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務運動能順利開展,並最終成功,全因慈禧的這個態度

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重掌大權,很多人對慈禧的評價都是非常負面的,但是經驗告訴我們,很多人事物對於歷史而言,都是具有兩面性的。雖然慈禧誅殺了戊戌變法的六位君子,但是在歷史上,慈禧做的一些事對歷史進程也有一定的積極影響。

洋務運動能順利開展,並最終成功,全因慈禧的這個態度

首先慈禧開放了一些禁錮,慈禧在咸豐皇帝末期,就掌握了大權,即使在同治和光緒皇帝在位,也是垂簾聽政的。由於之前雍正到乾隆的那些年裡,文字獄盛行,埋沒了很多有志之士,非常不利於文化發展與傳播。所以慈禧在位時,民間開始漸漸出現了新的思想,對於這些新的思想的出現,慈禧既沒有打壓,也沒有倡導,就在這種平衡之下,清朝末年思想漸漸開放。而且那時清朝的統治階級一致認為,必須要改革,中國必須學習西方的先進文化,才能提升我們國家的實力,這個思想就啟蒙出了洋務運動,也正是因為慈禧的不打壓不提倡,洋務運動才順利開展。

洋務運動能順利開展,並最終成功,全因慈禧的這個態度

縱觀清朝的歷史,慈禧在掌權期間,從來沒有提出什麼口號,號召改革,但是她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側面促進了改革。

洋務運動能順利開展,並最終成功,全因慈禧的這個態度

對於一個王朝來講,改革是非常困難的,當改革派開始著手推動洋務運動,提倡中國要向西方學習先進的文化時,保守派就提出了反對的意見。奕訢在看到西方國家軍事力量的強大之後,決定支持洋務運動。恭親王奕訢也知道,慈禧最討厭洋人拿著他們的武器,在慈禧的地盤上耀武揚威,所以這場洋務運動被慈禧認可並接受了,最終使得改革得以成功。

洋務運動能順利開展,並最終成功,全因慈禧的這個態度

其實改革的阻力主要就是保守派的反對,對於這些守舊力量,慈禧也有她自己的辦法,她並沒有和這些保守派爭論到底要不要改革,而是在朝堂之上讓大臣們一起討論奕訢的奏摺。當大臣們看到奏摺後,各自表達看法,守舊一派認為堅決不可以改革,但是奕訢不會坐視不理,慈禧和奕訢商量扳倒保守派的方法,奕訢就提議開一個辯論會。

洋務運動能順利開展,並最終成功,全因慈禧的這個態度

於是在辯論會之上,保守派堅決堅持不同意改革,還說只要我們履行職責,改進思想,就一定能打敗西方。奕訢則說,我們的軍隊殺敵連死都不怕,卻依然敗給了西方國家,奕訢就讓保守派想出一個可以對抗敵人的方案,只要打敗了敵人就不進行改革。可是保守派當然拿不出方案,所以慈禧藉此機會發起改革,最終洋務運動得以成功。

洋務運動能順利開展,並最終成功,全因慈禧的這個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