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胡雪岩故居

杭州元宝街上有座院落,吴山脚下、鼓楼旁,白墙黛瓦,有些古意,却与周遭融为一体,和谐无比。它便是

【胡雪岩故居】


走进胡雪岩故居

胡雪岩故居有“江南第一豪宅”之称,但若从外表看来,则是相当低调,除了延绵不断的高墙,似乎并无任何独特之处。


走进胡雪岩故居


走进胡雪岩故居


走进胡雪岩故居

然而,步入大门,江南名园的气息便扑面而来,明廊暗弄、亭台楼阁、庭院天井、峭壁假山、小桥流水、朱扉紫牖、精雕门楼,无一不在告诉你:这儿曾居住过一位赫赫有名的“红顶商人”。


走进胡雪岩故居

胡雪岩故居,位于杭州市河坊街、大井巷历史文化保护区东部,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建筑面积五千八百多平方米。胡雪岩故居从建筑到室内家具陈设,用料之考究,堪称清末中国巨商第一宅。


走进胡雪岩故居

古宅内有芝园、十三楼等亭台楼阁。其中有两顶罕见的红木官轿值得一看。胡雪岩,杭州人,祖籍安徽绩溪。少年时入杭州一钱庄当伙计,后在浙江巡抚王有龄扶持下,自办阜康钱庄。又因力助左宗棠有功,受朝廷嘉奖,封布政使衔,赐红顶戴,紫禁城骑马,赏穿黄马褂。

在其鼎盛时,

胡雪岩除经营钱庄外,兼营粮食、房地产、典当,还进出口军火、生丝等,后又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成为富甲一时的红顶商人。


走进胡雪岩故居


胡雪岩(1823-1885),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商界名人,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钱庄一个小伙计开始,通过结交权贵显要,纳粟助赈,为朝廷效犬马之劳;洋务运动中,他聘洋麻匠、引陆设备,颇有兽劳绩;左宗棠出关西征,他筹粮械、借洋款,立下汗马功劳。几经折腾,他便由钱庄伙计一跃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他构筑了以钱庄、当铺为依托的金融网,开了药店、丝栈,既与洋人做生意也与洋人打商战。

胡雪岩一生,是非功过褒贬不一,这里且只分析他的人道。胡雪岩的成功,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他善于用人,以长取人,不求完人。他说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清人顾嗣协曾有诗:骏马图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取短,智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幼时家境贫寒。为了养家糊口,作为长子的他经杨亲戚推荐,进斧头钱庄学徒,从扫地、倒尿打架杂役干起,三年打功师满后,就因勤劳、踏实成为了钱庄正式的伙计。正是在这一时期,胡雪岩靠患难之交王有龄的帮助,一跃成为杭州一富。


走进胡雪岩故居

经浙江省林业厅及北京相关专家对原有老建筑的木料取样化验鉴定,发现原有建筑均以银杏木、楠木、酸枝木、紫檀木、南洋杉、中国榉木等名贵材料来建造。故居当年的确切造价不详,据说应在50万两白银以上(当年单是堆砌芝园内的假山,据说就耗银10多万两)。


走进胡雪岩故居

一园秀色半园湖,江南的园林总是离不开水的灵动。


走进胡雪岩故居


走进胡雪岩故居

胡雪岩故居整个建筑布局紧凑,构思精巧,居室与园林交融,建筑材料可媲美皇帝故宫,可谓无材不珍。耗费300万两白银。


走进胡雪岩故居

留连胡宅,每一位游客从它的窗光水影里,从不同角度,可以感受到不同的东西,政治的、经济的、文化艺术的,留给人们许多有益的思考。


走进胡雪岩故居


走进胡雪岩故居


走进胡雪岩故居


走进胡雪岩故居


浮生若梦,梦境再美

红顶商人也终归尘土。珍惜当下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