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中“时”的解读,看明白了终身受益

题前言,仲尼所说的“学”并非学问、获取知识那么简单。

从“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可窥知,好学不在文字记问,在做人、做事。当然,本文讲的“时”对学习知识仍有见效,望君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对“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中“时”的解读,看明白了终身受益

论语

有这样一个故事:我有一个朋友,她的家庭条件不错,算是从小“娇生惯养”,因此她特别依赖他人的习惯,我们也见怪不怪。后来,家庭变故,她只身一人流落世间。走过艰险,历尽万难,如今她组建了自己的幸福家庭。有一次,她淡淡地告诉我说“或许失去时才能学会怎样去珍惜,没有了依赖才独自坚强”。相信很多朋友也有类似的人生阅历,还有这种老生常谈的“毒鸡汤”,但是细细琢磨发现她说的却是有一番哲理。恰恰是在某个偶然瞬间,我们彻底领悟,真正学会,也就引出了我们今天的主题“学与时”的关系。

对“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中“时”的解读,看明白了终身受益

图源网络

时分两种,一是时机,如“时势造英雄”就连孔老夫子也曾感叹“时也,命也!”。“时”对一个人的成败具有重要的影响。二是行动之时,既非四时春夏秋冬,又非时辰子丑寅卯。

人自呱呱落地便开始向这个陌生的世界学习,从牙牙学语到探求知识;从步履蹒跚到跳跃游动;从患得患失到坦然面对。总而言之,活到老学到老。学,一直是我们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选择恰当的“时”去学习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甚至事半功倍。

对“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中“时”的解读,看明白了终身受益

四时

举个简单的例子,张某性格暴躁,经常因为一点点小事对身边的人发火,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他也逐渐意识到并且想要改正易怒的毛病。于是,张开始在平时生活中留心和和气气地待人,一段时间后发现并没有较大的改观,遇到不顺心的人或事依旧是火冒三丈。像这样,平时没有火气的时候学着待人和善很容易,一旦达到火力值照样爆发,那平时学着要平和不发火岂不是做无用功。这就是没有把握住学习的时机,在将要发火前使自己冷静下来,定心克服要发泄的欲望,并持之以恒,自然会有很好的效果。

对“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中“时”的解读,看明白了终身受益

心静如水

正所谓若学忍,怒时学;若学度量,难忍时学;若学从容,恐慌时学;若学缜密,躁动不安时学......等等若干,学一物若从其反面下功夫,功到自然成。当一次又一次击退反面的进攻,你离所学便愈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