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面前,情感為何總是勝出?

理智面前,情感為何總是勝出?


著名創傷學家Bessel Van Kolk說:

“創傷不是發生在過去的事,它活在每個人的現在。”

繼續跟大家分享我在近期學習的創傷課上獲得的感悟。

目前我的諮詢培訓還沒有一個特別明確的方向,就是按部就班地把一個成熟的諮詢師應該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一一進行學習和練習。但我有一個預感,也許創傷治療會成為我想要長期探索和深入研究的領域。

因為創傷理論竟然可以把每一個經典的心理問題都詮釋得嚴絲合縫的同時,還能帶來靈光一現的頓悟感和通透感。

比如今天想跟大家討論的問題,理智面前,情感為何總是勝出?

答案原來如此簡單——

創傷發生的時候,我們的右腦被激活了,於是創傷總是混雜著情緒存在的。而左腦是負責理智的,那創傷發生的時候它幹嘛去了?

它被凍住了,表現在我們的身上,就是我們說不了話了。

很多人都很難輕易地把自己的創傷經歷訴說給另一個人聽,其實很多時候不是逃避、不是壓抑,而是因為左腦凍住了。

我們無法將自己的經歷對外言語化,但創傷的經歷卻一遍又一遍地在腦海裡重演,我們的右腦長期處在激活狀態,所以對任何可能會引發創傷回憶的事件格外敏感。

所以藏在心裡的事情並沒有消失,並沒有因此而減弱它對我們人格的影響,反而因為說不了話,情感的部分會更佔上風。

理智面前,情感為何總是勝出?



理智面前,情感為何總是勝出?



一個想法、一段經歷說不出來的時候,理智是不存在的。

所以確切地說,並不是情感戰勝了理智,而是理智在一開始還沒來得及上戰場,就被軟禁了。因此不管情感控制我們做什麼、想什麼、說什麼,也不管結果是好是壞,它都變成了我們唯一依賴的靠山。

你情緒好的時候,就是你認為的幸福和安全感的樣子;你情緒不好的時候,什麼幸福、什麼安全感全沒了!所以我們總能聽到情侶之間說出非常極端的話——

“我現在好愛好愛你,愛死你了!”

但是下一秒,可能就會因為一件小事出現——

“你根本就不愛我,你從來沒有愛過我!”

這不是不可理喻的性格在作祟,這是曾經的創傷體驗在搗亂。

創傷的經歷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處理,它會干擾我們原始的安全感的建立,讓我們變成被情感控制的作妖小怪獸。

大家想想看,如果對安全感的定義和理解就是有偏差的,我們怎麼能獲得理想的生活呢?只能像沒有地基的空中樓閣一樣,活在我們的想象中。

理智面前,情感為何總是勝出?


所以重新調整安全感的定義是一個好的開始,不再用自己的感情體驗或者所謂的第六感去感知安全感是否存在,而是稍微懷疑一下自己的情感,把理智從軟禁了太久太久的牢籠裡釋放出來。


理智面前,情感為何總是勝出?



比如我之前定義的安全感是:

凡事都要說出來,一絲一毫都不能保留,才是真正的安全感。

其實這個定義本身就是情感操控下的產物,理智一點都沒有參與,否則怎麼會強迫別人一絲一毫都不能保留呢?

那麼如果理智參與了,把它從軟禁的牢籠裡放出來了,這個定義可以怎麼調整呢?

首先,像“一絲一毫”這種絕對性的詞語是不能出現的,真正的安全感應該是一種平衡的、不絕對的、柔和的狀態。所以,以目前我對自己的理解來看,安全感的定義可能會調整成:

有一些事情,如果想說出來,那麼非常歡迎;但如果想要有所保留,也是沒關係的,安全感不等於一絲不掛。

也許這個定義會隨著人格的更新,還會有所調整,但最重要的是,我們嘗試著給塵封已久的理智打開了門,給它走出來的過程一些耐心和時間。


最終,理智和情感不再是敵對的關係,它們可以一起為我們更好的生活狀態保駕護航。

安慰記心理小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