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測評膽小寶寶訓練法,有點難,但結果滿意!

首先要介紹一下我的兩個寶貝,大寶女孩,2011年出生。小寶是男孩2018年出生。我大多數教育經驗都是在大寶身上積攢起來的。由於我和給我幫忙的父母都沒有養育男孩的經驗,所以對於小寶,還需要摸索實驗。

大寶出生時,我一直都在職,直到生孩子當天才休息。當大寶長到一歲多的時候,我發現由家裡老人帶的大寶膽子特別小,而且她出現害怕跟小朋友接觸的現象,不僅如此,就連小朋友在離她兩米範圍內活動,她都會尖叫著往大人身上爬,看上去特別恐懼。

她不敢去遊樂場玩,總是緊張的到處張望,無法玩自己想玩的東西,即便是在小區院子裡玩,也會時不時像受驚的小兔子一樣。

我特別擔心,覺得這種狀況會直接影響她以後跟小朋友的交往,直接影響到她上幼兒園。所以,我就決定辭職,親自帶我的大寶。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寶寶膽小的問題終於解決啦!我用了什麼方法呢?

真實測評膽小寶寶訓練法,有點難,但結果滿意!


根據心理學老師教導我們的大腦神經理論,我知道大腦首先需要的是安全,在這基礎上才能有學習。也就是說,想讓大寶學會如何與小朋友交往,首先要讓她覺得自己是安全的。

所以,我陪她在遊樂場玩的時候,一直跟在她後面,她去哪兒我去哪兒,她爬我也爬她走我也走,絕對不離開她30釐米以上。

當遇到有小朋友過來,她又害怕的抓住我不肯在玩時,我就首先會把她保護住,讓她有安全感,這樣我說話她才聽得進去。

然後我告訴她說,寶寶來,你往右邊靠一下,讓小朋友過去,等小朋友過去了,你再繼續玩就可以了,不用怕媽媽在這裡。

一開始十次左右,是我跟她一起,時刻提醒,手把手的教他。十次之後基本上我可以站的遠一點,看著她,她自己就可以處理這個情況。大概在20次以後,我就可以站在遊樂場外面,她一個人可以應付遊樂場裡面的各種情況了。經過不到30次,她終於可以痛快的在公共場合玩了。

與此同時,看到小朋友奔跑著靠近就尖叫的情況,也消失了。

經過這件事,我反思了一下,大寶的這個害怕小朋友的問題是怎麼形成的呢?

首先,大寶是一個特別敏感,特別謹慎的孩子,她的天生氣質就是有這個傾向;其次,一歲半前,姥姥是主要生活照料者,而姥姥又是個容易焦慮特別小心的人。所以在養育的過程中,姥姥總覺得這是個女孩子,一定要把她保護的很好,尤其不能磕碰,畢竟女孩子嘛,怕摔了破相,老人覺得那樣就沒法交代了。

千小心萬小心,有一次玩的時候,大寶還是被跑來跑去的男孩子撞了。這件事讓姥姥更加謹慎,而姥姥的處理方式,就是盯的更緊了,彷彿周邊的孩子是洪水野獸,還告訴大寶以後離這些亂跑的小孩子遠點兒。

姥姥這樣一說,本身就膽小謹慎的孩子,所表現出來的反應就有些過頭了,她對所有靠近的小孩子,都會特別的恐懼。

所以在面對膽小謹慎的孩子的時候,我們平時說話和教育就要特別特別的注意,需要提前預判這句話說出去,孩子所理解的嚴重程度。如果經常嚇唬他們,那麼孩子可能會更加膽小。

我曾經把個方法告訴同樣有這種困擾的媽媽們。有些媽媽給我的反饋結果就是“不管用啊,他還是那個樣子!”

本著負責任的態度,我仔細的跟認為不管用的媽媽們聊了聊。

我發現主要的問題在哪兒呢?

第一個就是,媽媽在這個過程中對孩子進行冷嘲熱諷。當孩子做的一不如她意的時候,那麼這些話不自覺的就出來了,甚至過後問,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說了啥。可這些無意識狀態下說的話,就會導致孩子行為上的退縮,本來是需要鼓勵才能做出改變的,現在不但沒有鼓勵,還受到了嘲諷,即便是孩子也有自尊心的,他會因為被媽媽的嘲諷挫傷了自信,而選擇退縮,不再勇敢嘗試。

還有一點就是這些媽媽們不夠耐心,她做的次數不到。而且做的過程中態度,語氣,都讓孩子能感覺到媽媽已經不耐煩了,有了這種感覺,孩子就會緊張,緊張這種精神狀態,就會直接導致孩子去做自己認為最安全的事情,所以孩子就又退回了膽小的狀態。

經過我的切身體驗,這種方法管用,但是對家長的操作有一定的要求,關鍵點在於從始至終的好態度及不間斷的鼓勵。好在只需要堅持一段時間,就能見到成效,所以評定:

難度係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