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有项羽的荣耀,怎能读懂他的骄傲?

在汉语的语境里,“英雄”这个词有特殊的寓意,它通常被指代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项羽!

你没有项羽的荣耀,怎能读懂他的骄傲?


该如何形容项羽呢?

用狮子来形容他,可是狮子太邋遢了!

用老虎来形容他,可是老虎太臭了!

用苍鹰来形容他,可是苍鹰太贪婪了!

这世上,只有光彩耀眼的孔雀才能比喻他!

孔雀骄傲的立于万物之中:华丽、高贵,不染纤尘!

它高高在上,睥睨一切生灵!

你没有项羽的荣耀,怎能读懂他的骄傲?


项羽刚出生的时候,距离秦国大规模消灭六国还有两年的时间,那时楚国虽风雨飘摇,但仍不失大国之风。楚军在名将项燕的指挥下,依然具有抗击秦军的实力。

但是,在项羽十岁的时候,他的祖父项燕战死,楚国也随之灭亡,他的家乡也被易名为会稽。

对于一个小小的孩子来说,在十岁的时候就国破家亡,带来的只能是恐惧和仇恨。

仇恨就像小草的种子,它不息不灭,一遇时机,便漫山遍野。

你没有项羽的荣耀,怎能读懂他的骄傲?


现实中,但凡老百姓有口饭吃,不论是何暴政,老百姓总能一忍再忍,所谓苟且的人生也是人生。但是当暴政遇到天灾,老百姓改革命运的咆哮,就比如奔腾的地下之火,将焚毁一切。

在项羽二十四岁的时候,不屈服于命运的陈胜在大泽乡率先对秦帝国发难,他决心让那些天生的贵种看看,在暴力面前,谁都会颤抖!

此时年轻的项羽,在家乡弟子面前,便是煞神一般的存在,他太能打了,而且显示出超人一等的智慧。他无论出现在哪里,都拥有统治周围空间的气场,自带着王者的光芒,所以追随他的家乡弟子很多。

你没有项羽的荣耀,怎能读懂他的骄傲?


面对天下局势变幻,他和叔叔项梁拥立流浪在民间的楚怀王之孙熊心为楚王,以正号令。其实在项羽的心里,他是看不上楚王的,他和楚王并没有什么交集,他只想以大楚的名义灭掉大秦帝国,让楚人扬眉吐气,号令天下。

谁也想不到啊,扫灭六合的大秦雄师,就在短短的几年时光里,被项羽的八千子弟兵给收拾了!

有人说,时势造英雄,但对项羽来说,是英雄造时势!

但是,项羽真正的对手哪里是秦军呢?在秦帝国失去秦始皇这个最高统帅后,再加上老将王翦隐退,秦军已经变成了乌合之众!

你没有项羽的荣耀,怎能读懂他的骄傲?


其实,项羽真正的对手就是曾经来投奔他的韩信!也有人说是刘邦,但刘邦哪里配做项羽的对手?任刘邦天纵聪慧,如果没有韩信,已经五十多岁的刘邦,只能在巴蜀的大山里安享晚年!

在项羽的心里,他是压根蔑视韩信的。

项羽用兵讲究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是“兵形势”家最杰出的代表。但韩信用兵讲究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是把“兵权谋”用到极致的人物。

所以,两人道不同。

你没有项羽的荣耀,怎能读懂他的骄傲?


论遭遇战,项羽百战百胜,所以他看不起韩信之流的想法,在他眼里,韩信的理论就是不入流的奇技淫巧,自己一个堂堂大英雄,怎能使用这些让人耻笑的手法。

所以,他只给了韩信一个“执戟郎中”的职务,这个职务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警卫员的意思,属于中下级武官。

韩信被彻底给激怒了,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他投奔了已经风烛残年的刘邦。

常想,当韩信走的那一晚,项羽在干什么呢?其实,项羽放弃韩信,不仅是放弃了一个人,而是放弃了一种思想,这才是要项羽命的地方。

你没有项羽的荣耀,怎能读懂他的骄傲?


有人说,项羽应该在鸿门宴杀了刘邦,这样就不会失败了。但是,翻翻历史书,有哪一届开国帝王是靠这种方式取得天下的?把历代任何伟大的人物放在项羽当时的位置,都不会杀刘邦,因为杀不得!

当时的项羽只是名誉上统领各路诸侯,事实上并没有取得各诸侯的兵权,刘邦对比各路诸侯,实力也很一般,而且他并没有过错。仅仅是因为刘邦“疑有野心”这一条莫须有的理由去杀他,无论是条件还是时机,都是不充分的。

如果说“鸿门宴”惊心动魄,大家权且把它当成小说家言,必定司马迁的《史记》一半是历史,一半是小说;一半是文字,一半是镣铐。司马迁以天纵之才写的《史记》,能够让世人看清那个时代的脉络,已经后无来者了。请问,司马迁之后,还有谁?

你没有项羽的荣耀,怎能读懂他的骄傲?


项羽终于了了心愿,进了关中,入了咸阳,大封诸侯,自称西楚霸王。一个“霸”字,可看出项羽的纯粹心性,他不称帝,他只想做一个威风凛凛的“王”!犹如一个骄傲的孩子,在学堂里受人崇拜。

当项羽兵败垓下的时候,韩信可能是志得意满,可是他永远读不懂项羽的心,因为他一生也不曾拥有项羽的荣耀!

这种荣耀是一种天生的力量,它不需要后天的学习,它也不需要后天的努力,它也不需要后天的思考!它是一种气质,它是一种让天下英雄折腰的骄傲!

你没有项羽的荣耀,怎能读懂他的骄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