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詹森效应”,学会在关键时刻调节自己内心的压力

一、什么是“詹森效应”

丹·詹森 (Dan Jansen) 是美国速滑运动员,他16岁时就打破了世界青年速滑纪录。后来他参加过4届奥运会,曾获得过7枚世界杯奖牌,一共打破过7项世界记录。

他的成绩就算放在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史上也很优秀。

虽然詹森的成绩让人很羡慕,但在他获得金牌之前,他也经历了一段黑暗的时光。

1984年在南斯拉夫萨拉热窝奥运会上,自信满满的詹森在500米速滑中仅获得第四名,与奖牌失之交臂。

掌握“詹森效应”,学会在关键时刻调节自己内心的压力

1988年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冬季奥运会上,所有人都看好詹森,因为凭他的实力和努力,那年的奥运奖牌应该非他莫属。

但是就在比赛那天早上,他得知了姐姐因肺炎去世的消息,尽管詹森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坚持完比赛,但内心的情绪还是影响了他,在1000米速滑比赛中,他再次失利。

1992年在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季奥运会上,詹森依然被人看好,因为经历了前两次的失败,很多人相信詹森已经吸取了教训,并且经过4年的专业训练,他的实力应该会更上一层楼。

但是意外再次发生,比赛之前,詹森就一直忧心忡忡,或许是他给自己的压力太大,结果导致在500米速滑比赛中排名第4,在1000米速滑比赛中排名26。

就这样一次次的失败,詹森一直经历了7次,一直到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上,此时詹森已经29岁了。

掌握“詹森效应”,学会在关键时刻调节自己内心的压力

但是这次他却在1000米速滑比赛中稳定发挥,最终以1分12秒43的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夺取金牌,为自己的速滑生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后来,人们把这种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关键时刻却连连失利,让自己和他人都失望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二、“詹森效应”怪圈

詹森效应不仅表现在体育比赛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

比如平时表现很好的学生,一遇到关键性的考试,就发挥不好,不是他本身没有实力,而是他心里的压力导致的。

哈佛大学讲师亚瑟·乔拉米卡利在《共情力:你压力大是因为没有共情能力》中说:压力产生于我们大脑中的杏仁核,压力激素一旦释放出来,就会影响我们的免疫系统,消化系统,性欲以及身体的其他功能,我们的记忆力,学习力,共情能力都会被相应地削弱。

“詹森效应”背后的原理就是这样,在重大地比赛和重要的场合上,如果没有做好心理建设,就很容易被比赛的压力和别人的期望打倒,从而慢慢陷入一个死循环,这就是“詹森效应怪圈”。

掌握“詹森效应”,学会在关键时刻调节自己内心的压力

当然,压力并非一无是处,如下图所示的“压力效应曲线”,压力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促使人做出更好的表现,这部分压力称为“Good stress”。

但一旦压力过大,超过压力拐点,便会影响我们平时的表现,这部分压力称为“Distress”。

掌握“詹森效应”,学会在关键时刻调节自己内心的压力

我们要做的,就是合理地调控自身的压力,将本来过大的压力“Distress”,调节到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工作的“Good Stress”,让压力为自己服务。

三、我们该如何调整压力,跳出“詹森效应”怪圈?

其实,人的压力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身体上的压力,一种是心理上的压力。

身体上的压力比较普遍,就是我们身体上传来的不好的感觉,比如疼痛、寒冷、饥饿等。

但心理上的压力很难解释清楚,它可能与人的大脑,神经,精神方面有关系。

掌握“詹森效应”,学会在关键时刻调节自己内心的压力

不过,也有脑科学家曾对心理压力做出一定的解释。他们认为心理压力的本质,就是“大脑通过神经递质感受到的压力”。

所以,如果要解决心理压力,我们可以从人的大脑开始。

①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输给压力”

日本著名心理学作家有田秀惠在《消除压力从大脑开始》中提到一个特别重要的观点,就是:压力是不可战胜的。

古代人们将生活中的压力等同于所受的苦难,即“压力=苦”,就是这个道理。他们认为压力不可战胜,人生来就是受苦的,人生的苦难没有穷尽。

就连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苦修了6年,最终也没有战胜压力。

掌握“詹森效应”,学会在关键时刻调节自己内心的压力

那该怎么办呢?

《消除压力从大脑开始》这本书中说:压力不可战胜,也不会自己消失,但我们却可以消解因压力所受的“痛苦”。

比如,当你的脚趾不小心撞到桌子脚,你会不会痛得尖叫?

