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純水處理設備技術發展史

超純水處理設備技術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預處理——>陽床——>陰床——>混合床

  第二階段:預處理——>反滲透——>混合床——>精混

  第三階段:預處理——>反滲透——>EDI裝置——>精混

  反滲透(RO)技術是一種利用膜分離去除水中離子的方法,儘管反滲透系統將水中 95%-99%的離子去除,但還不能滿足工業生產的要求,其後續工藝必須使用離子交換設備。近幾十年以來,混合床離子交換技術作為純水製備的標準工藝。由於其需要週期性的再生且再生過程中使用大量的化學藥品(酸鹼)和純水,因此已很難滿足於無酸鹼純水系統。正因為傳統的離子交換已經越來越無法滿足現代工業和環保的需要,於是將膜和樹脂結合 EDI超純水處理設備技術成為水處理技術的一場革命。其離子交換樹脂的再生使用的是電,而不再需要酸鹼,因而更滿足於當今世界的環保要求。

  自從 1986年 EDI技術工業化以來,全世界已安裝了近 2000套 EDI超純水處理設備系統,尤其在製藥、半導體、電力和表面沖洗等工業中得到了大力的發展,同時在廢水處理、飲料及微生物等領域也得到廣泛使用。

  EDI裝置特點

  EDI裝置是應用在反滲透系統之後,取代離子交換樹脂,具有水質穩定、運行費用低、操作管理方便、佔地面積小等優點。

  E-CellTM的特點

  E-CellTM是 EDI技術的一次革命。它是由通用電氣公司下屬的加拿大 E-Cell公司和日本 Asahi Glass公司共同開發研製的,並於 1996年推出市場。此技術專利完全滿足無酸鹼、低成本、取代初級混床的市場需要。

  EDI超純水設備是水處理技術上一項革命性進步。該技術應用電再生離子交換除鹽工藝取代傳統混合離子交換除鹽工藝 。通過離子交換樹脂及選擇性離子膜達到高脫鹽效果,與反滲透結合的聯合工藝使產水水質可10~15MΩ·CM的高規格產水。


超純水處理設備技術發展史

超純水設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