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恢复期血浆疗法能否广泛用于临床?

新冠恢复期血浆疗法能否广泛用于临床?


新冠恢复期血浆疗法能否广泛用于临床?


撰文 | 健康学人

制版 | 赵利

目前,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在世界大流行。至2020年4月8日,全球感染病例已超过140多万,死亡病例8万多例,但仍尚未有特异治疗药物及疫苗,试验新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除了抗病毒药物之外,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可加速病毒清除,并阻止病毒进入靶细胞,是人体限制和清除病毒的主要机制。其中,新冠疾病康复患者的体内会产生病毒特异性抗体,这也是恢复期血浆治疗的基础,该方法或许能有利于新冠感染危重患者的康复。

据央视网报道,2月上旬,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就已经开展了恢复期血浆治疗。通过采集新冠康复者血浆,输注入首批9例重症患者体内。24小时以后,患者的症状开始有所减轻,各种临床指标均有改善。

3月27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了一项来自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关于5名新冠重症患者接受恢复期血浆治疗的临床结果。

在血浆治疗之前,这5名患者均有严重呼吸衰竭且接受机械通气,其中一人需要体外膜肺氧合(ECOM ), 二人肺部合并细菌性和/或真菌性感染。四名患者在住院第20天左右接受了康复病患的血浆,一名患有高血压和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在第10天接受了血浆输注。

通过单采法,每名新冠疾病恢复期血浆捐献者提供了400毫升血浆,在同一天,医生将其输注给受血者。这5名捐献者的年龄在18-60岁之间,健康状况良好(无症状)至少10天,血清中抗新冠病毒抗体的效价高于1:1000,中和抗体效价高于40。

在输注血浆期间,5名患者继续接受了抗病毒治疗(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干扰素)以及类固醇药物,这些药物让恢复期血浆的具体治疗效果难以得到确切评价。但是,恢复期血浆可能确实有助于重症患者康复:

所有患者在输血1周后的临床状态都有所改善,体温变正常,连续器官衰竭评估评分和Pao2/Fio2比率也得到了改善。在输血后1至12天内,患者的中和抗体滴度增加,核酸检测显示病毒转阴。在5名患者中,3名已经出院(住院时间分别为53、51和55天),2名在输血后37天情况稳定。

需要指出的是,这项血浆临床应用仍有一定局限性,它没有对干预措施(给予恢复期血浆)进行评估,也没有比较治疗组的结果和未接受血浆干预的对照结果。因此,血浆干预的真正临床效果尚无法明确,也无法就此判断在没有血浆治疗的情况下患者能否康复。另一个问题是,难以判断入院后3周内给予康复期血浆的时机是否最佳,或者早期给予是否会产生不同的临床结果。

尽管如此,该研究仍提供了一些证据,支持血浆治疗新冠疾病的可能性。恢复期血浆在非典、2009年甲型H1N1流感、甲型H5N1禽流感、埃博拉等多种病毒感染以及出血热中都有应用。

除了其含有的抗体能够限制病毒复制,恢复期血浆中的其他成分也可以发挥有益的作用,例如在给埃博拉出血热患者使用时能补充凝血因子。

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同期发表的观点文章中,美国埃默里医学院的作者提出,可以考虑结合使用恢复期血浆和超免疫球蛋白(Hyperimmunity globulin, H-Ig)来治疗患者。H-Ig是从血浆中获得的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高亲和力的标准化抗体制剂。

在应用中需要注意:

  • 通过临床、实验室和影像结果监测患者反应,与配对血浆样品中的抗体滴度、特异性和中和活性进行比较,以开发更好的算法来识别预期临床疗效以及供体因素。
  • 关注并追踪不良事件,包括轻度发热和过敏反应、危及生命的支气管痉挛、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和心肺疾病患者的循环超负荷。
  • 监测临床疗效相关因素的动态变化。因为H-Ig同血浆一样可以储存多年,但病毒突变的累积会造成抗体效力减弱。


如果能从严格开展的临床试验中获得有力证据,确定可以受益的患者,恢复期血浆疗法可能成为保护高风险人群的一种有效方法,并且可以与开发疫苗及抗病毒药物的重要工作同期进行。

参考文献:

[1] Treatment of 5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COVID-19 With Convalescent Plasma

JAMA.Published online March 27, 2020.

doi:10.1001/jama.2020.4783

[2] Convalescent Plasma to Treat COVID-19Possibilities and Challenges

JAMA.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7, 2020.

doi:10.1001/jama.2020.494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