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丨随文识字、集中识字哪个更好?这位老师做了一个实验……

争鸣丨随文识字、集中识字哪个更好?这位老师做了一个实验……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关于识字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很多,其中,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就是两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福建厦门的叶雪冰老师发现,在当下各级阅读教学赛课、公开课,研讨课或公开刊物上的案例中,常见随文识字,少见集中识字。对于单篇课文识字教学而言,“随文一定比“集中”更好吗?她对此进行了一次教学实验,得出了令人意外的结果。一起来看——

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大都是以阅读为中心的综合型教材,单篇课文教学一般要在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同时完成若干个生字的教学任务,统编本教材依然如此。

集中识字是指在初读课文时,安排一个环节集中教学全课生字。有时也把生字的认读和字义教学与书写教学分开,通常在课末集中安排写字训练,不同于中国古代童蒙先识字后读书的传统意义上的集中识字。在阅读教学的全程穿插生字教学,是为分散识字,也称

随文识字。当下,在各级阅读教学赛课、公开课,研讨课或公开刊物上的案例中,常见随文识字,少见集中识字。

单篇课文识字教学,“集中”与“随文”到底孰优孰劣?为验证二者之优劣,笔者以统编本二年级上册选读课文《称赞》为例,以本校二年级两个平行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二者教学效果对比研究,旨在通过教学实践检测,用数据直观显现其效果,彰显其优劣。

研究过程

1选择平行班级

以厦门市安兜小学二年级四个班级的学期期中测试成绩、单篇课文生字检测成绩、语文教师情况三个方面为参考依据,选择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业水平相当的二年级二班、二年级三班为实证研究的平行班级。见表1。


争鸣丨随文识字、集中识字哪个更好?这位老师做了一个实验……


2实施现场教学

《称赞》为选读课文。此类课文不考,可教可不教,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一般老师不教,将其作为选读课文,可以更好地排除各种复杂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本课标注拼音的10个字分别为:赞、猬、獾、板、凳、糙、泄、除、疲、劳。10个生字均为学生不认识的字。

(1)集中识字教学《称赞》

2017年12月26日上午第一节课,笔者以集中识字的教学方式在二年级三班执教《称赞》一课。导入新课、初读课文后,即以集中识字的方式进行10个生字的教学。

教学环节大致为: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分为同桌交流识字方法和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两个环节,教师相机渗透识字方法,并采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趣味检测。以上三个教学步骤合计25分钟。

在时间安排上,导入新课、初读课文5分钟,集中识字25分钟,本课时余下的10分钟进行课文的初步理解。

(2) 随文识字教学《称赞》

2017年12月27日上午第一节课,笔者以随文识字的教学方式在二年级二班执教《称赞》一课。在导入新课、初读课文后,即以随文识字的方式进行10个生字的教学。教学环节大致如下图:


争鸣丨随文识字、集中识字哪个更好?这位老师做了一个实验……


以上随文识字教学的环节,将阅读理解与识字教学穿插进行,生字的教学是随着阅读进程的逐步推进而相机呈现的。

为控制变量,保证研究效果的可信度,笔者在一个课时里将“赞、猬、獾、板、凳、糙、泄、除、疲、劳”10个生字的教学全部完成,课的最后同样进行趣味闯关游戏。

本课时40分钟的安排为:导入新课、初读课文5分钟;理解课文内容和随文识字合计为35分钟,其中随文识字时间合计约25分钟,与集中识字用时相同。

以上两节现场教学,均选择上午第一节课,教学时段相同,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和精神状态类似。两个班级的原任课教师都在教室听课,学生学习态度认真,教学秩序良好。

3教后测评

(1)检测时间

两个班级的检测时间都在实施现场教学7天后(在此期间,两位任课教师均未就《称赞》一课布置任何形式的作业);都选择早晨7:50~8:10的时间段。

(2)检测形式

均为书面纸笔测试方式,题型为连线题。试卷满分100分。两个班级均由笔者现场发放检测卷,学生当场完成。

研究结果与结论

1研究结果

(1)从纸笔测试成绩看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的教学效果。具体情况见表2、表3。


