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法醫》:用“治癒”實現類型升級

荒無人煙的野外,無名乾屍被層層包裹成木乃伊;解剖臺上,高度白骨化的骸骨等待身份的證明;案發現場,高度腐敗的遺體令人難以招架……

《心靈法醫》:用“治癒”實現類型升級

《心靈法醫》:用“治癒”實現類型升級

乾屍案、殺妻案、淡水海屍案、狼人案、輻射案,從預告到正片,10集5案的《心靈法醫》用極具衝擊力的影像和節奏先聲奪人——驚奇、懸疑,高度類型化的法醫劇來了。

由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出品、深圳市中匯影視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出品,龔朝暉執導,戴瑩、董俊擔任總製片人,聶遠、宋軼、蘆芳生領銜主演的《心靈法醫》已經在愛奇藝開播,該劇講述了法醫明川(聶遠飾)被捲進“乾屍案”中,成為重點懷疑對象,刑警羅筆芯(宋軼飾)為查明真相,申請到鵬海調查明川,同時在和明川、丁春秋(蘆芳生飾)等人的配合下,屢破要案,為逝者言,令正義伸的故事。

首播過後,發現不論是每個案件結束之後都會出現的,用舞臺話劇形式呈現的“心靈劇場”,還是浸潤在細節當中的人文關懷與現實底色,都使得《心靈法醫》在高度類型化的基礎上別具創新意味。


心靈劇場,創新結構:《心靈法醫》是高度類型化的法醫劇,具體來說有三個明顯的特徵:

《心靈法醫》:用“治癒”實現類型升級

第一,法醫劇通常採取章回結構或者“珍珠項鍊式”結構,即主要案件串聯始終,中間不斷引入新的案件,推動整體劇情發展。《心靈法醫》這一特徵十分顯著:開場由“乾屍案”引入,陳年往事迅速鋪開,種種跡象都表明法醫明川是最大的嫌疑人。案件的真相,明川的善惡,在開篇構建起最大的懸念。隨之展開的系列案件延續了法醫劇重懸念、強節奏的特質,平均兩集一個的案件,以「案發-調查-真相」的邏輯鏈條呈現,清晰而富有節奏感。

第二,法醫劇中往往有一個分工明確的查案小分隊,各司其職,共同完成任務。《心靈法醫》中,明川、羅筆芯、丁春秋三人為核心的組合特質鮮明,不論是特立獨行、行勝於言的明川,麻利乾脆、“女漢子”式的警察羅筆芯還是帶有“怕老婆”屬性的丁春秋,鮮活的人物形象躍然熒屏。

《心靈法醫》:用“治癒”實現類型升級

第三,為營造懸疑氣氛,法醫劇中通常以冷色調為基調,同時採用主觀鏡頭、特寫鏡頭等拍攝和調度手法。《心靈法醫》不但延續這一特質,還在此基礎上有創新:加快鏡頭剪接的速度,碎剪鏡頭不但加強了懸念,更加大了信息量,成為“硬核”“過癮”的源頭。更重要的是,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在灰藍色的色調外,《心靈法醫》的主創團隊始終不忘用暖黃光來平衡肅殺冷峻的氣息,即便是僅從窗戶當中透出的一束光亮,溫暖也不曾缺席。

《心靈法醫》:用“治癒”實現類型升級

從單純的形式上來說,《心靈法醫》在高度類型化的基礎上,拓展了全新的表達空間:每個案件結束之後,“心靈劇場”用話劇的形式,給案件中的逝者吐露心聲、實現未盡心願的機會。這也是法醫類型劇當中首次以舞臺劇的形式取代“畫外音”,令逝者與牽掛的人重逢,讓生者與逝者同臺對話,重新解讀案件當中人物的心靈獨白。

《心靈法醫》:用“治癒”實現類型升級

忍不住戳了幾次“心靈劇場”

“心靈劇場”避免了插入人物內心獨白對敘事節奏的影響,對於觀眾來說,更是在意猶未盡當中加強劇集的“延宕效果”:“殺妻案”中,丈夫終於明白妻子為了能夠懷上屬於他們的孩子付出多少艱辛的努力;“淡水海屍案”中,超人媽媽覃紅終於能和兒子在夢境中重逢……“心靈劇場”同時也是“圓夢劇場”,逝去的人在這裡能夠圓生前的夢,同時也是全劇“我想讓世界知道你曾經活過”slogan的詮釋。

案件之外,捕捉溫情:《心靈法醫》雖然敘事節奏快、情節密度大,從側重點而言,全劇並沒有將重點放在驚奇的作案手段、縝密的偵破過程或者是法醫解剖屍體尋找線索的視覺奇觀上。就觀感而言,《心靈法醫》的格局和巧思確在案件之外:主創團隊善於捕捉細節,並用溫情動人。

