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 王 长 存

在《狮子王》《海王》和《黑豹》三部影片中,就打造一位“国王”的形象来说,我觉得《海王》拍的最好。亚瑟最有“王”的样子,统御七国,号令五洋,有气场有担当。

《狮子王》其次,毕竟人家是童话,你可以感受到非洲草原上狂野旺盛的生命力,我就是去看童话故事的,你要是把童话故事讲成王国史诗,把小辛巴变成明攻暗夺的老江湖我还不愿意呢。

而《黑豹》则完全把特差查拉塑造成了一位“战士”而不是一位“国王”。

《海王》《狮子王》《黑豹》都是近两年上映的电影。为什么把这三部拿出来讲呢?因为这三部都是讲述关于“国王”的故事。《海王》中的亚瑟是海王,《狮子王》辛巴是草原(荣耀王国)之王,《黑豹》中的特差拉是瓦坎达国王。

吾 王 长 存

在这三部电影我们能看到在美国人眼中关于“国王”的看法,“王”不是一种地位的象征,而是一种责任。木法沙是这么教导辛巴的,亚瑟的母亲也是这么教导亚瑟的。《海王》中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国王只为国家而战,而英雄为所有人而战”。电影中的亚瑟是海陆两个文明的桥梁,肩负着阻止战争保护海洋与陆地的责任。他不仅需要为亚特兰蒂斯人民而战,还要为全人类着想。他脱离了民族主义,用一种大爱对人类向大海做出的伤害选择了原谅,如此大的格局,亚瑟已然是一位真正的“超级英雄”而不只是“国王”,当然,他做国王也肯定是一位明君。

我在看完真狮版《狮子王》后几天,才慢慢回味过来——我找不到比狮子刀疤的统治更形象又典型的僭主制度的例子了。利用阴谋夺权(暗杀木法沙,赶走辛巴当上国王),联合盟友宣扬军事恐怖(用鬣狗威胁狮群),随心所欲地治理国家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人民才统治(滥杀食草动物),统治的人民和盟友都想有朝一日推翻他(狮群们都不愿意顺从他的统治,鬣狗最后叛变)。他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看似坐拥大权和无尽的资源,实则最不快乐”的人。僭主制度也是柏拉图认为最糟糕的的制度之一。与之相反的,木法沙的统治就受人爱戴得多。即使是坐拥整个荣耀王国,他也没有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一直告诉辛巴要在“生命的循环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电影中一段狮毛的旅程就很好地具体地展现了“生命的循环”的过程。(另外我想吐槽一下,刀疤掌权以后过度狩猎,食草动物数量锐减,草原应该更繁茂才对,电影中却是更加荒芜了...)

与海王相比,木法沙的统治就有了一点“自私的”局限性。他并没有海纳百川,他把鬣狗驱逐出了王国,也是刀疤谋反的诱因之一,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不过这仍在合乎情理的范围内,国王就是要保障好本国人民的利益,其他人的死活本无关系。

《黑豹》中并没有太多映射特查拉治国理念的内容,更多的是展现瓦坎达的科技实力,至今在漫威宇宙中瓦坎达仍然是一个神秘的国家。要说治国理念,“闭关锁国”可能就是特查拉最核心的思想。瓦坎达拥有碾压全球各国的科技,却并没有宣扬霸权主义,发动扩张战争。对比当今世界的一些发达国家,与瓦坎达相比才领先多少科技就敢横着走,如此看来像瓦坎达这样的国家实行“闭关锁国”,甘心窝在那一小块山区,实在是其他国家的万幸。至于为什么不开放贸易,一是保护振金,二是防止各国眼红瓦坎达的科技。特查拉确实是一位理智的战士和精明强干的国王。灭霸入侵时举全国之力相助,内战中也没有被泽莫男爵蛊惑,第一个放下了仇恨。和他的兄弟一上台就发动战争形成了鲜明对比

如此可见,“王”往往肩负着责任与担当,没有超越凡人的胸怀,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无法做好一位明君,给不了人民幸福安定的生活。想想被推上断头台的路易十四夫妇,被历史潮流推翻的一代又一代皇帝,如果可以选择,谁又曾渴望称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