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億像素、馬達與手機的綜合體驗

最近關於手機拍照像素數高低的爭議不斷,支持更高像素鏡頭的和目前像素已經夠用的雙方,是各說各的道理、勝負難分。就在像素爭議還沒結束之時,又冒出來個馬達話題,什麼轉子馬達、縱向線性馬達、橫向線性馬達的,爭議熱度太高。

1億像素、馬達與手機的綜合體驗

用更高像素的鏡頭,拍出更大像素的照片不好嗎?

像素與照片尺寸大小(幅面)的關係


像素是手機鏡頭感光器件(COMS)的最小感光單位。要想得到分辨率高(也就是更細膩)的照片,就必須保證有足夠的像素數。毫無疑問,像素高的手機鏡頭拍的照片當然比像素低的手機鏡頭拍的照片包含的影像信息更多。


像素數是感光點的總量,像素越高,照片的尺寸必然越大。所以像素數的高低,決定著照片幅面的大小。


手機拍照都會提供幾種不同像素單位的模式,如1024×768、1600×1200、2048×1536等,這些規格的最高一檔當然受限於手機搭載的鏡頭,小米1億像素鏡頭所拍照片分辨率可以高達12032x9024。


1億像素、馬達與手機的綜合體驗

這每一組數字中,前一個數字表示在照片的長度方向上所含的像素點數,後一數字表示在寬度方向上所含的像素點數,兩者的乘積,就是像素數。比如小米1億像素鏡頭像素數是這麼計算來的:12032x9024=108576768,即約為1億像素。


像素數與清晰度的關係


分辨率是照片清晰程度的主要標誌,在分辨率一定的情況下,像素數就是圖片幅面大小的標誌。像素數大,說明該圖片的幅面大,並不能說明其清晰程度,清晰程度如何,主要看其分辨率的大小。


其實當前主流的1200萬到6000萬之間的手機鏡頭,實際成像照片一般都採用了4合1、9合1甚至16合1技術,實際照片像素數一般是在數百萬到1000萬左右。而照片文件體積一般是在幾兆到10幾兆這個範圍。


小米MIX Alpha或CC 9手機的一億像素照片分辨率高達 12032 x 9024,單個文件的體積超過40MB。


幾十兆的圖片文件,一般手機、PC處理起來就很吃力了,計算量很龐大。所以很多應用都會對圖片大小進行限制,微信PC端發到手機端限制圖片原圖的大小為25M。特別是上傳照片到網絡的功能,大都有文件體積限制。


如果不考慮成本,像素當然越高越好,畢竟容納的影像內容更多。如果存儲和處理能力都可以跟得上、成本都可以接受,當然要用更大的像素,不用那不是傻子嗎?但是現實卻很殘酷。


高像素對處理器AP性能、AI計算能力、ISP處理能力、運行內存和日常存儲空間的需求都要大很多,因為這些成本的影響很大,相應手機價格肯定也是水漲船高!


1億像素、馬達與手機的綜合體驗

而常規手機、電腦顯示屏幕的分辨率下,幾百萬像素已經是足夠的了,更大的圖片則主要是可以滿足放大圖片看細節的需求。


如果為支持1億像素,甚至三星正在研發的1.4億像素手機鏡頭,就必須大幅度提升上述各種手機性能,否則就會降低使用體驗。這些必然付出的成本,給消費者的回報夠不夠?


如果單純提高鏡頭像素數,而各方面性能跟不上,就意味著拍一張照片可能要處理好幾秒甚至更長時間,用戶等得及嗎?像素數越高的照片,佔用存儲空間越大、處理計算量更大、價格當然也就更高,而且必然造成處理大照片時的一些難度,這樣真的好嗎?


1億像素、馬達與手機的綜合體驗

用更好的馬達體驗不是更好嗎?


馬達主要作用是讓手機產生振動效果,手機上用的馬達主要分為二大類。


轉子馬達


顧名思義就是通過電流驅動轉子旋轉產生振動。根據馬達的旋轉軸可以分為普通轉子馬達和幣型轉子馬達。


這種振動方式會有一個啟動和停止的過程,啟動時由於轉速加快導致震感增強,停止時由於旋轉慣性就算電流切斷也會繼續旋轉一段時間,這就是振動的滯後感。振動差異也僅僅是通過轉速體現,所以震感十分單一併且體會不到方向性,振動時容易產生噪音,這大概就是網上關於馬達嗡嗡嗡話題的來由吧。


線性馬達


主要分為兩種—縱向線性馬達和橫向線性馬達。這兩種線性馬達的原理都是類似於打樁機,通過振子的直線運動直接將電能轉化為動能。當然既然是兩種線性馬達,它們之間也有不同。


縱向線性馬達,又叫圓形線性馬達或Z軸線性馬達,它的運動路徑是手機上下兩個方向,體積較小,振感也較弱,但是綜合體驗還是強於轉子馬達,在成本和體驗上有較好的平衡。


橫向線性馬達,又稱X/Y軸線性馬達,馬達振子的運動路徑一般是手機左右方向,少數也有上下方向的。橫向線性馬達的振子運動距離一般較長,振感最立體、最乾脆,結合手機算法支持可以模擬不同的振動反饋,是手機上體驗最好的振動馬達。


1億像素、馬達與手機的綜合體驗


橫向線性馬達定位缺點是體積大,在寸土寸金的手機中佔據很大的位置。這就對手機主板的佈局影響較大,必然會擠佔電池空間和其它佈局取捨。而且橫向線性馬達的成本高於轉子馬達和縱向線性馬達,所以手機採用橫向線性馬達,是需要進行綜合權衡取捨的。


回到咱們的問題上,用更好的馬達不好嗎?答案很簡單,更好的馬達,體驗當然會更好,但是,價格也更貴。而且還有二個問題要關注。


一、這個馬達震動的體驗確實是用戶很重視的嗎?

