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鏈乾貨分享106篇:區塊鏈的“去信任”,到底是什麼信任?


愛鏈乾貨分享106篇:區塊鏈的“去信任”,到底是什麼信任?



所有人都知道,區塊鏈解決的是信任的問題。那麼,區塊鏈世界中的“信任”究竟是對什麼的信任?幾乎所有人都以為區塊鏈解決了點對點交易中陌生人之間的信任。實際上,這樣的想法完全錯了。

眾所周知,區塊鏈系統建立在非對稱密碼、哈希函數、安全多方計算和對等網等技術組合基礎之上,通過一系列的機制設計,防止了“雙花”問題的出現。

但是,區塊鏈系統的“去信任”的特點,到底去的是什麼信任,又是如何實現的去信任呢?

首先,區塊鏈系統建立起來的去信任,應該完整地稱為去第三方信任。在其他系統中,互不相識的雙方想直接建立起信任關係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必須通過雙方都信任的第三方的信任背書,才有可能建立起有限程度的信任。

而且這種信任,將隨著雙方對第三方信任程度的變化而變化,同時還會隨著第三方信任鏈條長度的增長而逐級衰減。

愛鏈乾貨分享106篇:區塊鏈的“去信任”,到底是什麼信任?


區塊鏈能夠完成價值轉移和信用轉移。

從更加宏觀的角度來看,這都是基於區塊鏈是一種“去信任”架構。“去信任”架構就是在整個系統中的多個參與方無須互相信任就能夠完成各種類型的交易和協作,這恰恰一直是傳統互聯網到目前為止最薄弱的一項。

這意味著區塊鏈上的用戶可以不用信任任何中心化機構或者網絡上的任何其他用戶。在這種最基本的形式中,每個區塊鏈都是一個透明的系統,用戶只需要信任其代碼和用戶對於此區塊鏈的共識,可以說,區塊鏈就是一個透明的玻璃,純潔無瑕但是也會帶刺。

愛鏈乾貨分享106篇:區塊鏈的“去信任”,到底是什麼信任?


這種架構和傳統服務的架構完全不同,傳統服務直接要求用戶的信任。然而,隨著一些公司輕易改變“遊戲規則”,導致人們對這些公司失去信心。

例如,2008年的經濟危機導致了許多人對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完全喪失了信心,這就為比特幣(區塊鏈)的誕生提供了思想基礎。比特幣(區塊鏈)本身就是一個透明、去信任、無腐敗的貨幣體系的世界。

愛鏈乾貨分享106篇:區塊鏈的“去信任”,到底是什麼信任?


區塊鏈信任機制對我們的影響

區塊鏈旨在打造一個去信任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無論是誰在操作,都能保證其信任,這個在當下“信任危機”愈發嚴重的社會,其技術將會是突破性的。

我們不再需要第三方的機構頒發什麼證書去證明自己的身份、信息,不用再去擔心網絡上的虛假造謠信息,而去反過來信任網絡。

試想一下,如果知識產權能夠以數據的形式記錄保存,那還會有產權之紛?我們平時食用的大米糧食,如果可以有效地溯源,黑心商家還能繼續胡作非為?

應屆畢業生的文書證明通過更簡單的數字編碼保存,何來假文憑、信息被人篡改事件的發生?

信任問題關乎社會的方方面面,期待區塊鏈去信任的“烏托邦”世界早日到來。

愛鏈乾貨分享106篇:區塊鏈的“去信任”,到底是什麼信任?


區塊鏈的去信任是指用戶不需要相信任何第三方。用戶使用去信任的系統或技術處理交易時非常安全和順暢,交易雙方都可以安全地交易,而不需要依賴信任的第三方。

其中“信任傳遞”和“去信任”的主要區別在於,信任傳遞中的T參與雙方的交易,也承擔責任;而去信任模型中的T,不參與交易,也不承擔責任。

區塊鏈本身是一個平臺工具,提供了一個不可篡改的記賬服務。他無法促使交易雙方彼此互相信任,也無法參與到雙方的交易中;

作為一個沒有生命的工具,當然也無法承擔交易責任(比如A違約,B發假貨啥的,都屬於交易責任;至於記賬的正確性,系統的安全性責任,當然還是由區塊鏈保障)。因此區塊鏈所實現的是“去信任”模型,而非“信任傳遞”模型。

愛鏈乾貨分享106篇:區塊鏈的“去信任”,到底是什麼信任?


當然,在區塊鏈記錄大量交易數據後,則給人提供了一種可靠的經驗數據。比如當A不信任B時,但在鏈上可以查閱B發生了大量的成功交易。

此時A可以判斷,B是一個可以相信的人。這是一個衍生的能力。也就是我們常提的“增信”的由來。無論是否有歷史交易數據,在區塊鏈平臺上的交易仍然是在去信任模型下完成的。

信任是一個泛概念,包含的場景非常豐富,比如合作信任、感情信任、交易信任……而在區塊鏈的世界裡,當前主要涉及的場景是交易信任

當然,還可以利用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提供存證服務,以解決其他場景的信任問題。

愛鏈乾貨分享106篇:區塊鏈的“去信任”,到底是什麼信任?



愛鏈乾貨分享106篇:區塊鏈的“去信任”,到底是什麼信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