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这个习俗:初一叔,初二舅,初三初四往娘家凑

过年了,大年初一去伯伯叔叔家拜年,为什么初二一定要去舅舅家呢,初三初四才回娘家呢。开始我也不知道,后来问了我爷爷才知道,原来舅舅在一个家族里的地位是这么的重要,是不可替代的。

为什么有这个习俗:初一叔,初二舅,初三初四往娘家凑

我们都知道,舅舅是指我们妈妈的哥哥或者弟弟,而舅舅在古代被称为舅父,地位是非常高的。“娘亲舅大”,“父亲叔大”。这说的就是,按母亲那边排位,舅舅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而父亲这边则是叔伯十分重要。体现“娘亲舅大”的还有一个俗语叫“天上有雷公,地上有舅公”。 大概表达的意思是“如果子女不孝顺,天上有雷公看着,会给你报应,让你遭雷劈;而在亲戚中,如果你不孝顺,或做出格的事儿,舅舅会第一个去指责教训你!”

为什么有这个习俗:初一叔,初二舅,初三初四往娘家凑

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在,女子出嫁后,都会到男方的家里去居住。但是忽然之间换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生活习惯与婆家人肯定会有一些不同,这时候就有可能会与婆家人发生不愉快的情况,而这时候娘家人就必须要站出来为女子主持公道。作为女子的父母,肯定是不方便兴师动众过亲家去讨说法的,所以这时候最合适的人就是女子的兄弟们,也就是舅舅们。舅舅们就代表着这个女子的靠山,对于婆家人有一种威慑在,告诉他们如果欺负女子的话,他们是会帮她撑腰的。而在古代如果女子与婆家打官司的话,一般而言也是会选择舅舅出面从中协调解决的。

为什么有这个习俗:初一叔,初二舅,初三初四往娘家凑

还有在古代,妇人孺子是不得上公堂的,如果姐妹在夫家遇到极端的事情,需要打官司,舅舅要出面替姐妹张罗打官司。而且俗话说:“疏不间亲”夫妻、母子间的事,邻居本家很难说得上话,这时候也只有舅舅出面解决事情了,所以舅舅的权威性很高。

为什么有这个习俗:初一叔,初二舅,初三初四往娘家凑

还有就是正月理发会死舅舅一说,其实都是无稽之谈,但是作为习俗我们都在遵循这以传统。关于舅舅还有很多谚语习俗,都是体现了舅舅最为娘家人的权威,也体现出一种公平公正的象征,父母对孩子还会有偏好,但是舅舅一般来说对外甥和外甥女都是一视同仁的,这才会有了初二去舅舅家的习俗,也是一种尊重。小伙伴们,你们老家有没有这种习俗呢,欢迎讨论留言,也让我了解一下各地的文化风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