《心靈法醫》:用“治癒”實現類型升級

乍一看,“淡水海屍案”是漁場老闆精心策劃的一場謀殺,覃紅頭上價值不菲的髮卡似乎證明了她在從事“某種工作”。隨著偵破過程的不斷推進,觀眾卻發現,一臉精明壞相的漁場老闆是講信譽、重義氣的生意人,始終都將漁場的工人兄弟們放在心裡,即便面臨資金週轉的困境,也不願拖欠工人的工資。女工覃紅不僅自尊自愛,靠雙手勞作吃飯,還是可敬的“超人媽媽”,為了給孩子好的教育、好的生活,同時打幾份工,才導致過勞猝死。

《心靈法醫》:用“治癒”實現類型升級

作為肩負著找出事件真相重擔的人,明川等人在抽絲剝繭過程中展現的“人情味”更讓《心靈法醫》有了別樣的溫度。與其說“聽到屍體的心聲”是明川的一種“特異功能”,倒不如說他具有設身處地、換位思考的“同理心”,這種同理心的基礎是悲憫和尊重。明川知道覃紅是愛美的人,因此頂住壓力遲遲不進行屍體解剖,而是儘可能多地進行周邊走訪和調研,最大限度接近事實的真相後才動手解剖,因為“逝者不僅僅是標本”,不論生死,都應該被尊重。

“狼人案”中,層層疑雲揭開,少女時期的薇寒經歷的,難以想象的凌辱令人髮指,並且從此徹底改變她的人生軌跡。從簡單的評判善惡對錯,到深入開掘每一樁案件背後的人性話題,《心靈法醫》在驚奇、懸疑背後,更具溫度、更有厚度。

《心靈法醫》:用“治癒”實現類型升級

除此之外,《心靈法醫》同樣重視用溫情細節突出人物的性格。劇中幾次三番用細節凸顯明川和孩子們打成一片的場景,法醫的童心熱忱而珍貴;大大咧咧的羅筆芯每次都能把要抽菸的局長“逮到”,兩人之間亦師亦父的關係同樣令觀眾倍覺溫馨。事實上,對於案件為重的法醫劇,很容易遇到“見事不見人”的創作問題,《心靈法醫》用溫情細節成功避免。

治癒打頭,類型升級:法醫劇發展至今,創新勢在必行,向內開掘深度和厚度成為必由之路。《心靈法醫》顯然深諳此道:既“走腎”,又“走心”,兼顧了懸疑感,同時實現了治癒表達。

《心靈法醫》:用“治癒”實現類型升級

從整體的案件選取來說,《心靈法醫》當中涉及的案件並非以奇、懸見長,而是走上了平實、接地氣的路,案件與現實生活之間沒有距離感,用真實令觀眾信服。例如,殺妻案實際上反映了很多家庭因為孩子引起的家庭風波,其中關於婆媳關係、夫妻關係的探討具有現實意味;淡水海屍案中,以覃紅為代表的單親母親群體的生存境遇同時值得整個社會關照;輻射案中,離異家庭中的孩子身心健康令人憂心,血濃於水的父女親情令人動容。

以現實為依託,是《心靈法醫》在開掘類型新變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心靈法醫》:用“治癒”實現類型升級

除此以外,“治癒”是《心靈法醫》的另一大突破。如果說溫情元素的加入是法醫劇類型創新的體現,“治癒”主題則實現了法醫劇類型的升級。

《心靈法醫》:用“治癒”實現類型升級

在“心靈劇場”當中,逝者與生者得以跨越生死的距離對話,加害者和被害人在虛擬的空間裡達成和解。雕塑案中,凌志文與妻子重逢,沒有指責和抱怨,留下的是寬恕和不捨。善惡到頭終有報,正義得到伸張之後,更重要的是心靈的救贖。事實上,《心靈法醫》的治癒特質,也正是源於“理想主義”的劇場式重現。

透過案件,看到案件當中涉及的形形色色的人如何生活,這些“他人的故事”擁有了直抵人心的力量。對於觀眾而言,關照自身,重新審視愛情、親情和友情,從而對生死、善惡、進取和墮落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是《心靈法醫》試圖傳遞的向上、向善的力量。

不止一味追求影像上的衝擊力,不以簡單粗暴的正邪對錯評判案件,用細節填充起人物的血肉、開掘人性的深度和溫度,“治癒系”的《心靈法醫》讓法醫劇有了更多的可能,令人驚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