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以前不一樣了?

有沒有那麼一瞬間讓你覺得:畢業了十年,甚至是五年的老同學突然變得不認識了?

有人說是因為相隔的時間久了,就自然會變得陌生,那我要多嘴問一句:為什麼?時間久了就變得陌生,其實是因為現在的他/她和你認識的以前的他/她不一樣了,陌生感就這麼產生了,那麼就又會產生一個問題:為什麼會不一樣呢?我只能很遺憾地作出回答:我們正在變成別人口中的自己,其實變化的又何止是他/她呢?

“......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是其他人對於自己看法的反映,他所具有的這種自我感覺,是由別人的思想、別人對於自己的態度決定的。”這就是著名的“鏡中我”效應。

“鏡中我”效應,顧名思義:我們只能藉助於外物,比如鏡子才能看到自己的長相,那對於“自我”的認知也大多來源於別人對“我”的看法,然後我們就會根據別人對自己的“認識”或者“評價”來產生某種“感情”(我稱它為積極的或者消極的心理暗示),這種“感情”最終將主導我們對自己的認知(主導程度取決於我們對自我認知的堅定程度),甚至指導我們的行為。當然了,後者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長期作用的結果,“三人成虎”不就是作用在一個事物上的結果麼?

就好比你在地鐵上給老年人讓了個座,然後周圍的人都向你投來了讚許的目光,別人都認為你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最終你就很有可能會在別人的期望中成為品德高尚的人(這種來自“別人”的評價對於小孩子的影響更大)。

由此可見,作為個體的我們深受著社會這個大環境的影響。那這個“環境”到底是什麼呢?仔細想想,“環境”不就是一個個的“別人”組成的麼?所以,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當你N年後再遇到他/她的時候不認識了,因為我們周圍的“別人”不同,對我們自我評價產生的社會反饋也不同,就很有可能導致我們成為“別人”口中的自己。

所以,現在看來在“大環境”中堅持自我還是有難度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