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寧可去送外賣也不去工廠了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寧可去送外賣也不去工廠了

正月十五一過,意味著這個年也落下了帷幕,節日離我們遠去,新的一年拉開了序幕,一切都回歸正常的工作、生活軌道,返鄉的農民工也逐漸的回城工作或尋找新的工作,各地的企業也都開工,每到這個時候,企業總會開始招兵買馬設點招聘!

2019年企業的招聘情況如何呢?媒體報道:用工荒!是不是用工荒暫且不說,今年企業招聘工人情況不容樂觀確是事實,我有一朋友在本地一家電子企業負責人事招聘工作,春節假期結束後,他就開始參加各種招聘會,直到目前為止,招聘結果距離企業需要的用工還差得遠,眼下,他的老闆已經讓他去江西招工,因為他們企業3000多人,有差不多4分之1是江西籍,目前他正準備動身直接去江西招工,其他工廠的招聘情況,也大致差不多!

沒工人了嗎?當然不是,我大中華還能缺人?與製造業工廠不同的是,外賣行業從業人員與日俱增,數據顯示:2015年,美團外賣騎手人數僅為1.5萬人,但到了2018年第四季度,日均活躍騎手人數已接近60萬人,而餓了麼旗下蜂鳥騎手的註冊人數已突破300萬人。另外,外賣行業從業者的平均年齡在26歲到30歲,非常年輕化!

工廠招不到工人,外賣行業從業人員卻與日俱增,年輕人寧願送外賣也不願進工廠了嗎?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寧可去送外賣也不去工廠了

經常在媒體上看到外賣小哥月入1萬8,月入2萬這樣的報道,雖然有以點概面的嫌疑,但想必收入還可以,再來看看工廠,我不是對所有企業都瞭解,所以我說說比較具有用工代表性的電子企業,蘇州的電子企業主要集中在吳江和崑山,本土、歐美、日韓、臺資都有,以臺資為主,不說富士康這種上百萬工人的巨無霸,一般大一點的電子廠都是幾萬員工,2-3000人的電子廠,那都是小廠,電子企業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需要大量的工人,是用工大戶,那麼,普通工人的收入有多少呢?這個我是經過了解再來說話的,普通工人的收入結構是這樣的: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蘇州的話是2020元,一週工作5天,每天8小時,就是這個收入,想要提高收入,那麼就需要加班加點,每天工作12小時,週六週日無休,一個月下來扣除五險一金自己繳納部分,到手在5千元左右…......

雖然送外賣也很辛苦,風裡來雨裡去,稍有不慎還要被投訴、差評,真可謂嚐盡人間冷暖,但相比工廠流水線工作時間長、強度大,每天像臺機器一樣不知疲倦的運轉,收入還低,那麼送外賣是不是性價比要高一點呢?

這一代年輕人和父輩不一樣,他們成長在互聯網時代,接觸的信息也遠多於父輩,除了追求基本的溫飽與物質滿足,他們還有更多精神層面的需求,個性也更加鮮明,他們不再像他們的父輩那樣,願意拿著微薄的收入,任勞任怨、加班加點的工作!

所以,可以簡單的得出一個結論,什麼用工荒,只不過是想拿出一點生活費招收像機器一樣的工人,變得越來越難了!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寧可去送外賣也不去工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