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上海高考作文题看素质教育风向标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今天发布2019年上海高考的作文题,见下图:

从2019上海高考作文题看素质教育风向标

消息一公布,评论区里一片哗然,有褒奖的,有心有余悸的。

从2019上海高考作文题看素质教育风向标
从2019上海高考作文题看素质教育风向标

归纳起来就七个字:不懂音乐要吃亏!

有些人可能会不以为然:我们从小唱儿歌,小学开始上音乐课,家庭条件好的还去学个乐器什么的,怎么会不懂音乐?

音乐是什么?它不仅仅是一段旋律优美的乐曲,也不是操纵乐器的技能。

广义的讲,音乐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审慎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通常可以解释为一系列对于有声、无声具有时间性的组织,并含有不同音阶的节奏、旋律及和声。

音乐教育包括音乐素养教育和音乐技能教育,素养教育是根,技能教育是枝。

一个学习音乐的人,如果不学习音乐素养就等于是一个机械地弹奏和歌唱的机器人,他无法理解音乐、懂得音乐以及表现音乐。

通过良好的音乐教育,可以全面提高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增强他的感悟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并促进他对其他专业科目的学习。

从2019上海高考作文题看素质教育风向标

众所周知,高考对每个人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在这么重要的考试中,占分值比例不低的作文题是让考生通过音乐认识事物,这说明音乐教育已经被纳入素质教育中,已经成为了我国的国策。

如果跳过了音乐素养的教育,直接开始音乐技能的培训,随着学习程度的加深,会导致一系列问题,比如:识谱速度慢,识谱错误率高,对音乐内涵不能领会,学习效率变低,学习周期拉长,最终让学习音乐的人压力增大,兴趣消失。

如果家长忽视音乐教育规律,拔苗助长,不顾孩子的实际水平,一味要求老师教授音乐技能,以为孩子会唱歌,会弹奏乐器就是学会了音乐,那么这种成功也是表象的成功,一时的成功。

因为在这个过程,孩子只是通过机械重复来刺激记忆,他学会的是模仿,而不是创造。没有内驱力的成功走不远,还会扼杀孩子潜在的天赋。

造成这种情况是音乐学习者极大的不幸,也是老师和家长在培养孩子学习时间上的一种浪费。

你希望培养出的是一个乐器操作工还是音乐创造者呢?

那么,音乐素养要如何培养呢?

1、 提高认知。音乐素养是一门音乐基础课,它是每一个学习音乐的人所必须掌握的。它的重要性,就好比汉字、词语、语法结构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一样。音乐素养教学不是可有可无,可学可不学的问题,它是音乐的基石。

2、掌握方法。音乐素养的教学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兴趣教学为主,通过学习菲蓓尔独创的学玩演游用课程体系,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从2019上海高考作文题看素质教育风向标

在听音练习上以感受乐音为主;在音乐欣赏上以陶冶情操为主;在音乐思维上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为主。同时和乐器结合起来,加强孩子视唱能力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自主掌握音乐技能。

菲蓓尔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具备音乐素养的孩子,具有听辩、唱读、视奏、欣赏四项能力。

听辩——能听辩各种节奏及标准乐音;

唱读——能拿到乐谱即可视唱;

弹奏——能拿谱即可视奏;

欣赏——能欣赏、理解或表现音乐内涵。

如果不具备这些素质,就不具备学习音乐的能力。

而音乐素养对一个人的影响,也绝不仅仅表现在学习音乐的能力上。

具备了音乐素养的人可以提高对事物的感知力和理解力、具有很好的鉴赏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因其丰沛的同理心、高尚的情操和热情的感召力而成为人群中的意见领袖。

所以,音乐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在培育人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