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基本過去,為什麼街上轉讓的店鋪越來越多了

隨著國內疫情的逐漸好轉,各行各業在繼續防控疫情的前提下,都開始有序復工復產。大街上又恢復了往日的人流如織和車水馬龍。冬去春來,走出疫情陰霾的人們,心情是很高興的。儘快把疫情造成的損失奪回來,是每個企業,每個商家,每個人的共同想法。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疫情基本過去了,街上緊急轉讓的店鋪卻越來越多,這些轉讓店鋪的老闆是咋想的?他們究竟遇到了什麼情況?

疫情基本過去,為什麼街上轉讓的店鋪越來越多了

自從興起網上購物以來,實體店的噩夢其實就已經開始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了網購,實體店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有好多實體店這些年其實都沒有掙到錢,他們之所以苦苦支撐,是希望奇蹟能夠突然降臨。

誰想今年的新冠肺炎的突襲,讓人措手不及,更讓他們雪上加霜。連續兩個多月沒有一分錢的進賬,而每月的房租還要按期繳納(有的房東適當的減免了一部分租金,這種共度時艱的精神和行為值得點贊!),這種只賠不賺的買賣擱誰身上也承受不了。

疫情基本過去,為什麼街上轉讓的店鋪越來越多了

由於這個階段那些此前不怎麼網購的人群,也逐漸習慣並喜歡上了網購的實惠便捷,這讓那些實體店更加絕望。東山再起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何去何從?早一天轉行,早一天走出賠錢的泥淖,成了實體店老闆的共識。

其實,就目前情況來看,轉行也是很困難的,除了開網店,沒有更好的門路。如果隨大流全都躋身網店,現在也是很難賺到錢的,因為這些年網店基本已經飽和,新的網店想打出一片廣闊天下,沒有一定的實力和營銷手段是非常困難的。

疫情基本過去,為什麼街上轉讓的店鋪越來越多了

先幾天和一個工地旁邊的麵館的老闆聊天,他說今年他才第一次感到了農民工對當地經濟的拉動作用是多麼巨大。以前一到下班時間,這條街上的飯店,商店全是人,買生活用品,吃飯喝酒,商店飯店的生意非常紅火,今年的工地雖然復工了,但工人的數量明顯下降了,附近的商店和飯店一下冷清多了。由於工地遲遲難以復工,很多農民工都沒有再返城,而是留在了農村重操舊業,幹起了養殖和種植的老本行。為數眾多的農民工,作為實體店的消費大軍,他們的缺失直接影響到了實體店的正常運轉和基本穩定的收入。

疫情基本過去,為什麼街上轉讓的店鋪越來越多了

不只建築業,其它如紡織,加工企業由於境外疫情的綿延,取消了外貿訂單,出現了工人無活可做,部分或全部放假的情況。這對實體店又是一波新的不小的衝擊。這種衝擊加速了實體店老闆另謀出路的決心。繼續開店,從目前情況看是難以生存下去的。

另外,近些年不斷上漲的房租,也是實體店老闆忍痛割愛的導火索。這些年工人們的工資漲幅不大,或基本原地不動,但房租和物價卻在一路飆升,這讓實體店的處境越來越艱難。一些老闆實在堅持不下去了,才做出了清場處理,店鋪轉讓的決定。

任何危機都蘊藏著商機,但願這些轉行的老闆儘快找到適合自己,而又能賺大錢的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