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景区的“人潮”回来了?

本文2617字 5图 |预计阅读时间16分钟

西安景区的“人潮”回来了?

西安景区的“人潮”回来了?

刚刚过去的清明节,是2020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小长假。


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闭关”,几乎所有人都想出去透透气、散散心,于是西安部分景区出现了往日热闹的一幕:人人人从众。


难道,西安旅游的人潮已经回来了?

西安景区的“人潮”回来了?

©昆明池景区停车场 | 图源昆明池七夕公园官微

西安景区的“人潮”回来了?


4月4日,星期六,清明小长假的第一天。


下午两点多,在家闲来无事,于是决定去昆明池转转,让“憋”在家上了近60天网课的孩子透透气。原本想着,尚处于疫情期间,而且景区较为偏僻,人流量应该不会太多。


然而,事实无情的打了我的脸。刚到达景区入口就被吓到了,许多车排着长长的队伍等着进场。女儿大呼:“好恐怖啊!要不我们去别的地方吧。”我说,既然来了就进去转一圈,否则白跑一趟。好不容易把车开进停车场,结果在偌大的地方转了一圈都未能找到停车位,无奈只能放弃。


最后,从入场到出场,前后耗时30分钟,缴纳停车费5元,可以说这是史上最短的一次旅程,而且是景区停车场半小时游。


第二天,我们向南出发,目的地是曲江池。在经过大唐芙蓉园西门处时,看到许多人手握手机排着队等待测温进入,秩序倒还算井然。到达曲江池,这里的游客尽管没有昆明池那么多,但与往日相比,人流量也增长了不少,有坐着轮椅的,又推着婴儿车的,也要手拉着手的,总之是熙熙攘攘的。


下午4点,再次经过大唐芙蓉园时,这里依然有不少人在排队。我在门口询问园区预约事项之际,与排队的一名男子交流了几句。对方说,最近这段时间在家憋得太久了,刚好大唐芙蓉园实现免费,就想着带老人和孩子出来转转,他们提前三天预约,一个手机号能够预约两个人,今天过来后没想到人很多。


前天,微博上有这样一条消息:大唐芙蓉园景区恢复室外实景演出,清明节当天迎来大量游客。除了观看演出的两艘游船上坐满了人之外,在岸边也聚集了大量游客观看。据官方说,景区每日预约人数两万人,小长假期间,每日游客数均满两万。


而“坊叔”说,小长假最后一天路过大明宫遗址公园时,停车场已爆满,不少车辆只能瞅着路边的空挡停,让本就不宽敞的车道更窄了,出现了小范围拥堵。


西安景区的“人潮”回来了?

©曲江新区大唐芙蓉园 | 视频截图

西安景区的“人潮”回来了?


新冠疫情爆发后,全国文旅业按下“暂停键”,西安直到2月21日才宣布,室外开放式景区及户外公园恢复开放。但是,疫情对文旅业造成的重创,已经无法挽回。


于是乎,全国许多地方旅游部门纷纷出台措施“自救”,希望尽快恢复状态,甚至是出现“报复性反弹”。当然,西安亦不例外。比如,在疫情结束后的3个月内,国有3A级以上的景区全部免费。再比如,出台《西安市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工作方案》,22条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并大声喊出“常来长安”口号。


从按下“启动键”,再到打开“快进键”,西安相关各方期待着春暖花开。毫无疑问,清明小长假无疑是个最佳“检验器”。


令人欣喜的是,携程在节前发布的《2020清明小长假复苏报告》显示,西安成为出游最热的前十大城市之一。飞猪网旅游数据显示,清明节前夕,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芙蓉园、华山、西安碑林博物馆和大雁塔的旅行信息被大量搜索,位居搜索热门前五位。


具体呈现在热门景区,前文中提到的昆明池、大唐芙蓉园、大明宫遗址等地,便是最好的例证。而去哪儿网数据显示,国内度假型酒店预订量环比清明节前一周增长120%,浙江、陕西和重庆的增幅最大。


种种迹象表明,西安旅游市场正在复苏。遗憾的是,西安文旅部门没有发布今年清明期间的旅游相关数据。


不过,中国旅游研究院综合测算,2020年清明假日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4325.4万人次,同比减少61.4%;实现旅游收入82.6亿元,同比减少80.7%。


来自陕西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2020年清明小长假全省商品市场销售实现62.9亿元,同比下降23.1%,其中商品零售实现58.1亿元,同比下降20.3%;餐饮收入实现4.8亿元,同比下降45.9%。西安市商品销售实现31亿元,同比下降23%。


2019年清明节的数据是,西安市商品销售额为40.25亿元,共接待游客464.81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8.87亿元。从新旧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出今年的旅游人数同比减少是不争的事实,但幅度应该没有全国数据那么大。


西安景区的“人潮”回来了?

西安景区的“人潮”回来了?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联合发布的调研结果显示:有近五成的受访者表示将在今年上半年出游,其中选择5月旅游的比例达到16%,位居全年各月之首。


由此可以预计,接下来的“五一”会出现新的出游高峰。而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预测,西安旅游业有望到6月底复苏回暖。


有专家表示,从短期看,短途出游诉求是最强的,主城及近郊的景区肯定会先于稍远的景区恢复。从长远看,熬过行业低谷以后可以赢来一波强势反弹。


一组数据可以佐证上述说法。据权威机构调查,疫情结束后90%以上的受访者更倾向于国内游,尤其国内中短程游、城市周边游意向最高,占比分别为43%和24%。


然而,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之后的旅游业必定会经历一轮洗牌。


在之前的一篇推文(推荐阅读:西安再度“加码”文旅业背后的逻辑)中提到,文旅业最终的命题,还是要回到深度挖掘景区内涵,用文化为旅游赋能,输出品牌形象。只有按照市场新的追求和新的消费方式的变化,谋求创新,这才是希望所在。


值得肯定的是,西安正在大力促进文旅融合,提出打造中华文明根脉城市和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重点打造隋唐长安城文旅融合核心发展区,曲江高新经开 “文化+旅游+科技”增长极、港务浐灞 “体育+旅游+会展”增长极,临潼秦风唐韵板块、西咸秦汉文化板块、山水生态休闲板块等重点板块;全面加强历史遗址、重点文保单位、特色街区等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把西安打造成 “看千年中国”的“天然历史博物馆”(推荐阅读:西安终于有了看头!)


更为重要的是,西安把文旅业作为2020年十项重点工作来抓,而且围绕“千年古都·常来长安”这一全新的城市文旅品牌,将策划推出“共长安”“乐长安”“享长安”三大主题活动,以此吸引国内外游客对西安的关注度,为疫后文旅业储备能量。


可以说,西安已经吹响文旅产业复苏的“冲锋号”,准备迎接“人潮”回归的那一天。


西安景区的“人潮”回来了?

©西安南门广场 | 图源网络

加缪在《鼠疫》中写道:“市民们在希望的道路上已经迈开了大步,可以说,当市民的心头点燃了一丝希望的火光时,从这时开始,鼠疫的横行时期实际上就结束了。”


从清明小长假的景区情况来看,西安旅游业的复苏正在加速。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当春光遍地时,夏日亦不远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