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黛玉是怎樣辭世的?“倩女離魂”或許是正解

“脂評本”《紅樓夢》因只存有前80回,導致很多重要的情節闕如。其中缺省很關鍵的一筆就是對於黛玉之死的描述,這不能不說是一大憾事!不過,根據作者前八十回所設的埋伏、鋪墊和脂硯齋的評語,我們倒可以做一個按圖索驥、探流得源。這樣進行下來,我個人發現,如《牡丹亭》中杜麗娘的“倩女離魂”式的由生而死、生生死死,或許才是最接近作者原意、最貼合黛玉本性的離世方式,雖然這個結論並不新穎新鮮,但在這裡不揣冒昧,願意從個人理解的角度做一番梳理!


《紅樓夢》中黛玉是怎樣辭世的?“倩女離魂”或許是正解


一、第一回作者設定的“木石前盟”“還淚之說”,正是所有情節線索得以展開的原點、源頭。

奈何橋上覓渡津,三生石畔悟前因。“木石前盟”還淚之說正是寶玉、黛玉情緣糾葛的前因——“飢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的絳珠仙子“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其五內便鬱結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於是便決定隨神瑛侍者下世為人,把一生的所有的眼淚還給他:


《紅樓夢》中黛玉是怎樣辭世的?“倩女離魂”或許是正解

第一回“木石前盟”“還淚說”具體內容

幼時看《紅樓》,直覺得黛玉是心思細、心眼小才愛哭流淚,如今才知道,原來是“天意如此”!——蒙府本側批說:恩情山海債,唯有淚堪還(見上圖第一行藍框內文字)。

寶玉、黛玉二人作為二仙的肉身,不可能知道“木石前盟”內容,但既然是上仙轉世為人,就自有不同於常人的性靈感應。所以,寶玉捱打後,黛玉來看望,寶玉見黛玉哭腫了雙眼,後來就讓晴雯給黛玉送去兩方舊手帕,黛玉一轉念,就明白了寶玉心意:

《紅樓夢》中黛玉是怎樣辭世的?“倩女離魂”或許是正解

寶玉送舊帕,黛玉明心意

黛玉在舊帕上題寫了三首絕句,每一首都寫哀愁流淚之狀,格調自是哀怨纏綿,正應了“還淚說”中的“纏綿不盡之意”六字。

第三十七回 “秋爽齋偶結海棠社”,大觀園中決意起詩社,並以三寸“夢甜香”為時,以“白海棠”為題,以“門”為韻,各自題寫一首七言律詩。寶玉的詩雖然被評為最差,但其中有兩句:“曉風不散愁千點,宿雨還添淚一痕”,後一句有庚辰本的雙行夾批說:妙在終不忘黛玉。

這就說明二人的無意中的默契契合。

更妙在黛玉的題詩中也有類似的兩句(頸聯),似乎和寶玉的形成了無意中的照應——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按照“還淚說”的邏輯,流淚還債,淚儘自然而亡,淚快流乾也就意味著黛玉生命即將走向盡頭:

第四十九回寶玉借請教黛玉《西廂》中唱詞再次表白,黛玉向他訴說自己有些誤解了寶釵、心內過意不去,又說起自己孤苦沒有妹妹,不免哭起來:

《紅樓夢》中黛玉是怎樣辭世的?“倩女離魂”或許是正解

第四十九回黛玉向寶玉訴說“眼淚不多”之狀

到這裡,寶玉、黛玉心意已完全相通,若再往下發展,就應該寫黛玉知道自己與寶玉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於是魂飄九天、離魂而亡!

二、黛玉離魂而亡的幾條線索或證據

1.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元妃大觀園題聯後,點了四齣戲,看似不經意間,點戲的曲目卻透露了下文很多關鍵信息,脂硯齋評價說:

所點之戲劇伏四事,乃通部書之大過節、大關鍵。

其中最後一齣戲,點的是《離魂》。脂硯齋夾批說:“《牡丹亭》中伏黛玉死。”

這就很明白的告訴讀者,黛玉之死與杜麗娘之死如出一轍。

那杜麗娘由生而死是怎麼回事呢?

