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份重疾险,其实可以“盲买”

熟知娜爷的小可爱们都知道,娜爷最爱保障类产品。什么是保障类产品呢,大家熟知的重疾险、意外险、定期寿险、百万住院医疗、高端医疗以及高杠杆终身寿险都属于这一范畴。

Long long ago,娜爷单靠销售重疾产品完成了佣金标准的MDRT(注:MDRT资格是国际寿险业的至高荣誉,它表明会员在寿险及金融服务领域拥有渊博的知识和最高的职业道德),那时的娜爷也执着于产品细节的对比,没办法,那时的产品形态各异,条款也确实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这么多年过去了,各家保险公司的重疾产品更新换代不止一两次,形态却越来越同质化,目前来看,国内重疾已有了长足的进步,部分产品表现优异。

基于这样的前提,娜爷想对还没有购买重疾险的小可爱说说选择重疾的要点。


人生第一份重疾,越贵越好?

保险是动态的购买过程,就像没有人能一顿饭吃下一辈子所需的食物。

所以,人生的第一个重疾险,用最少的保费,买保额最高的终身重疾即可。

人生第一份重疾险,其实可以“盲买”

娜爷最近接了个案子,是业内财产险大咖转交的,说到这里,娜爷要岔开话题先碎碎念一下下了……

首先,并不是在保险行业工作就会懂保险。举个例子,保险公司的财务人员,虽然天天和数字接触,但并不代表这位在保险公司工作的财务工作者会懂保险产品设计,懂保险产品条款,以及家庭保险配置。

其次,懂保险的一个领域并不代表懂全盘保险产品。再举个例子,财产险销售普遍不懂寿险,医疗险销售普遍不懂财产险,寿险销售普遍不懂财产险,跨界懂一些的保险人是有,但每一门都精通的暂时未见到。

就像娜爷,对于工程险就不懂,所以,以下将是娜爷未来四十年工作的深耕领域。

第一,终身寿险,对接意定监护/保险金信托,高效完成传承。

第二,年金规划,完成教育基金与养老年金的刚需储备。

第二,高端医疗与海外医疗,高品质解决就医痛点。


下单重疾险,其实so easy……

好,回到正题。

财产险大咖转来的咨询案,是一位30周岁的白领女性,主诉是咨询重疾险。

一周内,我和这位女生沟通了两次,每次约60分钟,所有的时间都在解答关于重疾险的细节问题,我和这位女生打趣说,她问的这些问题,比新入职的保险销售人员有关重疾险的培训还要细致。她笑着告诉我,她其实已经咨询了三位保险销售人员,我是那个最专业的。娜爷深感荣幸的同时,却又感到唏嘘,就如我们感冒去就诊,医生开了一盒药,患者不但需要医生说明这个药物的不良反应,还要解释这个药品的生产厂商背景,甚至还要详细说明为什么这个药品的化学方程式是这样排列。在实际就诊时,估计找医生询问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都很少。

重疾险的购买,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本应是简单且高效的。若大家和娜爷一样,持续多年看十几家保险公司每年发布的重疾理赔数据,那么就也会认同,购买重疾险——

不需要考虑保险公司理赔率、

不需要考虑赔付到底是0.72天还是2天、

不需要看保险公司品牌、

不需要看轻症种类、

不需要看中症种类、

不需要看重疾种类。


结论

第一份终身重疾,只需保额相同的情况下,选择保费低的,若是可以附加恶性肿瘤多次赔付,那就更完美了。

第二份,根据第一份重疾进行增补。

第三份,根据前两份进行增补,依次类推。


所以,若是保险经纪人告诉你,以上都要考虑,那绝对就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耍流氓。


好,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