但是过一会,那种疼痛感就会消失了,如果不是出血骨折,你根本无须做什么拯救措施。

人生中的苦难和心理的压力也是一样,这些统统都会消失,你无须费劲力气去战胜压力,因为压力是不可战胜的。

而要消解压力带来的痛苦,你首先就要认知到这一点,然后不要试图消耗自己的意志力去战胜压力,这只会让自己更紧张,你要试着让自己“输给”压力,与压力相伴。

这样才能更好的承受压力。

②激活体内的血清素

人体内有一种血清素,这是一种神经传递物质,和血清素有关的神经叫血清素能神经。

血清素能够影响人的食欲、胃口、睡眠、情绪甚至是性生活。

当人体内的血清素缺乏时,就会引起焦虑,暴躁,疲劳、慢性疼痛等疾病。

掌握“詹森效应”,学会在关键时刻调节自己内心的压力

而激活血清素能神经,就能增加体内的血清素神经递质,不仅能预防抑郁症、恐慌症等疾病,还能增加人们对身体上物理疼痛的承受力。

那么如何激活这种神经呢?

其实很简单,因为它可以随着一种”韵律运动“而被激活。

所谓“韵律运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剧烈运动,而是有一定规律的慢性运动,比如说腹式呼吸、冥想、坐禅等等。

通过韵律运动,就能激活人的血清素能神经,进而分泌大量的血清素,调节人的身体,增强人们的心理承受力。

据有田秀惠说,释迦摩尼最后就是通过坐禅的方法,激活了体内的血清素能神经,进而得到开悟。

③眼泪也能抗压

世界上绝对不止人类这一种动物会流眼泪。

但在感受到悲伤、痛苦、感动的时候所留下的“动情之泪”,只有人类才会有。

有田秀惠说,人类的“动情之泪”具有抵抗压力的作用。

掌握“詹森效应”,学会在关键时刻调节自己内心的压力


比如,小时候,每当肚子饿了,或者尿布湿了的时候,我们就会嚎啕大哭,因为外界的环境让我们感觉不舒服,这种“不舒服=压力”。

同样,长大之后,遇到悲伤的事、难过的事、感动的事情我们也会流下眼泪,甚至有时候不顾形象哇哇大哭,但每次哭过之后,就会感觉到压力释放了不少,整个人都轻松了很多。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人的泪腺处于副交感神经之下,当人们的副交感神经受到刺激时,人们才会流下眼泪。

掌握“詹森效应”,学会在关键时刻调节自己内心的压力

实际上,人在清醒状态下是交感神经在主导,此时也是人们承担高强度压力的时候。

当人们受到外界的刺激,从“哭泣预兆期”到“哭泣触发期”再到“哭泣持续期”的时候,人们慢慢就会从交感神经主导转变为副交感神经主导,“动情之泪”也随之流下,人们的压力也释放出来了。

就像在体育比赛中,所有的运动员在比赛中都会保持清醒,以抵抗强大的比赛压力。

但一旦辛苦的比赛结束之后,在颁奖台上,刚刚结束的比赛的运动员们都会忍不住流下眼泪,因为比赛时候的强大的压力一下子就释放了,整个人从交感神经主导状态转换为了副交感神经主导状态。

所以,一句话总结,当你感受到强大的、无法承担的压力的时候,哭就完事了!

四、总结

最后总结一下,詹森效应说的就是那些平时训练有素,也很有实力的人,在遇到重要的场合时,往往会因心理建设不到位,从而无法发挥出自己应有的实力,最后导致失败。

在心理建设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心理压力了。心理压力也被称为“脑压力”,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刺激自己的大脑,来达到消除压力的目的。

一方面,我们首先要对压力有一个基本认知,就是我们无法战胜压力,只能消除压力带来的痛苦;

掌握“詹森效应”,学会在关键时刻调节自己内心的压力

其次,我们体内的血清素能帮助我们抵抗压力、抑郁、焦虑等诸多心理问题,而且我们可以通过冥想、坐禅、腹式呼吸等“韵律运动”激活体内的血清素能神经,分泌更多血清素神经递质。

最后,我们一直忽略的眼泪是可以随时解压的秘密武器,因为人的泪腺与副交感神经有关。

当我们通过一定的刺激,流下“动情之泪”的时候,我们也就从交感神经主导状态转换为副交感神经主导状态,这样一来便能立刻释放出心里的压力,整个人也非常轻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