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买套房,未来是“葱”价还是“钻石”价?

今天买套房,未来是“葱”价还是“钻石”价?

关于楼市,一位朋友的留言是这样的。

近日,一篇"除了农村,中国到底有多少房子"的文章(可参阅: ),引起了不少人的探讨。

其中,有一位朋友的留言是这样的:只看大数据代表不了什么,任何东西都要根据当地情况分析。房子是很多,但为什么还要买,难道都是为了炒房,就像车一样,开了捷达,想换奥迪,人都是向上走的,核心区域的房子就有很多是坚挺的。

今天买套房,未来是“葱”价还是“钻石”价?

他的这个说法受到不少人的认同,说明逻辑上是说得通的。连"绝不赚最后一个铜板"的李嘉诚都说过,房子的地理位置很重要,甚至提出"地段、地段、还是地段"8字置业标准。

从微观上来看,这个网友的观点没有什么问题,就如股市行情不好的时候,也有例外的个股比较坚挺。

但是,微观的正确并不代表宏观是错误的。就像中介大佬左晖指出的那样,"中国人今天已经不缺房子了,基本已经解决了房子的居住问题。从全国的户房数量来看,房数已经超过了户数。"。同时左晖又表示:"现在核心问题在于房子的分布问题上。房子的分布不够均匀,住宅房屋的供应分布和人口地域分布,实际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今天买套房,未来是“葱”价还是“钻石”价?

左晖的话,就表达了楼市宏观与微观的辩证关系。宏观上,房数超过了户数;区域上,差异比较大,很多地方房子产生了过剩,而个别地方的房子仍不能满足居住。

再回到这个留言"核心区域的房子就有很多是坚挺的",那么非核心区域呢?非核心城市呢?

未来,"微观"的差异会加大,三四线房子是便宜如"葱",还是贵如"钻石"?

相关数据显示,上半年三四线土地成交面积和金额呈现双双下降的趋势,房企在三四线的新增土地储备建面占比下滑近8%。

今天买套房,未来是“葱”价还是“钻石”价?

这种情况的出现既与大城市购房溢出效应减弱有关,又与三四线自身的原因有关。其中,三四线自身的不足是重点。

第一,缺少人口的支撑。在珠海、西安、深圳、杭州、长沙、广州等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的时候,另外一些中小城市人口却在流失。中泰证券首席分析师梁中华曾指出中小城市中,有七成面临人口净流出的压力。缺少人的前提之下,房子的购买力势必会减弱。

今天买套房,未来是“葱”价还是“钻石”价?

第二,棚改的红利消失。三四线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棚改。随着棚改的"腰斩","旧改"的提出,影响最大区域当属三四线。以前棚改是拆掉重建,开发商起到了主导作用,从某种程度上看,推高了房价。而现在棚改大幅度的减少,降幅达5成以上,红利也就随之消失了。

今天买套房,未来是“葱”价还是“钻石”价?

第三,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三四线的房子大幅增加,房子空置率也水涨船高,过剩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供求关系的变化已经让开发商逐渐理性,不再无脑拿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近70%的百强房企在三四线新增土地投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表现出来的态度是拿地积极性减弱。

未来,楼市的分化可能会逐渐显现,当潮水退却时,炒作的区域会慢慢地显露"真容"。

今天买套房,未来是“葱”价还是“钻石”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