交付给一个陌生人而不是一个团队去掌控,仅仅单纯通过一纸协议、一个电话来建立双方的信任关联度,这既不是作为委托方的党政机关所为,也不是作为服务方的高校机构所为。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班主任门槛”,委托方过不了这个门槛,见不到有效责任人。所以,为了能够圆满完成培训任务,高校需要放低姿态,积极主动实行全员参与,以保障培训项目的顺利实施,获得较高的信任度及社会声誉。比如,一个正常的干部培训班,通常是院领导参加开班仪式及接待座谈,业务主任进行项目谈判及课程设置,班主任负责带班服务,教务助理协助配班及新闻宣传,主持人负责开班、结业或活动计划主持工作,技术人员负责技术平台搭建及信息化服务工作……每位人员作为干部培训服务团队的一分子参与到特定的培训班中去,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训中心,形成一套标准规范的干部培训项目服务流程。在实际调研中,时常会遇到某些政府机关对一些干部培训班的评价相当低,那可能就是在选择承办、把关服务的过程中遇到了“班主任门槛”,不得不屈从于一种既定的服务套路,不得不受伤了。破除“班主任门槛”,提高全员参与感,对于高校机构来说,是当前一项紧要的把控项目风险的主动作为。

高校干部培训项目的高质量追求


高校在干部教育事业中,是党校、干部学院培训渠道的有力补充,未来在干部教育理论研究与科技研发方面将承担着更重要的任务。打造干部培训项目的高质量服务,只是万里长征刚刚开始的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