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園的施肥原則,堅持6個原則,讓茶園土壤營養充分全面

茶園施肥,是指人們有意識地施 入某些營養物質,補充因茶葉採摘帶走的養分,保持土壤肥力,創造營養元素的合理循環和平衡,以 保證茶樹良好的生長髮育,達到不斷提高茶葉產量,品質和效益的目的。

茶園的施肥原則,堅持6個原則,讓茶園土壤營養充分全面

因此,必須遵循經濟,合理,科學的施肥原則,因時,因地,因茶樹的不同種和生育期,採用適當的施肥方法,適時,適量地施用,才能使茶園施肥發揮最大的效應。

一, 重施有機肥,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

茶樹主要生長在水熱條件好的亞熱帶和溼潤熱帶區域的酸性土壤中,有機質積累雖然較快,但分解速度非常迅速,故一般有機質含量較低,理化性質差,保水,保肥能力低。

因此,在茶樹栽培過程中就需要不斷地增施有機肥,以改良茶園土壤。

有機肥是土壤中有機質的重要來源,它具有取材容易,積制簡便,營養全面,有機質豐富,肥效緩慢而持久等特點。

茶園的施肥原則,堅持6個原則,讓茶園土壤營養充分全面

有機肥施入後,經過土壤微生物的分解,逐步轉化成土壤腐殖質,促進土壤機構的改良,提高土壤膠體的吸附能力,有利於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但是全部施用有機肥,而不施無機肥也不行,因有機肥中營養元素的百分含量較無機肥低,且供肥速度大多比較遲緩,不能滿足茶樹生長髮育過程中需肥量大,吸收快的要求。

此外,有機肥的積制,施用等都不及無機肥方便。因此,只有在重施有機肥的基礎上,配合施用速效性的無機肥,才能達到既滿足茶樹生長過程中的需要要求,又不斷改良土壤的目的。

二, 氮肥為主,氮肥與鉀肥和其他元素相結合

茶園的施肥原則,堅持6個原則,讓茶園土壤營養充分全面

茶樹栽培以採葉為主要經濟目的,對氮素的需要量大,氮肥對茶葉增產效果也最好,施用氮肥的經濟效益往往也十分顯著。

投產茶園都要及時施用氮肥,但長期施有大量氮肥,容易導致土壤理化性惡化,土壤中各種營養元素之間平衡失調,氮與其他元素的拮抗作用將會明顯表現出來,有礙茶樹對其他營養元素的吸收利用,並降低了氨肥的增產效果,甚至出現不同的缺素症,而使茶葉的產量和品質受到影響。

因此,在以氮肥為主的基礎上,茶園施肥應配合施用適量的磷,鉀肥和其他營養元素的肥料,以滿足茶樹對氮等各種營養元素的需要,又有利於保持土壤中各種營養元素的平衡關係。

同時,磷,鉀肥及其他營養元素只有在施氮肥的基礎上才能發揮更好的增產效果,若施磷,鉀肥量過多,則可能導致茶樹生殖生長旺盛而影響茶葉產量和品質。

茶園的施肥原則,堅持6個原則,讓茶園土壤營養充分全面

三, 生施基肥,基肥與追肥相結合

茶樹是多年生作物,在年生長週期中總是不停地吸收所需的養分,基肥不僅對春茶有影響,而且對茶樹全年的生長髮育都有影響。

無論是幼齡茶園,成齡茶園或衰老茶園,都應重視基肥的施用。同時,在茶樹年生育過程中,其生長和需肥都具 有明顯的階段性,只施基肥而不進行追肥就難以滿足茶樹生育對養分的需要。

必須針對茶樹生長的不同時期對養分需要的實際情況,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及時地進行分期追肥。

茶園的施肥原則,堅持6個原則,讓茶園土壤營養充分全面

四, 掌握肥料性質,做到合理用肥

不同種類肥料的性質和肥效均有不同,有的肥效快,有的肥效慢,有的易揮發,有的易引起肥害,有的不能混合用。

在茶園施肥時,應根據各種肥料的性質,掌握施用肥料的數量,方法,時間等,以提高施肥效果。

五, 根部施肥為主,根部施肥與葉面施肥相結合

茶樹的葉片也具有吸收養分的能力,有些微量元素須在根部施肥的基礎上配合葉面施用才可獲得良好效果。

因此在茶園施肥中除了進行根部施肥外,還可以進行葉面施肥,尤其是出現土壤乾旱,溼害和病根等情況下,葉面施肥更顯必要。但是由於茶樹葉片的主要生理作用是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對養分的吸收能力和數量都遠不及根系。

茶園的施肥原則,堅持6個原則,讓茶園土壤營養充分全面

茶園施肥要以根部施肥為主,適時輔以葉面施肥,兩種施肥方式相互配合以發揮各自的效應。

六, 因地制宜,靈活掌握

茶園施肥還要根據茶樹品種特點,生長情況,茶園類型,生態條件以及所採用的其他農藝措施的實際情況靈活操作。

如茶樹品種不同,早芽種與遲芽種的發芽時間相差15-30天,施肥時間就應不同。有的茶區春天干旱,氣溫低,春茶生長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夏,秋季氣溫高,雨水多,茶樹長勢猛,吸肥量多,施肥效果好,故可適當提高夏,秋茶追肥比例。

幼齡茶園應適當提高磷,鉀肥用量比例,以促進茶樹的根莖生長,培養龐大的根系和粗壯的骨幹枝。

茶園的施肥原則,堅持6個原則,讓茶園土壤營養充分全面

生產綠茶的茶園,可適當提高氨肥的比例,而生產紅茶的則應提高磷肥的比例。

茶園深耕配合深施有機肥才能發揮耕作的作用,灌溉與施肥相結合普遍可提高肥效。總之,茶園施肥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並非是一項孤立的農業技術措施,施肥必須遵循因地原則,靈活掌握的基本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