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县:“四力齐发”抓实党建促脱贫

望江县是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大别山片区县、贫困革命老区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近年来,望江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四力齐发,把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以党建为引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传导压力,建强扶贫开发红色堡垒。常态化开展“三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实行县干联村、工作队驻村、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四个全覆盖”,构建县直包村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扶贫工作联络员、驻村扶贫工作队长、驻村扶贫干部“五位一体”包保责任体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系统建立“一心三环”、“6+1”调度、12个专班推进、“村主体、片为主”等工作机制,保障脱贫攻坚工作有序高效开展。成立由县干挂帅的工作组,高位推进挂牌督战。落实县级党委“包乡走村入户”常态化等制度,实行“一村一策”对48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进行了整顿提升。同时,按照县党政领导干部“1331”联系制度,有力推进创建型党组织“上标准”、标准型党组织“再提升”、示范型党组织“强引领”,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全面达标,创新推广“两长制”“三孝调解”“党群说事”“五老议事”等制度,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强化合力,凝聚脱贫攻坚红色力量。坚持把最精干的力量派驻到脱贫攻坚主战场,实施千名干部“沉一线、连民心、解难题、助摘帽”聚力攻坚行动,保证全县三分之二以上干部职工、每位干部三分之二以上精力抓脱贫攻坚,开展5期“千名干部下基层推进脱贫攻坚”行动,抽调机关干部2000余人次,下沉一线破解难点、攻克阻点。公开选拔10名“三类”人员进乡镇领导班子,择优选拔7名村党组织书记挂任乡镇党委委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6名村级职员,清理调整一批村“两委”班子成员,不断优化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突出脱贫能力提升和正向保障激励,举办选派干部培训班10期,开展帮扶责任人集中培训近10万人次,建立村干报酬逐年增长机制和基层干部定期健康体检制度,让基层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脱贫攻坚中去。

激发内力,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坚持典型引领,注重扶贫与扶智扶志同向发力,从根本上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一方面,全力为贫困人口创造就业增收机会,举办技能培训班12期,大力开发辅助性岗位、建设多个就业扶贫车间;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困难群众克服“等靠要”思维,成立脱贫致富互助会,开办扶贫夜校(乡村大讲堂),运用“整清拆圈评建”六字工作法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形成自立自强、勤劳致富的良好氛围。同时,全面推行以打造脱贫攻坚“一公里”服务圈为目标的农村党员干部网格化管理,深入开展“亮身份、作承诺、强管理、当表率”活动,推动乡村干部、普通党员、村民组长进入脱贫攻坚主战场,建立网格党支部417个,圈内12000名党员按照“1+1”和“1+N”的方式帮带14000户贫困户,实现贫困户在“一公里”范围内贫有人扶、困有人帮、难有人救、问有人答、事有人解。

培育后力,促进脱贫振兴有机衔接。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稳步推进,服务社会、支农惠农的原则,全面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试点工作,营造党员带头、干部示范、人人守信用、村村讲信用的良好氛围,调动更多金融资源向农村集聚,有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基层治理水平提升。坚持在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下,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县为单位编制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对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作出总体设计和系统谋划,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县域经济以及村现有主导产业,探索形成望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8大类型33项具体路径。同时,全面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推进“四带一自”,打造“六金工程”,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业”,建成扶贫产业综合体3个,落实到户项目18万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为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打下了坚实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