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淘宝合作后,优信的帐和估值能算得过来吗?

这几天,优信股价从2.8美元,上涨到了5.88美元,涨幅超过100%。今天开盘突破6美元。而上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和淘宝的合作。作为曾经做空过优信,并且赚过钱的人,想谈谈优信目前的情况,或者说,给优信的生意算算帐。

和淘宝合作后,优信的帐和估值能算得过来吗?


从市场的费用看优信的卖车效率:规模增长,边际成本不降

我对优信一直好奇的地方是:二手车这个传统生意,到优信这,怎么就成为二手车电商了?一下子充满了互联网公司的味道。互联网的典型特点是网络效应,随着规模的扩大,增加一些服务器,边际成本不断递减。我们从财务上来算一下:优信的这个生意,到底互不互联网?

我们先来看招股中,2016年,2017年的两个数据:

和淘宝合作后,优信的帐和估值能算得过来吗?


(2016、2017年总运营费用)


和淘宝合作后,优信的帐和估值能算得过来吗?

第一张图中,2016年的sales and marketing的成本为7.93亿元,对应到第二张图的交易量,为37.7万辆车。对应地,我们可以计算出,优信这一年每卖出一辆车,需要花费的市场销售成本为2100元。同理,2017年全年,优信卖出量63万辆车,规模将近翻了一倍。而这一年的销售和市场费用,扩大到22亿元。我们计算出,销售一辆车的总费用为3473元。

我们再看总收入,2016年为8.2亿元,2017年上升到19.5亿元。收入增长了100%多,而市场和销售费用增速超过了150%。换句话说,优信高增速的收入,需要花更大的市场投放来获得。而2017年,从业务上,也是优信的转折点。之前给人的印象是做to b业务的优信拍。到2017年,优信在品牌上,主要围绕“优信二手车”的传播策略。从to b过渡到to c。

过渡到优信二手车后,花钱的效率,变得如何呢?


和淘宝合作后,优信的帐和估值能算得过来吗?


(2018年、2017年二季度运营费用对比)

IPO后的二季报,优信的市场销售费用:6.09亿元。一共卖了多少量车呢?18.7万辆。卖出一辆车,费用需要3247元。

Transaction volume of used cars increased to 187,710 units in the second quarter of 2018, representing year-on-year growth of 28.7%.

这和2017年一辆车3473元的费用比,看起来下降来200元。但如果我们算一下三季度,成本又上来了。


和淘宝合作后,优信的帐和估值能算得过来吗?


(2018年Q3和、2017年Q3运营对比)

一辆车的交易成本继续上升到3413元。逼近2017年的,每辆车3473元。高额的市场成本,使得运营费用,居高不下。我们以2018年三季度为例,我们看net loss净亏损为5.94元,同比去年三季度为7.6亿元。看起来好像收窄了。但我们看一下运营费用和运营亏损:


和淘宝合作后,优信的帐和估值能算得过来吗?


三季度的总运营费用高达14亿元,运营亏损5.4亿元。去年同期,总运营费用10亿元,亏损5.2亿元。同比均扩大。也就是说,从运营层面,优信的这个帐,是算不过来的。而CFO谈到的“三季度市场销售及营销费用营收占比下降至87.5%,而去年同期为100.0%,今年第二季度为91.6%。”

这句话数据没问题,但是,虽然销售和市场费用占比确实下降了,但总运营成本,却一点没减少。从10亿上升到14亿,运营亏损也从5.2亿元扩大到5.4亿元。

从IPO到现在,两个季度的财报下来,优信的开支在扩大,运营亏损在加大。二手车的生意,像是一个庞大的吸金黑洞。销售和市场的成本占比总营收的比重下降,但是总运营费用却大幅增加。所以我说,这个帐,运营层面都算不过来。收入8亿多,仅sales 和markting就要花掉7.5亿。下面怎么算,运营层面都是亏损的。

收入结构一览:优信应定义为一家什么公司?

