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太年轻?看深圳龙华浪口百年女校,听美国黑人在深圳寻根传奇

近日在深圳书展上看到一本书——《寻找罗定朝》,美国前通用公司副总裁,前NBC副总裁,宝拉·麦迪逊,(据说世界黑人精英排名第76名,中文名字罗笑娜)在中国寻根,找到自己的中国深圳客家外祖父,认祖归宗的传奇故事。

当朋友跟我推荐参观虔贞百年女校活动时,我有丝惊喜,深圳被大家定位成年轻的移民城市,好像早已根深蒂固,如此年轻的城市里竟然还有百年女校,乐于行走的我欣然前去,再说炎炎夏日参观看展也是不错的选择。

深圳太年轻?看深圳龙华浪口百年女校,听美国黑人在深圳寻根传奇

深圳龙华浪口村百年女校旧址

原来这所百年虔贞女校现在只是校址仍在,校内还有教堂,当然也是旧址而已。相关部门在原校址建了女校展览馆,部分保持了女校原貌,有大量的图片文字影像资料展出。

虔贞女校缘于鸦片战争列强的炮火打开祖国的大门,传教士因此进入中国。他们建立了这所学校。虽然他们的本意可能更多的是为传播他们想传播的文化比如宗教,但因此,旧时代的女子有了受教育的机会。

深圳太年轻?看深圳龙华浪口百年女校,听美国黑人在深圳寻根传奇

当时女校学生课本中一篇课文

馆中所见当日学生课本,有《小鸟》一文,这篇短文写了小鸟爱自由,有思想,不做笼中鸟,这在当时重男轻女的社会环境下,对女性的确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很多贫困女子也摆脱了文盲的命运,可以说因为虔贞女校,一些女孩及其家族的命运有所改变。

万里之外来到中国的老师们很多就埋在了中国,他们也在学生的心里埋下了知识的种子,还有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二战时期,这所女校没有受到日军的战火袭击,瑞士的国际友人把村民聚集在女校里,挂上了瑞士国旗,这是民间百姓之间远离战争的朴素情谊。

女校展馆旁边还有一个客家民俗陈列馆,再现了曾在此村繁衍生息三百余年的客家人中,一对新婚夫妇的家。

深圳太年轻?看深圳龙华浪口百年女校,听美国黑人在深圳寻根传奇

旧时客家家庭环境一角

深圳太年轻?看深圳龙华浪口百年女校,听美国黑人在深圳寻根传奇

吴刘两姓新婚夫妇的家

参观过程中,我观看了纪录片《寻找罗定朝——从哈莱姆到中国》,原来这里,就是《寻找罗定朝》书中所叙宝拉的神奇寻根之旅的根,宝拉找到自己中国的亲人,黑黄白几种不同肤色的大家族团圆相聚,目前,这个庞大家族共有成员320位,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及部分散居其他世界各地。

深圳太年轻?看深圳龙华浪口百年女校,听美国黑人在深圳寻根传奇

宝拉·麦迪逊,罗笑娜

宝拉,也即罗笑娜,从此自称为中国客家人,她说寻根,填平了种族的鸿沟,血浓于水的家族骨肉再不分离,彼此激励,变不完美奇妙的家庭为完美的家庭。

据宝拉家族一位成员说,宝拉打算建立跨国家族公司,所有家族成员可以在公司工作,大家优势互补,让家族日益繁荣昌盛。忽然想到国家提倡生二胎的国策,如果从家族文化的角度宣传可能更多的人在经济允许的前提下,会倾向于开枝散叶吧。百人大家族成员分布在世界各地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我都有点想撰写自己的家族史了。

村里还有很多百年古迹,没来得及细看细说,围起保护的古井,浪口三巷的碉楼,小河边别具特色树楼一体的树包楼,都浸染着岁月的痕迹,这一片正在拆迁改建,而古碉楼将作为龙华区不可移动文物保存,幸甚。

深圳太年轻?看深圳龙华浪口百年女校,听美国黑人在深圳寻根传奇

物质文化遗产浪口三巷的古碉楼

深圳太年轻?看深圳龙华浪口百年女校,听美国黑人在深圳寻根传奇

大树和楼在岁月中融为一体,树中有楼,楼中有树,被称作“树包楼”

回来的路上,我舍不得风一样的离开,想着多体会一下看还能触摸到哪些与客家文化相关的东西,徒步四公里到地铁站,果然邂逅了客家小吃,捆粄。嗯,走得其所。

深圳太年轻?看深圳龙华浪口百年女校,听美国黑人在深圳寻根传奇

厨师提前炒好的捆粄馅料

深圳太年轻?看深圳龙华浪口百年女校,听美国黑人在深圳寻根传奇

厨师现做米皮,包住顾客选择的各色馅料,卷成春卷状,即食

深圳,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年轻单薄,它更多底蕴丰厚的内涵,有待我们去探索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