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險經歷是孩子不可缺少的教育課

有這麼一群孩子,八至十五歲,他們只用1塊錢人民幣,從中國到美國、從美國的西海岸到東海岸,十五天的時間,四至五個城市,還要完成在哈佛進行百人以上演講,在華爾街調查"每天在交易什麼"這樣的稀奇古怪的難題。

冒險經歷是孩子不可缺少的教育課

還是這樣一群孩子,他們在中國南海的一個孤島上,沒有食物、沒有淡水,甚至連點火的設備都沒有,他們要進行三至五天的孤島生存。

冒險經歷是孩子不可缺少的教育課

請問,你願意把自己的孩子送過來參加這樣的活動嗎?給予"肯定"回答的人寥寥無幾。為什麼呢?他們覺得當前的孩子成長、升學、考試比什麼都重要。參加這樣的活動太危險了!

我的理解:這是對教育、對安全的偏見。歐美進行了一百五十多年的營地教育研究,有這麼一組數據:在家的風險比率是在學校風險比率的兩倍,在大自然中的風險只是在家裡的二十七分之一,如果在極限挑戰環境下的風險只有在家裡的不到一百分之一。但是我們很多人不理解也不相信這個數據。

偏見比無知更可怕!

冒險經歷是孩子不可缺少的教育課

有這麼一個孩子,今年已經考上大學了,我是在他初二的時候認識他的。在海島的一個生存當中,他是在數萬個孩子當中優選出來直接保送到裡面的一個孩子。十四歲,自己不會穿衣服;十四歲,吃飯不知道去找誰要,只會在那發怒、發火。在離開我的最後一個晚上和媽媽發生衝突,差點把媽媽逼得從樓上跳了下去。

應試和升學不是教育的全部,有時甚至是反教育的!

這個孩子,我認識她更早,2009 年。認識我的時候,她是一個別人眼裡優秀的孩子,學習成績特別好,父母特別驕傲。但是就這樣,父母每個週末還把她從這個輔導班送到那個輔導班,中午的午餐都是在轉場的車上吃的。就是她,在初三畢業的時候,成績沒有考好,沒有考到理想中的學校。父母呢,還沒有警醒,她依然在高中繼續加壓。在高三前崩潰了,高考參加不了了,精神和心理出現了極大的問題。

冒險經歷是孩子不可缺少的教育課

有人說,我們現在都是獨生子女,我不敢冒險。聽起來似乎非常符合邏輯。我也是孩子的父親,我特別能理解這種想法。但事實是什麼樣子呢?這個孩子(上圖)在今年的 8 月 19 號,在非洲的乞力馬扎羅山上,我給他過了十週歲的生日。就是他,八歲的時候在秦嶺的一個原始叢林一個深夜凌晨兩點多鐘的時候,我們進行一次深夜山難救援的演練,他從睡夢當中迅速地爬起,帶著他十多名隊員,用學完的繩結和野外急救技術,迅速奔到了兩公里以外的一個地方,做好擔架,把受傷的他的小夥伴抬回到安全的地帶。也是他,今年 8 月 20 號,我帶著他在非洲登頂乞力馬紮羅。

控制危機的最好路徑,是教會我們的孩子識別風險和自己管控風險的能力!

冒險經歷是孩子不可缺少的教育課

有人說,我們現在的社會根本不需要冒險,我們的物質條件那麼好。這個學校是在澳大利亞墨爾本,離墨爾本大概二百六十多公里的一個地方,這個學校的名字叫做 TIMBERTOP(下圖)。它只接受初三年級的孩子,在這一年當中,沒有任何現代化通訊裝備。一年當中,自己要解決所有的吃穿住行,要自己養牛、自己養羊、自己種菜、自己釀酒去換鹽和油。每天要進行十公里的拉練。一個學年分四個學期,四個學期有雪上、有水上、有原始叢林,有徒步。每週只上四天半的課,其餘的兩天半就是在原始的狀態下去冒險、去體驗。這個學校培養出來的孩子,基本上都成了澳大利亞乃至歐美社會當中的精英,比如說查爾斯王子。

冒險經歷是孩子不可缺少的教育課

我們更多的人對冒險存在一種偏見,是一種錯誤的理解。什麼叫冒險?我的理解是從舒適區走向挑戰區的所有前進都是冒險。比如說我今天站在這裡,對我來說,也是冒險,我也會緊張。但是,我們生命的進程中不能沒冒險。為什麼呢?因為我覺得,在成長的進程當中,冒險才會有痛,身體有了痛,我們才懂得珍惜,心靈有了痛,真正的成長才開始。

