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則勳:跟隨江啟臣的改革步調,國民黨黨公職也要“啟程”

江啟臣就任國民黨主席1個月,面對國民黨千頭萬緒、經緯萬端的改革工作,一蹴可幾當然不可能,但就任1個月來對於國民黨的“重新設計”,江確實下足了工夫,不但重要人事安排開始年輕化,也跳脫框架做了頗具新意的操作。但面對民進黨掌握絕對優勢的當下,江作為改革火車頭雖卯起來衝,黨公職也要一併上緊發條,拉高總體戰力的機會才高。

鈕則勳:跟隨江啟臣的改革步調,國民黨黨公職也要“啟程”

就江跳脫框架的明顯作為來看,不設副主席、海選“數位行銷科技長”、建構集體領導決策平臺,算是相當亮眼之作。畢竟從副主席設置以來,不是為了權力平衡,就是為妝點、收編或疏洪等功能的聊備一格之舉,功能既不顯著、戰力也不突出,幾無正面意義;江不設副主席確實能符合社會觀感,也是能跳脫以往國民黨排資論輩、“七大公、八大老”的迂腐操作,對國民黨傳統形象的扭轉確有助益。

而“數位行銷科技長”的發想及海選,不僅凸顯國民黨願引進民間力量、開放政黨外,也宣示他願從最弱的面向尋求補強的企圖,本就有其亮點;宣傳期間江更cosplay加碼訴求“數位諸葛亮”,除了成功讓議題延燒、創造網絡大聲量討論、建構話題主導性外,更成功拉抬角逐者的數量,最後也選到具有即戰力的人選。

值得一提的是,江親拍影片的角色扮演不僅強化了自己“接地氣”的特質,凸顯了誠意,更和以往“地位崇隆”的歷任黨主席在形象上有明顯的區隔,走下神壇的黨主席當然亦能強化黨的親近性,爭取認同。

“11人決策平臺”的啟動也能改善國民黨縱向、橫向聯繫不足的老問題。明明有執政縣市、“立院”黨團、智庫等資源,但每到選舉,這些重要機制幾乎沒有聯繫平臺。就算有,也無法產生分進合擊的能量,不僅無法主導議題與貫徹競選主軸的戰略,更導致多頭馬車的窘境,白白浪費資源。現今這些重要機制都納入平臺,平日就開始運作,除統整資源外,至少也能增加各平臺的默契,選戰開打也能減少磨合時間。而江願意藉此大平臺來進行集體領導,也可擺脫以往國民黨強人自認“天縱英明」”的領導模式,集思廣益,收多元思考、縝密決策的效果。

即便江上任1個月在改革作為上有了新意,但幾個難題仍橫在他面前。第一,防疫給了民進黨強化主流的詮釋權、掌握議題設定的天賜良機,國民黨在“順時中”的氛圍下,根本無力對“政府”防疫不到位之處攻堅,只能在民進黨建構的議題框架中做效果有限的戰術攻防。

第二,國民黨不分區新科“立委”頻出狀況,後院失火;被“抹紅”的吳斯懷、鍾愛Lulu的張育美、炸口罩的葉毓蘭,相關新聞多爆負評,更影響民眾觀感。作為“立委”的江主席,如何拉抬“立院”黨團的戰力,無疑是當務之急。而黨公職更應有自知之明,應謹言慎行減少失分,才能跟上江的步調,不致拖累改革進程。

作者為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