馬達,或許根本不是用戶所關注的一個重要需求?如果足夠多的用戶重視馬達,相信廠商的產品經理不傻,不要說幾元錢成本了,幾十元上百元也會選擇配置更好的馬達的。


二、馬達會成為用戶選擇手機的否定項嗎?

馬達是不是一部手機的重要性能指標呢?當然根本不是!馬達甚至只能算是一部手機一個最普通的小部件,甚至根本不屬於一部手機的重要指標之一:處理器性能、電池容量與耗電量、屏幕、通信功能(基帶)性能、外形、重量、尺寸大小、操作系統等,這麼多指標都要比馬達重要多了


既然如此,為什麼所謂的馬達問題爭議很大?


首先本該沒什麼爭議,比如小米特別傾向於搭載好的線性馬達,而華為手機則一向根據手機檔次配置馬達。這本來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各家廠商都有自己的理由,都是基於自身對市場、用戶、一個具體產品定位的考慮而選擇。


搭載不同馬達的廠商有對錯嗎?根本沒有!只要各自產品的用戶接受即可,如果一個廠商的選擇不符合針對用戶的大部分需求,那就是一個失敗的產品,市場自然就會給出答案,消費者用腳投票就可以了。


那麼為什麼就爭起來了呢?還這麼轟轟烈烈的。其實很簡單,營銷需求!主要還是一些廠商為了熱度而不斷炒作,製造熱點,吸引注意力。真的還是希望這樣的話題安靜下來,天天炒作反而讓用戶厭煩。

廠商想配啥馬達就配,配置表上標出來,讓用戶自己選擇好了。


上述二個話題稍微一總結,就會發現一些關於手機配件的更多問題,選擇更好的、更貴的配件,必然同時引起產品總價上漲,這對用戶確實好嗎?為什麼好的手機產品,要控制配件成本,要考慮用戶的綜合體驗?


1億像素、馬達與手機的綜合體驗

綜合體驗,就是合理的成本與性能閹割的一個平衡點

對於正常的消費者需求(非奢侈品)而言,產品設計一定是基於用合理的成本去確定整個產品的規格設定。


所謂"我用不用無所謂,但是就是要有"的邏輯,不但不是產品設計者可以接受的,也根本不符合用戶的正常思維方式。


即便是產品設計者這樣做,消費者也不可能因此去接受過高的價格,甚至還會引發增加重量、體積等副作用。如此,這還是一個失敗的產品。所以,不能要求一個手機(產品)完全滿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


綜合體驗並非一個虛無的概念,而是實實在在的一個實踐。可以這麼說,綜合體驗就是讓一部手機產品讓廠商定位的客戶/用戶更能接受的各種因素的匯聚和綜合。


1億像素、馬達與手機的綜合體驗

用戶選擇手機產品時考慮的關鍵因素之一:品牌力

1、核心技術實力。如蘋果手機的A系列處理器、iOS操作系統、蘋果生態,華為的處理器、影像技術實力、產品設計能力,三星的屏幕、產品設計能力等,這都是大品牌吸引力的重要保障,是一個廠商獨到的優勢,可以建立其它同行難以企及的競爭壁壘。


2、客戶服務意識、服務水平。


3、可靠的質量、良好的口碑。


4、客戶需求的準確把握,與產品定位及設計的完美匹配。

如華為P/Mate/Nova系列產品的定位,就極為清晰的區分開了時尚與拍照/商務/女性與時尚的用戶差別;華為、榮耀的雙品牌設計,則是清晰的區分開高端和中低端價位。


5、把握市場趨勢、創造需求、引導市場趨勢、引領時尚的能力。

如蘋果喬布斯創造的智能手機產品,創造智能手機這一巨大市場;華為對手機影像功能的孜孜不倦的追求,推動、引領手機拍照不斷提升。


這些要素就構成了所謂品牌的用戶忠誠度,用戶忠誠度本質上是基於一種信任。所謂的果粉、花粉,都是如此。


用戶選擇手機產品時考慮的關鍵因素之二:消費習慣

習慣使用MIUI或是EMUI的用戶,可能就不習慣另一個操作系統。在選擇產品試用系統時就會帶著先入為主的主觀因素,存在很大的消費慣性。


1億像素、馬達與手機的綜合體驗

一個很在乎拍照功能的用戶,當然會在拍照功能強的手機中選擇。


喜歡輕薄手機的用戶、喜歡曲面屏的用戶、喜歡小屏手機的用戶,都會在相應可選範圍內選擇,很難跳出既有的範圍。


要買遊戲機的用戶,自然會關注遊戲所需:性能、電池容量、高屏幕刷新率等。


自身對購買產品的價位區間確定。這是個客觀因素,消費者很難會明顯突破預算範圍而選擇產品。


用戶選擇手機產品時考慮的關鍵因素之三:產品力

在各種前置要素篩選之後,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在可選範圍內的各個候選產品的產品力了。


這個時候,各部候選手機的幾個亮點、與消費者最契合的關注點就顯得極為重要。契合度越高的手機,被選中的概率就很大了。


綜合以上各種因素,很明顯手機(產品)的綜合體驗是複雜的,單獨幾個配件的性能根本不是關鍵因素。


手機產品的配件配置小結:

  • 不計成本的手機,肯定不是個好手機
  • 任何一款手機設計時,都要時刻考慮產品的定位
  • 只靠堆料,不可能推出一步好手機。一部手機的成敗,手機配件之外的因素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