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的那些莫名其妙的好運氣,卻成了大唐盛世步步衰落的催命符

公元736年,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千里迢迢將一個人用囚車送到了京城,這個人就是他的乾兒子,時任平盧討擊使的安祿山。這位能夠眺胡旋舞的大胖子,在討伐奚契丹叛黨的時候,輕敵冒進,大敗而歸。按照軍法,這種敗軍之將當場就應該被張守珪給剁了。但是這位張節度使,大概是太喜歡自己的這位胖兒子,捨不得動手,就一路把他送到長安城,交給當時的聖上,李隆基李三郎來定奪。

安祿山的那些莫名其妙的好運氣,卻成了大唐盛世步步衰落的催命符

死裡逃生

到了長安後,時任宰相的張九齡在移交公文上批示:昔穰苴誅莊賈,孫武斬宮嬪,守珪軍令若行,祿山不宜免死!可惜,就是這樣,這個擾亂唐朝盛世的死胖子還是沒有死成。因為智商半途下線的唐玄宗對他進行了特赦,只因為安祿山長得狀貌魁梧,所以不忍加誅,也不知道這是神馬邏輯,長得壯就可以救命。

安祿山的那些莫名其妙的好運氣,卻成了大唐盛世步步衰落的催命符

這邊玄宗不殺安祿山,那邊的張九齡可急壞了,最初安祿山以范陽偏校的身份入朝奏事,態度驕慢。張九齡對裴光庭說:“將來擾亂幽州的,必定是這個胡兒。”現在好不容易逮到了機會,怎能錯過,他立即向玄宗力爭:失律喪師,於法不可不斬,臣觀其貌有反相,不殺必為後患。但是玄宗像吃了秤砣鐵了心一樣,最終還是放了安祿山一馬,讓他繼續到張守珪帳下效力。

安祿山的那些莫名其妙的好運氣,卻成了大唐盛世步步衰落的催命符

安祿山此次得以倖免,除了得到智商不在線的唐玄宗的神助攻外,還多虧了他那不願秉公執法的義父張守珪,而這並不是張守珪第一次救安祿山。兩人還不是父子前,安祿山因為偷羊落到了張守珪的手裡,張守珪審問完畢後,叫手下士兵將其亂棍打死,關鍵時刻,安祿山吼了一嗓子:大夫不欲滅兩蕃耶?何為打殺祿山!你可別說,這一嗓子,簡直是韓信:“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李靖:“公起義兵,本為天下除暴亂,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斬壯士乎!”的翻版!不僅救了安祿山的小命,還得以認張守珪為義父,從此在他義父的軍帳下平步青!

安祿山的那些莫名其妙的好運氣,卻成了大唐盛世步步衰落的催命符

奸相助攻

不久,口蜜腹劍的李林甫獲得玄宗的寵愛,擠走了名相張九齡。這位奸相為了永固相位,內引楊國忠,外進安祿山。引進楊國忠,是為了拉上楊貴妃這根線,引進安祿山,邊將就不能奪他相位,因為番將不管立多大的戰功,都不會被封相。他建議玄宗信任安祿山,致使安祿山一人身兼三鎮節度使。最終,因為他的一己私心,將大唐盛世斷送到了這兩個人手裡。

等到李林甫一病不起後,楊國忠接替他擔任宰相,結果,他跟安祿山不對付,兩個人就鬥起法來,最終鬥出個安史之亂。

安祿山的那些莫名其妙的好運氣,卻成了大唐盛世步步衰落的催命符

轉眼就到了755年十一月,此時的安祿山已經佔據了東京洛陽,在率軍進攻長安的途中,受阻於潼關,而他派到其他地方的部隊,也被郭子儀、李光弼、顏真卿、張巡等擊敗。安祿山進不得,退不成,驚慌失措的不行。

安祿山的那些莫名其妙的好運氣,卻成了大唐盛世步步衰落的催命符

就在這個危機關頭,他的神助攻,宰相楊國忠又來救他了。他給唐玄宗上眼藥說:哥舒翰逗留不前,貽誤戰機。玄宗晚年後,除了有些撩妹本領外,其他能力已經退化成為了負數,不顧郭子儀、李光弼的請求固守潼關,不宜輕出的上書,一天派出三個使者,催促哥舒翰出關。

哥舒翰無奈,引軍東行,中了叛軍的埋伏,連自己都被叛軍所擒。至此,在楊國忠的努力幫忙下,潼關陷落,玄宗倉皇離京興蜀,半路上士兵譁變,殺死楊國忠和楊貴妃。而太子李亨也在馬嵬坡後和玄宗分道而行,前往靈武,招兵平叛去了。

安祿山的那些莫名其妙的好運氣,卻成了大唐盛世步步衰落的催命符

李泌獻計

太子李亨到達靈武后,即皇帝位,史稱唐肅宗,遙尊玄宗為太上皇,唐肅宗問謀主李泌(也就是長安十二時辰中易烊千璽扮演的李必的原型):今敵強如此,何時可定?李泌答:

