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蔥閱讀法

昨天和今天一口氣把這本書看完了。看完之感受到這個書名,其實跟這個內容很相像。書中主要是講了如何把一本書拆解閱讀,吸收成為自己的知識,其實就跟剝洋蔥的形式是一樣的。

讀書筆記|洋蔥閱讀法

讀完這本書,我有幾個比較印象深刻、對我的思維有顛覆性的點,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首先第一點就是讀一本書,要對書中的概念做一個積累。概念是一種現象的濃縮,非常精闢。概念對我們快速理解和解釋一件事情非常有幫助。不同學科有不同的概念。不同的概念之間可能會有一些相似點、易混淆點和相悖的點。這個書裡面說當你積累有34個概念左右的時候,那麼你就可以寫一本書了。這讓我想起之前有看過的一本管理的書。書中說,管理中的多個級別比如有基層管理、中層管理,還有高層管理。對於高層的管理,決定管理水平高低的最重要的一個技能就是概念技能。由此可見,概念管理是多麼的重要。


註釋:管理學者羅伯特·卡茨認為有效的管理者應當具備三種基本技能:技術性(technical)技能、人際性(human)技能和概念性(conceptual)技能。

讀書筆記|洋蔥閱讀法

第二個我想分享點,就是深度閱讀對建立自己的知識框架,在一個領域有所建樹非常重要。之前自己也讀了很多書,但是很多書都沒有深究,都只是很淺顯的讀一遍,沒有做相應的筆記,也沒有存放在自己的知識庫裡。面對有些書中的一些概念,不理解的地方也就一躍而過,導致我成長的空間非常小,成長的速度非常慢。其實要深入瞭解某一個領域的知識,深入的去吸收理解這個概念,是需要不斷地去了解這個理念的周邊,瞭解這個理念的源頭。瞭解這個理念的源頭,可以通過閱讀相關類似的書籍,由淺入深,做大量的積累。對於某些不能理解的概念,我們可以求助於很多平臺。比如我們可以去知乎、豆瓣、頭條等平臺提問,尋求專業人士的意見。對於某些領域,要深入的去了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有可能需要你花10年的時間,才能夠真正的去打通這個領域的所有知識。

讀書筆記|洋蔥閱讀法


讀書筆記|洋蔥閱讀法

第三個我想分享的是個人知識庫建立。我們從小到大,其實看過的書也不少了,但是我們真正想要用起來的時候卻很難去把這些知識聯結起來。我個人是一個不善於做筆記的人。有很多時候筆記做完之後就不知道扔到哪裡去了,筆記沒有體系化建立,導致沒有自己的一個知識庫。這本書中分享的一個方法就是,每學一點東西,不管是碎片化的東西,還是自己通過深度閱讀學習的東西,都要收納進入自己的知識庫。這個知識庫的內容是經過標籤劃分的,比如當你想要了解關於時間觀念相關的知識的時候,你可以迅速找到你閱讀的所有相關的收穫。通過不斷地建立這個領域的標籤知識,那麼你就能迅速地找到你需要的東西。很多時候,我們以為那些能夠旁徵博引的人才,都是記憶力特別好的人。其實不是這樣子的,他們只是善於建立自己的知識庫,當他們需要的時候直接從這些庫裡面複習一下知識結構,就能迅速得到這些知識。而不是說,他們能夠每看一部書都能達到過目不忘。這些看似很難做到的事情,通過知識分類和標記就可以做到。

讀書筆記|洋蔥閱讀法

書中還介紹到了一些常用的工具,比如說有全能掃描儀和印象筆記。這些可以將圖片的筆記轉化為文字,而且能夠建立起雲筆記和知識標籤。首先雲筆記是非常重要的,現階段不論是你記在本子上,還是記在你的電腦上,都是沒有辦法隨身攜帶的,而且有可能會丟失,但是如果記錄在雲端的話,那麼無論尼換了電話,換了電腦,那麼你還是可以重新找到自己做過的筆記。雲端的好處就是可以隨時記錄、隨時同步、隨時複習。第二點,他有提到要建立知識卡片。我們每一本書可以提煉出幾個關鍵的知識卡片,可以是概念和知識點等。首先,我們可以通過對這些知識點進行一個概念的剖析,能夠解釋出這些概念。第二,我們能夠找出比較生動的例子,能夠講出這些概念的應用。第三,我們能夠寫出接下來能夠對自己有幫助的,可以實踐的措施,就是一個實踐運用。這樣記筆記的話,其實就是對這本書整個的進行了一個拆解,也就是回到了我們剛開始說的這個主題,洋蔥式閱讀。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接下來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有意識的,將自己學的許多東西,進行一個標籤分類管理。第二是我會一直輸出自己學到的東西。只有當自己學到東西進行輸出的時候,才會將這個知識內化,變成自己的東西。第三個是,我要思考一下,怎麼來記錄和管理我的筆記更加高效。目前我用的較多的是Xmind(思維導圖),但是這工具不能夠同步到雲端,而且不能夠隨手記錄下來,需要坐下來在電腦上進行一個詳細的記錄,不是很方便。大家如果說有好的工具可以在文章下面留言,推薦給我。我一起共同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