优信的收入结构,主要是两块:to c和to b业务。2c中包括了二手车本身的交易收入和金融业务。to b则是优信起家的业务模块。

之所以把优信拆分出三块业务数据,因为分析下,会非常有意思。我们看三季报:总收入8.6亿,来自to c的交易为1.3亿,2c金融4.7亿,to b为1.9亿。从收入结构上看,优信确实已经摆脱了起家的优信拍定位,转而成为一家to c的零售公司。但是,我们如果对比几个数据,你会发现,优信更像一家汽车金融公司。

上一部分,我们算出来,优信交易一辆车的成本,费用高达3400元。同样是金融收入占比50%,我们来对比下纯汽车金融的公司:易鑫。

“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汽車融資交易總數同比增長58%至約21.8萬筆。” 易鑫2018年上半年的总交易笔数为21.8万笔(其中包含新车、二手车),由于每台车,易鑫都是靠金融来卖车,我们这里,可以看作是交易21.8万量车。而易鑫花费的sales and markting多少钱呢?5.94亿元。我们得出易鑫每交易一台车,需要的成本是2724元。

易鑫的获客和销售,基本都来自于线下。而平均到每辆车上,成本却还低于优信的3400元。同样有金融业务,易鑫在获客成本和销售成本,远低于二手车电商定位的优信。优信收入中,占比过半的金融业务,并没有带来获客效率的优化,还不如一家纯做汽车金融的易鑫有效率。

在优信的三块收入组成中,金融占比为54%。犹如说优信是一家二手车电商公司,不如说优信更像是一家汽车金融公司。而和易鑫的对比中,金融给优信带来的,除了收入,在获客效率和运营上,并没有产生很大的优势。

优信的定位和运营效率,未来可能需要管理层和CFO好好像投资者诠释的。看起来互联网,落到财务数据上更像传统公司。

同样再对比Carmax,2017年收入159亿美金,来自Carmax金融的占比仅为不到4亿美金。占比不到4%。这才是真正的来自交易本身挣钱,而不是靠金融。Carmax更像是纯正的二手车零售公司。所以,我们从估值上,也可以看到,Carmax一年7亿美金左右的利润,可以给到110亿美金的市值。远高于纯银行等纯金融类公司的估值。

综上,虽然优信成立已经八年了,今年也成功IPO了。但从目前的财务数据上,我觉得还有两个地方需要去认真思考的。

财务反馈到业务上,公司仍然不够成熟。IPO之前,优信获得了来自VC和PE的数轮融资,从运营时间上,公司也很长。但我个人认为公司在成熟度上,更像是一家一级市场的公司。因为开始的几年,优信的名字是优信拍,只做to b的拍车业务。由于近几年c2c的二手车兴起,优信中途“更改”了模式,把优信拍名字去掉,直接改为优信,转而把重心转向零售。而从两个季度的数据上,获客和运营效率,并没有大幅改善。运营亏损还在逐步扩大。

虽然已经是二级市场的公司,但是数据并没有验证业务的模型。对应地,股价波动更大,暴涨暴跌,将是常态。风险,对二级市场投资者也更大。

竞争优势不清晰,优信仍需要提高自身的定价权。财务数据,我认为是业务很好的解释。由于瓜子、人人车并没有上市,我无法拿到两家的真实数据。但从优信的公开数据上,目前在零售端,并没有看出真正的优势在哪?获客便宜?交易佣金高?这些都无法得出答案。或者说,优信反馈的数据,并无法证明,自己的优势高于同行其他玩家。不管是客户、车源还是落地到交易。定价权,目前都非常弱。


和淘宝合作后,优信的帐和估值能算得过来吗?


今天把优信和淘宝的英文稿件又看了下,实在不知道上涨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双方只披露了一起合作,但目前还没有实时数据。通俗的话说,优信只在淘宝开了个旗舰店。未来,真正对优信的大考,才刚刚开始。而估值上,我认为最多10-15亿美金。缺钱,对当下的优信,比任何东西都紧迫。$优信(UXIN)$

利益披露:未持有优信多空仓位,未来48小时可能有交易计划。不构成投资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