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市场迎来史上最大减产协议,为何尾盘却暴跌跳水?

北京时间4月9日22点,备受瞩目的欧佩克+(OPEC+)会议召开,虽然欧佩克+达成了创纪录的减产框架协议,但国际油价却在会议初期大涨后跳水。市场心心念念的减产协议终于到来,油价为何不涨反跌?

史上最大规模减产协议不及市场预期

在经过长达9个小时的马拉松式谈判之后,欧佩克+紧急会议终于宣布达成全新减产协议草案。协议草案显示,自2020年5月1日起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首轮减产,减产额度为1000万桶/日;自2020年7月起减产800万桶/日至12月;自2021年1月起减产600万桶/日至2022年4月。

对于欧佩克+部分重要成员国的减产份额,减产协议草案也作出了说明:俄罗斯和沙特将于5-6月各减产250万桶/日;伊拉克将于5-6月减产106万桶/日;阿联酋将于5-6月减产72万桶/日;科威特将于5-6月减产64万桶/日;哈萨克斯坦和尼日利亚将于5-6月各减产约40万桶/日,伊朗、委内瑞拉和利比亚则将被豁免在减产决议之外。此外,欧佩克+希望非欧佩克+的产油国能够减产500万桶/日。

每天1000万桶,这是欧佩克成立以来,幅度最大的一次减产协议。但在创纪录的减产协议面前,油价却出现跳水。截至4月9日收盘,WTI原油期货价格下跌9.29%,报22.76美元/桶;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4.14%,报收31.48美元/桶。

分析主要由三个原因造成,一是,会议召开初期,有消息称OPEC+减产目标为2000万桶/日,这一消息拉高了市场预期。二是,虽然OPEC+达成减产1000万桶/日的初步减产协议,且OPEC将负责60%,但剩余部分如何切分尚无定论,市场担心这一减产规模不足以抵消疫情对需求的拖累。三是,新加入磋商的产油国中,墨西哥对于新版减产协议尚存异议,没有同意。


原油市场迎来史上最大减产协议,为何尾盘却暴跌跳水?

需求不足是油价持续低迷主因

市场普遍认为,需求不足是原油价格缺乏支撑的主因,受疫情影响,3月份以来,全球多个国家经济受影响,用油需求下降。高盛预计,全球第二季度的石油需求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1400万桶/日。因此高盛认为,即使OPEC+会议达成减产1000万桶/日,也不足以改善油市供需平衡。“最终,需求暴跌的幅度对于OPEC协同减产的幅度而言,实在过于庞大。”

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也表示,由于全球经济活动下行,原油需求下降1000-1500万桶/日。欧佩克+文件显示,预计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原油需求下降1200万桶/日。预计2020年全球原油需求萎缩680万桶/日。需求的大幅下降,直接导致原油库存不断上升。美国能源信息署(EIA)7日公布的报告显示,截至4月3日当周,美国EIA原油库存增至1517.7万桶/日,远高于此前预期的969.9万桶。

目前,全球每天的石油供应过剩达2500万至3000万桶,供需双杀下的原油价格腰斩,价格徘徊在20-25美元附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