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成都建设路,你知道吗?

成都,是个消费城市,过去没有什么大的工厂,就有小的火柴厂、肥皂厂什么的,难怪说成都只有两根半烟囱,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搞经济建设,成都变样了。在成都东郊,出现了很多工厂,苏联专家、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来到成都东郊,为国家建设献青春。

曾经的成都建设路,你知道吗?

说到东郊,不得不提建设路,那阵建设路西从猛追湾起,东到圣灯寺止,路面坑坑洼洼,路边沟沟坎坎,有的工人抡起锄头在路边种菜,有莴笋海椒小白菜什么的,利用沟中水浇菜,颇有收获。后来拓宽路面,沟沟坎坎填了整平了,两边栽起一排梧桐,一到夏天,绿油油树叶遮天蔽日,凉快得很。

东郊厂很多,为保密都叫信箱代号,二号桥一号桥还挂一牌子:外国人不得进入。建设路那阵没有私人住家户,修的是各厂宿舍,八二宿舍区旁一个大理发店,再过去一个服务大楼,旁外有个馆子杏花村,经常有工人在里头吃饭,有时去端菜,熬锅肉、肝腰合炒、鱼香肉丝、蒸肉烧白一般3角一份,味道好,分量足。

对面一贸易公司,一排排布匹,绸缎,日用百货,应有尽有。顾客大多是工人。整个建设路有六九宿舍区,八二、一〇六、六号、一〇七信箱宿舍。还修了个沙河电影院,工人医院,就是现在市六医院,工人医院口子上有个牛肉馆子,那牛肉馆子的炖牛肉,汤浓味鲜,滴到桌上另起油,那阵子是货真价实,从没人搞假。

沙河电影院,观众休息室很大,有花园,有长廊。那次厂里发票第一次看宽银幕电影《庐山恋》,高兴惨了。工人医院,真是工人的医院,厂里医务室解决不了的病症,开个三联单,直接去工人医院,再多的医药费,自己一分钱不掏。

在那个火红的年代,工厂搞劳动竞赛,涌现不少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巧姑娘。1949年后的工人,觉悟非常高,都在努力工作。清晨,建设路上密密麻麻挤满上班的工人,整个建设路全是自行车的海洋,走到圣灯寺路口才分流,六号、九七〇就在建设路左右口,八二、一〇六往右,六九、一〇七朝左直接杀到厂北路。

那阵在东郊信箱厂当工人,让人羡慕,觉得很港,晩上建设路散步都是穿工作服的工人,好骄傲的样子,周末都要放露天电影,苏联专家在时经常举办舞会,以后周末运动会球赛,拨河比赛毽球赛,交谊舞赛……春节国庆文娱晚会,文体活动丰富多采。

如今建设路,形成一个商业圈,西有华联,东有伊藤,中间挨到挨到商铺,吃有钟水饺、韩包子、各种火锅、面点,以及钻石广场好吃一条街等等。

建设路,五六十年代的建设路,火红的年代,如今建设路,改革开放的建设路,变化之大,又是一番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