2017年 8 月 21 號,我帶著從非洲登上乞力馬紮羅的這種喜悅回來,但是我覺得這段歷程對我感觸最深的還是東非大草原上那些生靈給我的生長啟示。我們的老祖先在兩三百萬年前也在這片大草原上,他們為了看到遠處更遠的獵物,能夠摘到更高樹上的果實,他們站了起來,學會了直立行走。一個偶然的機會,在雷電引起的火災裡面找到了熟食,他們學會了用火。他們在與飛禽走獸的鬥爭中學會了狩獵。他們嚐遍了酸甜苦辣,慢慢地學會了識別植物。

縱觀人類的發展史,我覺得實際上就是每個生命的冒險史。只不過,我們現在不願意再冒險了。人的成長就是經歷,所謂卓越其實就是經歷非凡。我們其實每段經歷,尤其是童年的經歷,都會給我們人生的生命過程中留下不一樣的印記。

我現在清楚記得我十歲時候的一次冒險。我家在皖北一個小農村,特別貧窮。那個時候,我從家裡"偷"了一筆鉅款,六塊錢人民幣,還把我媽媽陪嫁的銀手鐲也揣在兜裡,以備不時之需。我從那個地方坐了一整天的車到南京,那個時候我眼中最大的都市,一整天。然後呢,不敢用錢去買票、吃飯,沒有地方住宿。甚至在南京差點被人踹下了公交車,因為沒錢坐。也不敢去乞討,因為張不開嘴。一個農村的孩子,在大都市裡,那種境遇,我現在是無法想象、無法回首的。

但是就是這段經歷,奠定了我在開頭給大家講的,我們進行一塊錢城市生存挑戰。也就是童年這段經歷,我與父親經常下河摸魚、經常森林裡去狩獵,奠定了我以後帶著更多的小朋友,包括我自己,穿越在大森林,上天入地、上山下海,進行各種自然體驗,進行各種冒險。整個生命的進程,我覺得這些印記為我注入了不竭的能量。

冒險經歷是孩子不可缺少的教育課

在有限的生命中,我有這樣一段對話,也對我的生命成長又提升到另外一個層次。我女兒八歲的時候,她跟我進行過一次對話。她說,爸爸,人都會死,那我們為什麼這麼累地活著?我說活著為了吃飯啊,就把她糊弄過去了。十五歲的時候,她又一次把這個問題拋給我。這次哭了,整整哭了一夜。

活著的意義在於正在活著、正在經歷!

冒險經歷是孩子不可缺少的教育課

是啊,我們為什麼要活著?活著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也就是這次對話讓我意識到,只有在不斷地經歷成長當中,注入不一樣的非凡經歷,才能讓我們的生命更加豐盈、更加豐滿。

冒險經歷是孩子不可缺少的教育課

我們現在為什麼不敢冒險了?因為我們在無視成長。其實我們的老祖先在很久以前都是像貝爾一樣的英雄,不過我們現在退化了。體制的制約、安全的焦慮,在我看來,更多的是藉口。像這種冒險教育,像這種各種的自然體驗,從兩三歲到十八九歲,在歐美已經進行了一百多年,而且現在還依然做著。就是在中國,也不僅僅是國際學校,也不僅僅是像人大附中、清華附中這樣的名校,就像農大附小,就像一些城鄉結合部的中小學,還有在西藏、青海的一些學校,也都在做,只不過我們還在錯誤的認知裡去堅持自己。

我們不願意讓我們的成長、我們的生命、我們的教育迴歸到它本源上來。我覺得整個社會的發展,不管技術如何變革,不管我們的教育談多少創新,但是教育的本質不會變。我們現在進行的所謂的教育改革,我覺得更多的、更緊迫的、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的教育迴歸本原,迴歸到遵守生命的生長規律,迴歸到遵循教育發展的基本規律上來。

要敢於冒險,一旦在教育的領域當中,冒險的意識開始萌芽,冒險的行動及時跟上,生命的自我成長、主動性成長就會一發而不可收拾。對於當前更多的家長,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做的是相信,我們需要做的是放手,而不是還在這裡思考,我們該不該做,我們該怎樣做。

教育的使命,是讓每個人在不一樣的經歷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命方式!

冒險經歷是孩子不可缺少的教育課

剛才很多嘉賓也談到了,我們的創造力,我們很多驅動力,其實這些都是生命本源的東西,本身應該自我迸發的東西。但是我們沒有堅持,我們往往是在錯誤的道路上繼續追逐。在這個意義上來講,今天的教育很多情況下,停下來就是進步。

冒險經歷是孩子不可缺少的教育課

大家一定要記住,升學和考試不是教育的全部,甚至有時候是反教育的。我特別喜歡這樣一句話,好的教育就是喚醒。但是我同時強調一句話,再好的教育也喚不醒裝睡的人,尤其是作為父母。作為教育工作者,我不知道還有多少人在裝睡。謝謝!


本文是根據中國教育研究網總裁,DE未來訓練營創始人,黑板擦行動發起人付永在TEDX演講內容整理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