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古战场之一一宁武关之战

寻找古战场之一一宁武关之战

在山西省宁武关千百年来的战争记录中,有一场战争异常惨烈。这场战争发生在明末崇祯年间,也就是1644年。战争的一方是镇守宁武关的山西总兵周遇吉,另一方是农民军领袖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此役,李自成凭人多险胜,但却使周遇吉这位戍边的东北锦州汉子永远成为军人忠勇的化身。

李自成尽管是史上昙花一现的英雄,.势不可当之势。1644年,伴随着“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呼喊声,在西安升起了他的大顺旗。但欲成就一番霸业的李自成,想的是天下,绝对不会止步西安。他亲率50万大军浩浩荡荡、杀气腾腾直奔山西,剑指明王朝的京师。山西总兵周遇吉,侠肝义胆,忠勇兼备。面对农民军的猛烈进攻,向京城求援,皇帝派遣副将熊通率领2000人助战,周遇吉留下熊通防守黄河,急忙赶赴代州为北京建立北方阻击防线。

寻找古战场之一一宁武关之战

1644年1月,平阳守将陈尚智投降李自成,劝降熊通,并让他游说周遇吉归降。周遇吉见到熊通后,怒斥道:“我受国家厚恩,怎么可能跟你叛逆?你统兵两千,不去杀贼,为何要做说客?”一怒之下,斩了熊通,将首级送往北京,以示自己效忠皇帝的决心。也许大明气数已尽,大顺军的进攻势入破竹。2月7日,太原沦陷,原任山西巡抚蔡懋德自尽身亡。李自成在太原休整8天之后,本想从娘子关北上,见高山险峻,防守严密,便绕道忻州、代州进攻北京。周遇吉在代州坚守数天之后,粮尽援绝,率军突围,退守宁武关。这里是偏头、宁武、雁门三关总兵所在地。

宁武关始建于1450年,周围约3.5公里,不仅与内长城相连,而且在城北还修筑了一条长达20公里的边墙,使关城固若金汤。城池犹如凤身,城北华盖山护城墩酷似凤首,东西延伸的两堡俨然凤翅,南城的迎薰楼,正如高翘的凤尾。雄踞城中的鼓楼,堪称凤凰的心脏。这一格局让人浮想联翩,传说可以逢凶化吉,但这次却在劫难逃。

让李自成头痛万分的不仅是宁武关的地势险要,而是能征善战、治军有方、对朝廷忠诚的守将周遇吉。

寻找古战场之一一宁武关之战

2月的塞北,宁武关的风凛冽刺骨。尽管宁武关已是铜墙铁壁,但仅有区区4000兵力。李自成50万大军,正处于所向披靡之势,眨眼间便把宁武关围了个水泄不通,农民军势在必得。李自成兵临城下,向关内发出通牒:“五日不降者屠其城。”不容商量,不能缓和,不降即亡。面对这样的形势,面对这样的攻势,结局不言而喻。有些将领劝说周遇吉改变策略不要一味硬拼,但被“一军皆忠义”的周遇吉断然拒绝。人在阵地在,周遇吉决心战斗到最后一刻。面对农民军,守军展开了攻势,利用关口的大炮择机发射,使农民军伤亡万余人。接着,又利用地形熟悉的优势,组织200名敢死队员,进入农民军大营,官军大胜,农民军被迫后退20里。周遇吉苦苦坚守半月,援军不能到达,城内粮草开始紧张。

寻找古战场之一一宁武关之战

一日,忽然城门洞开,城门上打出白旗,农民军呼啦啦,万余人蜂拥进到城内。明军佯装投降,突然间门闸关闭,炮声箭声呼啸而至,进城的农民军,顷刻间灰飞烟灭,全部阵亡。其中,有农民军四骁将。农民军攻城不下,李自成恼羞成怒,最后痛下决心,集中优势炮火轰塌东城墙,再次发起进攻。炮火声中,关城不断坍塌,农民军的冲锋前赴后继,虽伤亡惨重,但终于攻破宁武关。

农民军进入关城,周遇吉继续指挥巷战,从战马上摔下来后又徒步奋战不止,只身杀敌数十人。终因敌众我寡,身中数箭后被农民军生擒,但他仍然破口大骂,宁死不屈。农民军将周遇吉悬吊于高竿之上乱箭穿心,然后又碎尸万段,方解心头之恨。《明史周遇吉传》有这样的记载:遇吉巷战,马蹶,徒步跳荡,手格杀数十人。身被矢如蹳,竟为贼执,大骂不屈。贼悬之高竿,丛射杀之,复脔其肉。

寻找古战场之一一宁武关之战

周夫人素来勇健,身穿重铠,手持双矛,率身边亲兵三次杀入敌阵,折断军中牙旗,斩敌 “最骁将”,敌寇震骇,不取当其锋锐。李自成怯其锋芒而退,黄昏时分,复来合围。周夫人持矛左突右挡,溃围而出,然标下健儿尽失。夫人见之大怒,策马飞返,直冲敌阵最前方队,霎时即至,捉敌队前将领而舞,敌望而披靡。李自成大惊而退,阵容溃乱,而周夫人乘势攻击,袭杀数人。正当周夫人奋力搏杀之际,忽然有报,周将军已经遇难。周夫人闻之痛呼:天哪!吾夫已死,再战所为者何耶?于是,拔剑自刎。

周遇吉老母亲被围困后,也表现得英勇顽强。周遇吉突破防围前去探母,欲保护老母及妻儿等逃离。周母深明大义,表示誓与城池共存亡,令其不要管自己,到城头抗敌。李自成破城后,周母令家人自杀,然后放火自焚。

双方从攻坚战到巷战,再到白刃肉搏,死伤惨重。李自成大军在付出了数万人性命的代价之后终于占领了宁武。用堆尸如山、血流成河来形容这场战争绝不为过。破城之后,农民军“遂屠宁武,婴幼不遗”。有人说,此役是中国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的分水岭。可见,炮火之猛烈,战斗之激烈。

夕阳西下,残阳如血。李自成站在硝烟弥漫、尸体堆积如山的宁武城头,面对着前进道路上重兵把守的大同、宣府、居庸等关隘,对自己能否攻克北京城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但惨烈的屠城给明军心理上造成了巨大阴影,明军已是兵败如山倒。李自成的大顺军却势如破竹。仅一个多月之后,1644年4月25日上午,李自成率军由德胜门进入皇宫,推翻明王朝,将大顺的旗帜插在了北京城。

周遇吉死后,并没有被人们所忘记。在宁武县恢河东岸,砖石所筑的周遇吉墓原有一副对联:生不与流寇共戴天,内无饷,外无援,血战沙场气壮山河寒逆胆;死当为厉鬼以杀贼,臣尽忠,子尽节,梅花岭上相逢应遇史公魂。周遇吉满门忠烈的故事,被改编为京剧、川剧、徽剧、湘剧、桂剧、秦腔、同州梆子、河北梆子等艺术形式传唱。

寻找古战场之一一宁武关之战

如今,宁武城已成旅游胜地。它不仅是长城上的一个军事重镇,也是长城上的一处风光秀丽的好地方。在它声名远扬的风景和故事中,作为军人,我最推崇的是周遇吉的铁血丹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