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版《三国演义》中“师勖之死”带来的思考


1994版《三国演义》中“师勖之死”带来的思考


昨天晚上给学生播放了1994版《三国演义》中“横槊赋诗”一集。曹操率军南征,师勖担任乐官,曹操在船上横槊赋诗,醉意朦胧,问及师勖自己所吟之歌如何,师勖在一番恭维之后,试探性地问:“丞相想要听真话还是假话?”曹操满脸堆笑地说:“但讲无妨”。师勖终于显示出了一个“专业人士的素养”言及曹操的《短歌行》不符合雅乐之规范,更是直言曹操所吟唱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几句很不吉利,因此被曹操举槊刺死。隔日下葬之时曹操掩面哭泣,并取下自己的披风覆其尸以葬之。

和学生们一起看到这里,我不由得陷入了深思。

师勖之死,曹操固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是师勖之过也不应该被人们所忽视。

师勖之过在于对不确定之事妄加揣测,明知不可言而言之,过于以一个所谓专业人士的眼光去审视一个非专业的人主的失误。师勖竟然以“丞相想听真话还是假话”问曹操,他明知此景此情丞相之心意该当如何,却以揣测之语问之,故作聪明,以逆耳之言忤逆丞相之意,后果可想而知。《论语,为政第二,第18章》讲“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意思是说“子张向孔子学求官位得俸禄的方法。孔子对他说:多听,有疑问的地方先予以保留,对其余无疑问的谨慎地说出,这就能减少过失;多看,有疑问的地方先予以保留,对其余的无疑问的慎重地实行,这就能减少悔恨。言语上减少过失,行为上减少悔恨,官职俸禄就在里边了。”师勖之言就没有做到谨言慎行,便祸从口出。

说话是一件极具艺术性的活动。李泽厚在《论语今读》中论及“子张学干禄”一则时曾提到过前人总结的“晚说”、“少说”、和“敢说”。

“晚说者”,伺机而言,不妄言。火候未到,虽说无用。且先观人言之失,可收后发之力。“少说者”,言多必失,要言不烦。繁词冗言,徒令人厌。“敢说者”,机不可失,看准了就讲,这样自然获君心,得厚宠,大高升也。

师勖之死,死在言语失当。由师勖之死到“子张学干禄”不由得让我想起师长父辈的种种教导,诸如“少说话,多干活”,“眼勤,手勤,脚勤”,“对老人儿要恭敬,多向老人儿学习”等等,对于初入职场者的年轻人,抛开给人第一印象之外,保有一份谨慎谦虚,正视自己,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是大学专业领域的高材生,凡事都以专业的眼光去审视,领导让提意见就显示出了自己专业的一面,要知道忠言虽利于行却毕竟逆耳。凡事要多看多听多问多学,然后谨言慎行,这才有利于自己的成长的,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鉴。

曹操知己之过,百般补救,足见其奸猾,然因此酿下阻塞言路之祸,终不免于赤壁之败。

师勖,曹操皆有过人之处,然亦有明显之不足,后人视之应有所彰显和损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