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看大荔,农产品有了唯一“身份证”可追溯

4月10日上午,渭南市举办的“保护黄河生态弘扬黄河文化推动渭南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在潼关县古城东山景区举行。

设施农业看大荔,农产品有了唯一“身份证”可追溯

设施农业看大荔,农产品有了唯一“身份证”可追溯

设施农业看大荔,农产品有了唯一“身份证”可追溯

此次采访活动从4月10日至17日深入黄河流经的潼关县、大荔县、合阳县、韩城市四地开展主题采访活动,围绕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切实讲好“黄河故事”的渭南篇章,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宣传渭南市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构建现代工业体系进行深入报道。4月12日,记者团到大荔县进行观摩采访。

设施农业看大荔,农产品有了唯一“身份证”可追溯

设施农业看大荔,农产品有了唯一“身份证”可追溯

设施农业看大荔,农产品有了唯一“身份证”可追溯

当天上午,记者团来到位于大荔县大荔县羌白镇白村的新颖智慧农业园区,该农业园规划面积3500亩,已流转土地1600亩,建成设施大棚193座,其中日光温室128座,钢架大棚62座,无土栽培智慧棚3座,年销售额1200万元。园区以大棚瓜菜、温室时令水果、温室瓜菜、苗木花卉四大板块为支持,是一个集农事体验、科技示范、休闲观光、现代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设施农业看大荔,农产品有了唯一“身份证”可追溯

设施农业看大荔,农产品有了唯一“身份证”可追溯

记者了解到,该农业园农产品实行“贴码(二维码)销售”,同时借助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上销售,扩大和丰富农产品营销渠道、降低流通成本和销售风险。并且针对不同的贫困农民进行不同的扶贫模式,依照“技术托管+土地保障+入园经营+入园务工+入园经营+扶贫资金入股”的“6+”产业帮扶措施,先后带动了28户贫困户依靠温室大棚脱贫致富,为60余名贫困群众在园区提供工作岗位,使人均年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摘掉了贫困帽子。

设施农业看大荔,农产品有了唯一“身份证”可追溯

设施农业看大荔,农产品有了唯一“身份证”可追溯

大荔地处秦东、毗邻山西,境内黄渭洛三水环绕,平川、沙洲、坮塬相间其中,素有“皇家牧马地、河西米粮川”之称。县域面积1800平方公里,总人口75万,有耕地156万亩,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达到57万人,80%的耕地被经济作物覆盖,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全县农业工作紧紧围绕“精品农业看大荔”的发展定位,坚持“五项原则”,激发“五大优势”,挖掘“五大潜能”,深入实施“乡村产业+”战略,全域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农业公园试验区、产业融合引领区、美好生活样板区,正在走一条“全域统筹、景村一体、全面小康”的乡村振兴路子。先后获得“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全国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等30余项国字号荣誉。

华商报记者 唐保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