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農村蛋雞養殖,不是你“想養就能養”!

2019年對於我們養雞業者是新的轉折點,在“熱錢”大批湧入、新廠不斷崛起,同時也因規模小、效益差而退出養雞行業的當下。在日趨嚴峻的環保壓力下 ,我們中小養雞企業如何化繭成蝶、圓夢成真?

雖然,屢屢有投資幾十萬、幾百萬新建的蛋雞場的新聞見諸報端,但就全國而言,單場存欄在20萬隻以上產蛋雞場,存欄總量尚且不足1億隻!全國的在產蛋雞如果按照10億隻計算,這個比例不到10%,還是比較小的。因而,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小蛋雞企業仍然是養殖業的主力軍!

但是,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內,規模化蛋雞養殖企業的比例會大幅度提升,為什麼會這樣?許多文章從“環保政策、食品安全、投資成本、行業大環境變遷”等等方面進行了詮釋,我就不在贅述。下面我將從怎麼在養雞過程中讓我們走向更美好的生活談一點我的看法。

如今的農村蛋雞養殖,不是你“想養就能養”!

什麼樣的規模最適合我們這些中小養殖企業呢?

我認為10萬隻/棟是最合適的選擇!

為什麼?

第一、省地、省人工。現在一萬隻雞把夫妻二人都忙的團團轉,勞動生產率是5000只/人。而10萬隻/棟僅僅需要5個人即可,人均勞動生產率2萬隻/人。

第二、蛋雞的生產性能更優秀!就以河南最大的蛋雞企業柳江牧業為例,由咱們福源禽業提供給柳江的京粉六號青年雞10萬隻/棟,蛋率90%以上能保持十個月之久!平心而論1萬隻/棟的有幾家能達到?

第三、環保。現在壓在蛋雞企業頭上的大山就是環保!環保不達標只有死路一條了!一萬隻的蛋雞場雞糞處理就是個難題,看著幾十萬上百萬的雞糞處理設備就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而10萬隻/棟的雞舍,在雞舍末端直接安裝雞糞處理設備需要投資一百萬元,均攤下來10元/只還是可以接受的,生產的有機肥以500元/噸計算,二年半即可收回投資了!這是小養雞企業萬萬做不到的!

過去,養雞低門檻是大家公認的,找一塊只要不是基本農田的地方,搭建一個棚子,沒錢的三兩千只、有錢的五七千只,就那麼轟轟烈烈的幹起來了。再把時間往前推,在自家院子寬裕的住房或者廢棄廠房,架上幾組籠子就養起來,早期的“小群體、大規模”蛋雞養殖模式其實都是這個樣子的。

對於當時環保要求不太嚴格、發展管理粗放、急於追求政績的地方政府來說,這樣的養殖模式也是樂見其成!

如今的農村蛋雞養殖,不是你“想養就能養”!

這種所謂“小群體、大規模”的養殖模式,弊端是顯而易見的,粗放的管理和發展模式,其結果必然導致疫病流行、效益低下、汙染嚴重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最大的問題在於,這種“游擊隊”式投機性養殖模式,往往在行情好的時候“一哄而上”,行情只要變差就“一鬨而下”或者是“一鬨而散”,2014年之前的蛋雞養殖,三年一個行情走勢的起伏就是這麼來的!

目前,政府矯枉過正的大規模環保治理,和期貨設立後的大資本介入,恰恰就對這個頑症一擊致命。只要是現在從事蛋雞養殖的同行,我估計,沒有被環保部門約談過的,這種可能性基本為零!

那些因為環保問題被強拆,個別甚至準備對抗強拆“以命相搏”的養殖戶,都在管理經驗日臻完善成熟的政府部門面前,輕輕鬆鬆的敗下陣來,從小範圍的來說,你面對的是一個巨大的、組織極嚴密、效率極高的機構,不用過多較量,勝負一目瞭然!

如今的農村蛋雞養殖,不是你“想養就能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