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太年輕?看深圳龍華浪口百年女校,聽美國黑人在深圳尋根傳奇

近日在深圳書展上看到一本書——《尋找羅定朝》,美國前通用公司副總裁,前NBC副總裁,寶拉·麥迪遜,(據說世界黑人精英排名第76名,中文名字羅笑娜)在中國尋根,找到自己的中國深圳客家外祖父,認祖歸宗的傳奇故事。

當朋友跟我推薦參觀虔貞百年女校活動時,我有絲驚喜,深圳被大家定位成年輕的移民城市,好像早已根深蒂固,如此年輕的城市裡竟然還有百年女校,樂於行走的我欣然前去,再說炎炎夏日參觀看展也是不錯的選擇。

深圳太年輕?看深圳龍華浪口百年女校,聽美國黑人在深圳尋根傳奇

深圳龍華浪口村百年女校舊址

原來這所百年虔貞女校現在只是校址仍在,校內還有教堂,當然也是舊址而已。相關部門在原校址建了女校展覽館,部分保持了女校原貌,有大量的圖片文字影像資料展出。

虔貞女校緣於鴉片戰爭列強的炮火打開祖國的大門,傳教士因此進入中國。他們建立了這所學校。雖然他們的本意可能更多的是為傳播他們想傳播的文化比如宗教,但因此,舊時代的女子有了受教育的機會。

深圳太年輕?看深圳龍華浪口百年女校,聽美國黑人在深圳尋根傳奇

當時女校學生課本中一篇課文

館中所見當日學生課本,有《小鳥》一文,這篇短文寫了小鳥愛自由,有思想,不做籠中鳥,這在當時重男輕女的社會環境下,對女性的確起到了積極引導作用,很多貧困女子也擺脫了文盲的命運,可以說因為虔貞女校,一些女孩及其家族的命運有所改變。

萬里之外來到中國的老師們很多就埋在了中國,他們也在學生的心裡埋下了知識的種子,還有愛。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二戰時期,這所女校沒有受到日軍的戰火襲擊,瑞士的國際友人把村民聚集在女校裡,掛上了瑞士國旗,這是民間百姓之間遠離戰爭的樸素情誼。

女校展館旁邊還有一個客家民俗陳列館,再現了曾在此村繁衍生息三百餘年的客家人中,一對新婚夫婦的家。

深圳太年輕?看深圳龍華浪口百年女校,聽美國黑人在深圳尋根傳奇

舊時客家家庭環境一角

深圳太年輕?看深圳龍華浪口百年女校,聽美國黑人在深圳尋根傳奇

吳劉兩姓新婚夫婦的家

參觀過程中,我觀看了紀錄片《尋找羅定朝——從哈萊姆到中國》,原來這裡,就是《尋找羅定朝》書中所敘寶拉的神奇尋根之旅的根,寶拉找到自己中國的親人,黑黃白幾種不同膚色的大家族團圓相聚,目前,這個龐大家族共有成員320位,主要分佈在中國、美國、及部分散居其他世界各地。

深圳太年輕?看深圳龍華浪口百年女校,聽美國黑人在深圳尋根傳奇

寶拉·麥迪遜,羅笑娜

寶拉,也即羅笑娜,從此自稱為中國客家人,她說尋根,填平了種族的鴻溝,血濃於水的家族骨肉再不分離,彼此激勵,變不完美奇妙的家庭為完美的家庭。

據寶拉家族一位成員說,寶拉打算建立跨國家族公司,所有家族成員可以在公司工作,大家優勢互補,讓家族日益繁榮昌盛。忽然想到國家提倡生二胎的國策,如果從家族文化的角度宣傳可能更多的人在經濟允許的前提下,會傾向於開枝散葉吧。百人大家族成員分佈在世界各地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我都有點想撰寫自己的家族史了。

村裡還有很多百年古蹟,沒來得及細看細說,圍起保護的古井,浪口三巷的碉樓,小河邊別具特色樹樓一體的樹包樓,都浸染著歲月的痕跡,這一片正在拆遷改建,而古碉樓將作為龍華區不可移動文物保存,幸甚。

深圳太年輕?看深圳龍華浪口百年女校,聽美國黑人在深圳尋根傳奇

物質文化遺產浪口三巷的古碉樓

深圳太年輕?看深圳龍華浪口百年女校,聽美國黑人在深圳尋根傳奇

大樹和樓在歲月中融為一體,樹中有樓,樓中有樹,被稱作“樹包樓”

回來的路上,我捨不得風一樣的離開,想著多體會一下看還能觸摸到哪些與客家文化相關的東西,徒步四公里到地鐵站,果然邂逅了客家小吃,捆粄。嗯,走得其所。

深圳太年輕?看深圳龍華浪口百年女校,聽美國黑人在深圳尋根傳奇

廚師提前炒好的捆粄餡料

深圳太年輕?看深圳龍華浪口百年女校,聽美國黑人在深圳尋根傳奇

廚師現做米皮,包住顧客選擇的各色餡料,捲成春捲狀,即食

深圳,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年輕單薄,它更多底蘊豐厚的內涵,有待我們去探索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