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永春拳精髓(十九)——“膀手”之豐富內涵

筆者不太認同“攤、伏、膀為永春拳最具代表性手法”的觀點,因為在閩、粵地區諸多南派拳種裡都具備這一手法,如福建永春白鶴拳、廣東洪家拳、南少林黑虎門鐵線拳等等,也有些拳種有此手法,而不稱“膀手”罷了。此外,“破牌手、耕橋手、標指”等等手法都有同一“諸傢俱備”現象。應該說,它們都是“南拳”代表性的手法。

感悟永春拳精髓(十九)——“膀手”之豐富內涵

注力點在小臂,掌指可放鬆

“膀手”,是南派諸家拳法最正常的名稱,偏偏唯獨永春拳,有稱為“綁手”的。粵語白話“膀、綁”同音,也可能因此產生各地差異。

不過,標示“膀手”者,是突出以“臂膀”作防守之用意(坊間詠春拳皆是這釋法),而標示“綁手”者,有突出以手臂作“捆綁”之深意(順德永春拳釋法更為豐富,強調‘擒拿綁’與‘膀打’)。

感悟永春拳精髓(十九)——“膀手”之豐富內涵

注力點在手指,標插攻擊。

膀手,分上盤、中盤、下盤“三膀手”。致用上,有初級防守法,更有中、高級攻擊法。

膀手,是令筆者情有獨鍾的手法。因其變化豐富,本文將上、中、下盤、初、中、高級、防守法、攻擊法、滾膀、彈膀、漏膀等綜合介紹。

一、上膀手。

1、上穿至對方頸部作“扣膀”,下扳拉同時,配合提膝擊打面部。

2、“橋上過”時,因應在橋上“膀”出,以指標插面、頸部(中級、膀打攻擊法)。

……

二、中膀手

“橋下過”時,因應在橋下“膀出”,以指標插對方胸、脅、腋窩處(中級、膀打攻擊法)。

……

三、下膀手,在特殊形態下,如蹲式、半跪式時;雙方貼身時;在雙方倒地,自已俯壓對方上身時,膀手是以小臂內側面橫壓對方頸部(高級、屬永春拳擒拿術之一)。

下膀手,在特殊貼身形態下,外膀及內膀式均可扳扣對方膝後窩,配合拌馬施用摔法(高級、屬永春拳擒拿術之一)。

四、滾膀——粘著來橋,輕盈地轉動手臂,是借力、消力之法。黐手訓練最為常用。

五、彈膀——發出手臂時,注力點在小手臂外側,以短促之力撞擊來橋,將其輕微彈開(要領是‘輕微’,勿以強力撞開,以防自已露出空門之破綻)。

六、漏膀——高級偷打、漏打法。主動甩橋,不作糾纏,轉向攻擊。

七、外膀,從對方臂外側膀。

八、內膀,從對方臂內側膀。

⊙防守法。

膀手,顧名思義,以手之小臂作注力點,攔架(攔阻、攔開)對方來橋,將防守作最基本、最初級的用法。這也是當今絕大多數教授者對學員的唯一解釋。

⊙攻擊法。以指尖作注力點(這就是傳統裡的口授、心法、點化。不同之‘注力點’,致用上天壤之別!)

感悟永春拳精髓(十九)——“膀手”之豐富內涵

基礎練習手型

上述可明白,僅通過書刋、圖文、視頻等工具學習任一門拳法,只可大概認識,不能深入認知。拳法一個手法尚且如是釋法,何況一個拳法體系內如繁星般的家法?!

只會用“小臂”之“膀防法”,將定格於初級技能;掌握好“指尖”之“膀打法”,才算提升至中、高級技能。

(本文原創。乃篇者四十餘年浸淫永春拳技之感悟。技藝分享,共同體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