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男孩弒母:父母只有先愛才能教,顛倒順序再努力都白搭

1

12月2日,湖南阮江發生了一起殺人案件,12歲男孩吳兵弒殺了自己的母親。

據調查顯示,這一起悲劇的導火索是,吳兵偷偷抽菸被母親發現,再加上平時吳兵逃課、偷錢,母親拿出皮帶抽打他,想好好管教一番,卻引起了吳兵的不滿,他轉身去了廚房,拿了一把菜刀,直接砍向自己的母親。

12歲男孩弒母:父母只有先愛才能教,顛倒順序再努力都白搭

手段很殘忍,刀刀致命。砍完母親,還佯裝無事。當被問及是否知道錯了。

吳兵漠然地說:“我是錯了,但是也不是什麼大錯,我砍的是自己的媽媽。”

12歲男孩弒母:父母只有先愛才能教,顛倒順序再努力都白搭

即使未到法律制裁的年齡,可親人不敢收留他,學校也不敢讓他再去讀書。因為他是一個沒有“感情”的殺手,有村民指出,殺了母親後的他還在笑。

吳兵這個年紀,本該是一個天真無憂,享受家庭溫暖的孩子,是如何變成這樣,殺了親生母親不覺得是大錯,還天真地認為,學校不會拿退學來懲罰自己?

答案只在那一句:“我就是恨她。”

12歲男孩弒母:父母只有先愛才能教,顛倒順序再努力都白搭

所謂的父母子女一場,本是我養你長大,護你周全,你長大後,懂得感恩的美好旅程,卻變成了一個“復仇”的情節?

有人一針見血地說:“孩子沒有錯,錯的是父母。”

12歲男孩弒母:父母只有先愛才能教,顛倒順序再努力都白搭


2

孩子殺了人,卻錯在父母?這個鍋,父母不背都不行。

心理學家說,一個人不管什麼時候行為出了問題,幹了出格的事,都可以追溯到童年,尤其是六歲以前。

12歲男孩弒母:父母只有先愛才能教,顛倒順序再努力都白搭

我們來看一看吳兵的童年。

半歲後,父母雙雙入城打工,他成了一個留守兒童,跟著爺爺奶奶一起長大。七歲那一年,放學路上被面包車撞傷,導致顱腦受傷,可父母卻覺得沒有什麼大事,就沒有回來看望。

吳兵和父母的感情維繫,除了電話,就是一年兩次短暫的相聚。在最需要疼愛和關懷的時候,父母不在。十一歲那年,母親因為要照顧弟弟,不得已留在村裡,可是,吳兵卻拒絕和母親住在一起,因為不習慣。

12歲男孩弒母:父母只有先愛才能教,顛倒順序再努力都白搭

平時,吳兵抽菸、逃課和打架,母親對他管教的方式,不是罵,就是打,對於這些方式,吳兵反抗的態度是“打回去”,

據吳兵外公說,母子倆互打已是常態。


12歲男孩弒母:父母只有先愛才能教,顛倒順序再努力都白搭

魯迅說:“能憎,才能愛。”

事發後,吳兵說恨自己的母親,這說明他內心對於母親還是有一種渴望的。只是,這種渴望從來沒有關注,更沒有被滿足。

世上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為什麼傾其所有卻養出了一個小白眼狼,顯然是因為父母愛的方式不對。

有人說,父母是“佛祖”,就算孩子是會七十二變的“孫悟空”,也逃不出手掌心。

12歲男孩弒母:父母只有先愛才能教,顛倒順序再努力都白搭

可父母不是憑空就能成為“佛祖”,而是在孩子生命早期,對他付出,陪伴和照顧,才能成為孩子生命中“佛祖”,不然,就是孩子生命中,一直想打敗和逃離的“妖怪”。


12歲男孩弒母:父母只有先愛才能教,顛倒順序再努力都白搭

3

很多人到了為人父母的年紀,生了孩子,卻從來不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這其實是一件特別可怕的事。

12歲男孩弒母:父母只有先愛才能教,顛倒順序再努力都白搭

而有很多父母,卻缺席了孩子的童年生活,疏於陪伴,認為孩子在這個時期,只要吃飽喝暖,滿足他們的物質生活就可以。其實,這完全是錯的。

孩子的成長曆程,有兩個特別重要的階段,父母一定要把握住。

嬰幼兒時期

孩子通過什麼和父母建立感情,就是我需要,你給予。

一歲前,孩子只會兩件事,一是哭,而是吮吸。在三歲前,他們的生活也基本上不能完全自理,需要有別人的幫助,手把手地教他們如何去學走路、說話,解鎖很多新技能。

12歲男孩弒母:父母只有先愛才能教,顛倒順序再努力都白搭

我哭了,你抱我。我餓了,你餵我。我困了,你哄我。孩子的這些需求,被父母滿足,他們才會和父母有感情,也才會認為,自己是被父母愛和關注的。

12歲男孩弒母:父母只有先愛才能教,顛倒順序再努力都白搭

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說:“人與人之間第一是需要,第二是情感。”