争鸣丨随文识字、集中识字哪个更好?这位老师做了一个实验……


从表2可以看出,采用集中识字进行教学的二年级三班,比采用随文识字教学的二年级二班平均分高0.6分


争鸣丨随文识字、集中识字哪个更好?这位老师做了一个实验……


从表3可以看出,二年级三班期中测试成绩低于二年级二班1.12,但在《称赞》一课的识字教学检测中成绩高于二年级二班0.6分。

(2)上课与观课教师对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的感受。见表4。


争鸣丨随文识字、集中识字哪个更好?这位老师做了一个实验……


笔者在采用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教学同一篇课文《称赞》时,在教学思路的对比上感受特别强烈。采用集中识字教学生字时,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而采用随文识字,则需要一会儿引导课文理解,一会儿进行识字教学,需要不断切换教学思路,学生也需要在翻课本阅读、找句子和交流识字方法中不断地“切换”。

2研究结论

根据上述实证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其一,随文识字教学方式,其效果并无任何优势,甚至略居下风;

其二,单篇课文采用集中识字方式,单从识字方面看,效果略优。虽尚未达到显著差异的水平,但便于教师操作。

思考与探究

1为什么随文识字不占优势?

在一般人的认知里,儿童注意力稳定性较差,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按理说,集中学习若干个生字用时长,学生注意力容易松懈,识字效果会受影响。而随文识字,将生字一个一个地分散在阅读过程中,单个生字用时短,学生注意力容易集中,识字效果理应更好。但是,实验的结果为何与预期相反呢?

(1)从儿童认知规律来看:

低年级单篇课文中的集中识字用时一般为15~20分钟左右。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够比较稳定地将注意力集中于某物,时长大约与此相当。换言之,只要教法适当,即使是低年级学生,这一时长足以让他们集中注意力于识字。在这一点上,随文识字虽然略有优势,但优势并不大。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则显现出随文识字明显的劣势。学习效果与注意力的紧张度呈正相关,紧张度越高学习效果越好。当面对不同的学习任务时,注意需要转移。分散识字在学生注意力投入于阅读时,中断阅读进入识字,阅读时越投入,转入识字越慢。现行教材,每篇课文都有较多生字,有的多达15个字以上,如果每个字都分散教,阅读教学要中断15次以上,势必影响学习效果。

(2)从识字教学目的来看:

识字教学要达到三个目标:读准字音、掌握字形、了解字义。但三者在教学中分量不同。小学生入学之初,大多会说普通话,对不少生字的读音已经不再完全陌生,学习起来也不难;而

字形是学生经验里所没有的陌生因素,是教学难点和重点。

随文识字往往将字义教学作为重点,而弱化字音、字形的教学。这是本末倒置,是其教学效果不佳的最重要原因。

因此,单就识字教学而言,相比于单篇课文的集中识字,随文识字也绝无优势。

2公开课崇“分散”贬“集中”,对吗?

单篇课文中的随文识字就是满足追随某次全国性大型赛课的产物。搜索近年发表的识字教学论文和案例,多谈随文识字之做法,至于为何这样做则根本未加以解释或语焉不详,实效如何更无人关心。

事实证明,单篇课文的分散随文识字效果不佳,老师们私底下也多有排斥和抗拒,但依然风靡全国的公开课、观摩课和各级各类赛课里,充斥于公开发表的识字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中,个中缘由值得反思。

教学中形式主义的产生,归根结底是源于科学理性精神的缺失和教育研究方法的偏差。放眼世界,教育研究主要方法则是实证研究,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教育教学现象,获取第一手客观材料,发现和概括出教育教学规律等。如果我们多一些科学理性的精神,多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那些盲目推崇并实施单篇课文分散随文识字的行为和论文可能就不会大量产生了。

互 动

你觉得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哪个更好?欢迎留言争鸣探讨!

(改编自2019年3月《语文建设》小学版文章《单篇课文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效果实证研究》,作者:福建省厦门市安兜小学/叶雪冰)

整理:mxmgou 专注识字学研究 从字开始 做不忘初心的中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