女主杜麗娘因遊園而青春意識覺醒,於是在夢中與男主書生柳夢梅一見傾情,夢醒後一往情深卻無法實現竟抑鬱而終;死後化為魂靈伴著情郎以至於死而復生,得償所願。


《紅樓夢》中黛玉是怎樣辭世的?“倩女離魂”或許是正解

戲劇《牡丹亭》之“遊園驚夢”片段


湯顯祖在《牡丹亭》前言中說:“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按照脂硯齋所說,寫黛玉之死時,曹雪芹可能借鑑了湯顯祖的寫法,設計了黛玉因現實現實中無法與寶玉結合,而不得不離魂相會的情節!二者不同的是,杜麗娘其實是暫時由生而死,最後還會還魂而生,但對黛玉來說,則不大可能。

2.點戲埋伏黛玉之死,在脂評本里還有佐證。

佐證一:

第七十六回中秋夜宴後,眾人散去。黛玉、湘雲月下聯句,湘雲應景而出一句“寒塘渡鶴影”,黛玉對曰“冷月葬花魂”。湘雲在讚賞的同時,說這話有點不詳,後來現身的妙玉也說“過於頹敗悽楚”“亦關人之氣數”:


《紅樓夢》中黛玉是怎樣辭世的?“倩女離魂”或許是正解

黛玉對句“冷雨葬花魂”應一語成讖

“冷月葬花魂”,“冷月”突出黛玉死時環境之淒涼,“花”點名其“仙草之質”,“魂”說明其已離人世、飄歸仙班!

佐證二:

第一回甄士隱徹悟後對《好了歌》加註而作之詞,其中有一句“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甲戌本脂硯齋側批:黛玉、晴雯一干人。這說明黛玉死後,寶玉還曾前往祭拜!

這一條又和後面晴雯死後,寶玉作《芙蓉女兒誄》的相關情節相照應,而且脂硯齋在寶玉作這篇祭文時一再強調,《芙蓉女兒誄》不單單是為晴雯而寫,更是寫給黛玉的讖文。

詳見第七十九回,黛玉聞聽寶玉為晴雯所作祭文,建議他將“紅綃帳裡,公子多情,黃土壟中,女兒薄命”改為“茜紗窗下,公子多情”,寶玉一聽很有道理,最後改成“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黛玉聞聽大驚失色,估計是預感到不詳了。

正因如此,庚辰本脂硯齋夾批

一篇誄文總因此二句而有,又當知雖晴雯而又實誄黛玉也。奇幻至此!若雲必因晴雯誄,則呆之至矣。


《紅樓夢》中黛玉是怎樣辭世的?“倩女離魂”或許是正解

《芙蓉女兒誄》明祭晴雯,實誄黛玉

三、周汝昌先生在其《清新睿王題詩解》一文中也贊同“紅顏黃土”指代以黛玉為代表的的紅樓女兒一說。

周先生曾有幸看到了曹雪芹家原來侍奉的主子後代、乾隆年間的新睿親王淳穎為《紅樓夢》寫的一首詩:

滿紙喁喁語不休,英雄血淚幾難收。

  痴情盡處灰同冷,幻境傳來石也愁。

  怕見春歸人易老,豈知花落水仍流。

  紅顏黃土夢悽切,麥飯啼鵑認故邱。

對此,周先生說

如芹書所寫,千紅一哭,有的是水漂,有的土掩,有的是先漂後掩。紅顏黃土,落花成“冢”,“一抔淨土”,是書中女兒們的共同“歸結”。寶玉似乎並未先諸女兒而化灰化煙,他終於落到一個境地;有一天,要為這些女兒上墳掃墓,——淳穎的結句分明道出了此情此景。麥飯一盂,啼鵑在耳,清明時節,他獨自到郊坰去祭掃[注],去尋看夢中相念之人。

\u0002

\u0003

說明:依據脂評本而作

一家之言,歡迎批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