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则勋:跟随江启臣的改革步调,国民党党公职也要“启程”

江启臣就任国民党主席1个月,面对国民党千头万绪、经纬万端的改革工作,一蹴可几当然不可能,但就任1个月来对于国民党的“重新设计”,江确实下足了工夫,不但重要人事安排开始年轻化,也跳脱框架做了颇具新意的操作。但面对民进党掌握绝对优势的当下,江作为改革火车头虽卯起来冲,党公职也要一并上紧发条,拉高总体战力的机会才高。

钮则勋:跟随江启臣的改革步调,国民党党公职也要“启程”

就江跳脱框架的明显作为来看,不设副主席、海选“数位行销科技长”、建构集体领导决策平台,算是相当亮眼之作。毕竟从副主席设置以来,不是为了权力平衡,就是为妆点、收编或疏洪等功能的聊备一格之举,功能既不显著、战力也不突出,几无正面意义;江不设副主席确实能符合社会观感,也是能跳脱以往国民党排资论辈、“七大公、八大老”的迂腐操作,对国民党传统形象的扭转确有助益。

而“数位行销科技长”的发想及海选,不仅凸显国民党愿引进民间力量、开放政党外,也宣示他愿从最弱的面向寻求补强的企图,本就有其亮点;宣传期间江更cosplay加码诉求“数位诸葛亮”,除了成功让议题延烧、创造网络大声量讨论、建构话题主导性外,更成功拉抬角逐者的数量,最后也选到具有即战力的人选。

值得一提的是,江亲拍影片的角色扮演不仅强化了自己“接地气”的特质,凸显了诚意,更和以往“地位崇隆”的历任党主席在形象上有明显的区隔,走下神坛的党主席当然亦能强化党的亲近性,争取认同。

“11人决策平台”的启动也能改善国民党纵向、横向联系不足的老问题。明明有执政县市、“立院”党团、智库等资源,但每到选举,这些重要机制几乎没有联系平台。就算有,也无法产生分进合击的能量,不仅无法主导议题与贯彻竞选主轴的战略,更导致多头马车的窘境,白白浪费资源。现今这些重要机制都纳入平台,平日就开始运作,除统整资源外,至少也能增加各平台的默契,选战开打也能减少磨合时间。而江愿意借此大平台来进行集体领导,也可摆脱以往国民党强人自认“天纵英明」”的领导模式,集思广益,收多元思考、缜密决策的效果。

即便江上任1个月在改革作为上有了新意,但几个难题仍横在他面前。第一,防疫给了民进党强化主流的诠释权、掌握议题设定的天赐良机,国民党在“顺时中”的氛围下,根本无力对“政府”防疫不到位之处攻坚,只能在民进党建构的议题框架中做效果有限的战术攻防。

第二,国民党不分区新科“立委”频出状况,后院失火;被“抹红”的吴斯怀、钟爱Lulu的张育美、炸口罩的叶毓兰,相关新闻多爆负评,更影响民众观感。作为“立委”的江主席,如何拉抬“立院”党团的战力,无疑是当务之急。而党公职更应有自知之明,应谨言慎行减少失分,才能跟上江的步调,不致拖累改革进程。

作者为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广告学系专任教授兼系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