臣觀賊所獲子女金帛,皆輸之范陽,此豈有雄據四海之志邪!今獨虜將或為之用,中國之人惟高尚等數人,自餘皆脅從耳。以臣料之,不過二年,天下無寇矣。此段對話簡單分析了安祿山等必敗的原因,一是隻有搶劫財物,沒有雄據四海之志;二是跟隨安祿山的都是虜將,漢人只有高尚等數人而已,並無其他人響應,因此安祿山必敗。

安祿山的那些莫名其妙的好運氣,卻成了大唐盛世步步衰落的催命符

唐肅宗又問:“何故?”李泌答:“賊之驍將,不過史思明、安守忠、田乾真、張忠志、阿史那承慶等數人而已。

今若令李光弼自太原出井陘,郭子儀自馮翊入河東,則思明、忠志不敢離范陽、常山,守忠、乾真不敢離長安,是以兩軍縶其四將也,從祿山者,獨承慶耳。願敕子儀勿取華陰,使兩京之道常通,陛下以所徵之兵軍於扶風,與子儀、光弼互出擊之,彼救首則擊其尾,救尾則擊其首,使賊往來數千裡,疲於奔命,我常以逸待勞,賊至則避其鋒,去則乘其弊,不攻城,不遏路。來春覆命建寧為范陽節度大使,並塞北出,與光弼南北掎角以取范陽,覆其巢穴。賊退則無所歸,留則不獲安,然後大軍四合而攻之,必成擒矣。”

安祿山的那些莫名其妙的好運氣,卻成了大唐盛世步步衰落的催命符

這是從整個戰略層面考慮問題,整個作戰意圖分為三步,第一步是令李光弼牽制史思明、張忠志於范陽、常山一帶,郭子儀牽制安守忠、田乾真於長安一帶,這樣洛陽的安祿山就只有阿史那承慶了。

第二步是不奪取華陰,使叛軍在洛陽、長安之間的道路暢通,這樣的話,叛軍在范陽、常山、洛陽、長安間擺成了一字長蛇陣,唐朝新徵的軍隊屯於扶風。這樣叛軍救范陽、常山,唐軍就出擊洛陽、長安,叛軍救洛陽、長安,唐軍就出擊范陽、常山。叛軍在數千里長的戰線上往來,疲於奔命,唐軍則以逸待勞,叛軍如果來交戰,唐軍就避開他的鋒芒,如果叛軍要撤退,唐軍就乘機攻擊,不攻佔城池,不切斷來往道路。

安祿山的那些莫名其妙的好運氣,卻成了大唐盛世步步衰落的催命符

第三步是第二年春天再任命建寧王李倓為范陽節度大使,從塞北出擊,與李光弼形成南北夾擊之勢,攻取范陽,蕩平叛軍的巢穴。這樣洛陽、長安的叛軍想退歸路已斷,要留則不得安寧,然後各路大軍四面合擊進攻長安、洛陽叛軍,就此平定天下。

安祿山的那些莫名其妙的好運氣,卻成了大唐盛世步步衰落的催命符

但是,等到第二年春天,安祿山就被自己的兒子安慶緒給幹掉了,這次他的好運氣並沒有再次出現。徹底涼涼了。與他對應的是,叛軍這邊子弒父,唐軍那邊父殺子,唐肅宗聽信張良娣和李輔國的讒言,賜死了自己的兒子建寧王李倓。

他並沒有按照李泌犁庭掃穴的戰略來實行,而是本末倒置的先奪取兩京。要知道,叛軍的根基在范陽,不先除根,只顧著修葉剪葉,哪能解決問題,不久後,史思明就從范陽捲土重來了。

安祿山的那些莫名其妙的好運氣,卻成了大唐盛世步步衰落的催命符

最終結論

安祿山兩次將死未死,都有賴於張守珪的徇私枉法,第二次更是得到唐玄宗的庇護,不顧張九齡的堅決反對,一意孤行的赦免了安祿山。

張九齡空有識人之明,卻最終沒能防患於未然,不得不讓人惋惜而李林甫的專權,為安祿山的上位提供了莫大的幫助,使其身兼三鎮節度使,手握天下最強兵馬。而楊國忠的既沒有能力制服安祿山,卻又偏偏要跟其一較高下,不懂軍事,又要指手畫腳,導致潼關失守,唐玄宗不得不倉皇離京,楊國忠也命喪馬嵬坡,真不知他何苦如此?

安祿山的那些莫名其妙的好運氣,卻成了大唐盛世步步衰落的催命符

等到唐肅宗靈武即位,內有一代明相李泌主謀,外有郭子儀、李光弼奮戰,結果他卻內不能保全愛子,外不能徹底平亂。如果當初真的完全採取李泌的戰略進行平叛的後,何至於出現後面的藩鎮林立的局面。而李泌的兩年內平定安史之亂,完全可以實現。可惜,唐肅宗李亨不是戰略家,他只是一名不太合格的政治家,急於收復兩京,樹立政治威望,最終雖然也平定了安史之亂,但安史降將全被封為藩鎮,而這些藩鎮,最終成為加快唐王朝滅亡的一個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