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家人賣房治病,你願意嗎?

為了家人賣房治病,你願意嗎?

理財、生活,成為自己

為了家人賣房治病,你願意嗎?

01

知乎上有些熱搜上特別戳心,但又讓我們不得不去直視、深思,比如:

老公得了癌症,是應該賣房繼續治療,還是把房子留給兒子?

為了家人賣房治病,你願意嗎?

又比如:

父母用一輩子積蓄為你買房子了,當父母生病的時候,你願意賣掉房子給父母治病嗎?

老公要掏空家底給公公治病,能否接受?

老公要賣房子給婆婆治病,我不同意他要離婚,我該怎麼辦?

......

這些問題總結起來都是:

當親情遇到疾病,需要花費很多錢,是治療還是放棄?

這些問題和回答,麥芽看了很久,想了很久,現在把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跟大家分享、討論。

回到老公患癌,是否應該賣房治療這個問題。

我們都知道,治,會面臨很多的現實問題。

首先,需要把兩套房子全部賣掉,還要再搭上父母的養老錢,並且最多老公只能活幾年。

自己和孩子以及公婆都流離失所,並且孩子以後上學,想要好的教育是不太可能的,一家人只能勉強度日。

可不治,恐怕未來幾十年都會內心不安。

別的不說,放棄自己的丈夫,讓一個女人如何開口?

如果不賣房,沒法治療,顯然公婆那邊的家人不會答應,兩家人肯定會散掉。

未來也無法給孩子一個好的交待,難道要跟孩子說,是自己放棄了,導致父親過早的離開嗎?

所以,到底該如何選擇?

當然,不管選擇救還是不救,當事人肯定都非常痛苦。

畢竟那個在病床上遭受痛苦的,可是自己至親至愛的人。

02

有人說,沒了健康,一個家就瓦解了,沒了家庭,自己也就孑然一身了。

在農村,很多老人一旦得了大病都選擇不治療,因為真的花不起那個錢。

對於中產家庭,一人得病,最後變成了人性大考。

在治與不治間猶豫、爭吵。

不要怪人性無情,早些時候如果我們能夠接觸到家庭風險管控的信息,並做好防護措施,我們就無須去考驗人性。

有人統計了自己朋友圈裡的50個xx籌案例,結果有一條很驚人:

中年人打死也不賣房,他們不會為了給誰治病而去出售自己最值錢的資產,哪怕這個人是他的爹媽兒女夫妻。

相信沒有人願意去經歷這種事情,但每天都有家庭在經歷這種事情,都要去做選擇。

我們都知道人有生老病死,這些都是肉眼可見的風險,所以趁我們的家庭並未身處這種兩難的境地,還有一點點選擇權,選擇不讓自己身處那種境地。

起碼,能讓未來我們的抉擇壓力沒那麼大,付出代價沒那麼大。

所以在這裡,麥芽就不得不說保險了。

如果她老公買了壽險、重疾險和醫療險。結果會大不相同,拿著診斷報告(她老公是癌症),找保險公司領一筆錢支撐生活,肯定沒有問題,住院期間產生的醫療費用,也由保險公司報銷。

就算借了一部分錢,也不用擔心,因為壽險賠付的保險金可以讓他的家人處理債務,畢竟壽險就是拿來還債的。

所以,要是有保險的話,就不用賣房了,自己和孩子以及公婆也都不會流離失所,這樣的結局,相比之下顯然要好的多。

03

麥芽知道,很多人一看到保險的文章就很反感,直到身邊發生了真實事件,害怕自己也有那麼一天,才想起保險的重要。

這樣的情形太普遍了,因為大部分人都低估了自己得病的風險。

根據衛計委公佈的數據顯示:

中國人一生的醫療費,80%是花在臨終前的2個月,貧困人口中有42%的人是因為得了大病變成了窮人。

30歲到50歲,7%的人會有重疾或者直接身故,17%的人會有住院的重疾。

國家癌症中心公佈的數據:全國每天約1萬人確診癌症;到85歲,一個人患癌累積風險是36%。

另外有個趨勢:惡性腫瘤越來越“年輕化”了,過去我們覺得癌症都是老年人專屬,現在過了40歲,你就是癌症的主要患者人群。

為了家人賣房治病,你願意嗎?

有時候在閻王殿門口,能買命的只有錢了。

很多人認為,每年都白白給保險公司送錢不值得,小概率的事件不會那麼容易發生的。

但越長大越明白,天災人禍預測不了,只能提前做好準備,因為你身上會揹著更多的責任。

所以麥芽建議大家做好以下這幾點:

  • 一定要關注健康

這點相信大家都知道,對自己的健康負責,就是對家人負責。

  • 一定要交醫保

其實,醫保是國家給每個公民的基礎福利保險,它有保費低、報銷方便、可帶病投保、不限年齡等等優點。

  • 合理配備保險

分散風險補償損失,用可承受的支出規避重大風險。當然了,保險雖好,但也需要量體裁衣。

  • 學習理財,做好資產配置

保障家庭財富穩中有漲。

最後,麥芽再提醒大家,買適合自己的產品才是最重要的。

購買之前得理清自己的需求,做好諮詢,千萬別衝動投保、跟風投保,否則真到要用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希望每個人都能提高健康意識,都能給家庭足夠的保障。

好啦,今天就到這。

在留言區和麥芽嘮嘮,要是家人得了癌症,你會選擇賣房治病嗎?

最後的最後,希望看這篇文章的你,父母健在,孩子可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