如果父母佔據孩子內心的第一個位置,在他們嬰幼兒時期,生活無法自理的時候,悉心照顧和陪伴,才能擁有“控制”孩子的能力,孩子才心甘情願“被綁架”,這也就為了3-6歲的管教打下一個基礎。


12歲男孩弒母:父母只有先愛才能教,顛倒順序再努力都白搭

童年期

在這個時期,孩子會基本上學會了一些生活技能,吃飯、穿衣,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可是,他們也開始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存在。這個時期,除了照顧吃喝拉撒,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定規則,告訴孩子什麼可以做,而什麼是你不能去做的。

12歲男孩弒母:父母只有先愛才能教,顛倒順序再努力都白搭

因為有了嬰幼兒期間的情感依賴,孩子在這個階段,即使有了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會和父母反著來,但是,他們也會因愛選擇信任父母。

一個朋友忙於工作,孩子滿了月,就把他送到了公婆那撫養。一開始,回去的時候孩子還會高興,她走的時候,孩子也會難過。可後來,孩子基本上對她來去毫無反應。

12歲男孩弒母:父母只有先愛才能教,顛倒順序再努力都白搭

三歲後,朋友把孩子接了回來,因老家的教學條件不好。可孩子在幼兒園就是一個“闖禍精”,面對媽媽的管教,孩子只有一個招——哭著喊:“我要爺爺奶奶,我要回家,我不要你。”

12歲男孩弒母:父母只有先愛才能教,顛倒順序再努力都白搭

朋友在事業上也算是小有成就,年紀輕輕就混到了管理層。可是,面對自己的親兒子,她束手無策,挫敗感特別強烈,說也不理,打也沒用,不管自己怎麼努力,他整天想的都是爺爺奶奶,不管是闖禍,還是哭鬧,都是為了回老家。

好在一切都來得及,多抽出時間陪孩子,面對他的哭鬧,蹲下來抱著他,理解和接納他的情緒,這樣孩子才能感受到,你是愛我的。

12歲男孩弒母:父母只有先愛才能教,顛倒順序再努力都白搭


4

六歲前,是孩子安全感建立和性格形成的關鍵期,這些是給予孩子多豐厚的物質生活,父母事業多成功,都無法去做到的,唯有陪在他們身邊,讓他們感受到你的愛,一旦孩子感覺父母愛他,他也會加倍去愛父母。

孩子的成長不可逆,只有先愛孩子,才能去教育孩子。這個順序一旦顛倒,在他們長大後,無論你怎麼苦心勸說:“我這都是為了你好”,他們也是不買賬的。


12歲男孩弒母:父母只有先愛才能教,顛倒順序再努力都白搭

有這麼一個故事:

有人在一個裝水的罐子裡,放了一些鵝卵石後問:“罐子是否滿了?”人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滿了。”接著,他又在裝了水和鵝卵石的罐子裡放進了一些碎石子,再問:“滿了嗎?”這時,有人說滿了,有人說,也許沒滿。最後,他又往裝了水、鵝卵石和碎石子的罐子裡倒進了一些砂子。

分享這個故事,只想父母們明白:“孩子的成長就如同瓶子,而父母就是鵝卵石,其他的親人就是碎石子、砂子。如果不是先將大的鵝卵石放進罐子裡,而是先把碎石子、砂子裝進罐子,鵝卵石就再也沒有機會放進去了。”

最後,願每個父母都能在孩子生命早期,成為第一陪伴和照顧他們的人,而不要等到孩子心裡的瓶子裝了其它的東西,沒有地方容納你這個遲到的鵝卵石。

12歲男孩弒母:父母只有先愛才能教,顛倒順序再努力都白搭

作者簡介:多多黛,80後女子。一手文字,一手生活。想把世間所有的美好,都寫給你們看。

#話題徵集#

你在什麼時候覺得,自己不如孩子?

我們會從中選出若干最感動、最有趣的寫成文章,帶你重溫那些美好,並送出精美禮品一份。

請在中外親子互動Gong眾號後臺回覆【話題】瞭解詳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