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有夢想卻被現實毒打,有對象卻愛而不得,咋辦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裡。淡泊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

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磅,娶一位美麗的妻子,就是成功嗎?

我想,這一切都取決於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他認為對社會應盡什麼義務,對自己有什麼要求。——毛姆《月亮與六便士》

人究竟該如何過好這一生?又有什麼標準呢?

這兩個問題本身就包含答案,但答案的本身卻是沒答案。

每每看完經典的小說或是電影,我腦海中都會浮現諸多想法。但最終,還是離不開此問題:接下來,我的人生路,該怎麼走,才能不枉此生?

在百思不得其解之時,我偶然間翻閱到《月亮與六便士》,並發現問題的答案全被寫進部經典小說之中。

《月亮與六便士》:有夢想卻被現實毒打,有對象卻愛而不得,咋辦

該書首次出版於1919年,出版後一直好評如潮,豆瓣評分高達9.1分,並且被英國視為文學經典,和文藝青年必讀聖經。

很多人把《月亮和六便士》當成是一部追求理想的經典小說。其實不然。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們不僅會激情四射、鬥志滿滿,牢記“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這句話,而且是會漸漸地讀人究竟該為什麼而活,而不應該外界中的雜音,而捆綁了手腳。

如今,我多次重刷這部小說,看到的不僅是美好的理想與不堪的現實,更多的則是人性背後關於成功的事業、幸福的愛情、以及人生意義等多方面的思考。

用一句話來說,任何人生模式,並沒有好壞之分,也沒有對錯之別,只有你覺得值不值和願不願意的說法罷了。

01

現實和夢想並非是對立的關係。

毛姆筆下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他過著一種大多數人夢寐以求的人生。他謀得倫敦證券交易所經紀人一職,家中妻子賢惠,兒女活潑可愛。通俗來說,他過著一種所謂的工作體面,家庭和睦,有房有車的幸福日子。可是,在不惑之年,他突然決定捨棄一切,轉身離開,並奔向一無所有的遠方。沒有人知道他為什麼做,所以人們只能根據人性,來推理出他外遇了。

然而,斯特里克蘭德卻說自己對女人沒興趣。此時,他眼裡只有一支畫筆,並堅定地說:“我告訴你,我得畫畫。我管不住自己。一個人掉進水裡,游泳遊得好或壞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他不得不掙扎出來,否則就會被淹死。”

這就是他的選擇。

也就是說,為了心中埋藏已久的畫畫夢,斯特里克蘭德不顧眼前的苟且和別人的異樣眼光。如此巨大的勇氣,這不得不讓所有讀者肅然起敬。這是整本書最為核心,也是容易讀出來的部分。

很多人讀這本小說,也只是理解到這個層次:理想與現實,總是對立的。在現實生活也如此。因為只是極少有人既能真正追求自己的夢想,又能過好現實生活。

到這裡,就浮現了一個問題,書名中的“月亮”與“六便士",哪一個更為重要呢?

  • “月亮”象徵的是一種理想,這種理想如同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一樣對藝術的追求,不顧一切,寧可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人生態度。
  • “六便士"代表的是一種世俗,它指的是眼前的苟且生活,如書中的反面例子,熱心誠實的斯特洛夫,為了家庭,靠藝術生活謀生。

毫無疑問。正確答案肯定是“六便士",現實自然比理想更為重要。這個是無可厚非的問題。為什麼呢?

馬斯洛需求層數也直接給出了結論。

《月亮與六便士》:有夢想卻被現實毒打,有對象卻愛而不得,咋辦

這個理論,直接說明了:

  1. 從人的需求層數來看,底層的基本生存需要比頂峰的自我實現需求更為重要。你想!當你的溫飽問題沒實現,談何遠大夢想呢?
  2. 從社會不同人生站位來看,大部分人屬於底層,只能為努力為生存而奮鬥。只有極少數人才能實現自我,追求精神享受。

也就是說,在現實中有兩類人,一類人是被現實磨成灰,活得行屍走肉。他們的生活,全被他人所操控。比如,你要讀好書,找到體面的好工作,到了適婚年齡。你要娶白富美,嫁給高富帥等等。另一類人是為了追求理想,為了追求自我,完全可以不顧一切。

前者,我把它稱之為“現實主義”;後者,我把他稱之為“理想主義”。

反觀現實中的你我,是不是絕多數人為了六便士,而過著一種“現實主義”,只有少人願意對抗人性,走上“理想主義”的生活?

因此,很多人看完這本書之後,突然覺醒,不再執迷不悟了,故紛紛做出辭去工作,等極端決策,目的是讓自己從此走上自由人生。

就連偉大作家毛姆直接本人也在小說開篇的第一句話講到:“我最初沒在他身上看見不同凡響的東西,但如今很少看見誰還會否定他的偉大。這種偉大,是看得見摸得著的。”

可以說,大部分人把這種不顧一切,為了追求心中的“月亮”的理想生活的人,視為英雄,認為對方是偉大,是很了不起。因為在現實中,只有少數人能做到。

但在我看來,這種想法不全是對的。為夢想而不顧現實的做法是一種扯淡。因現實而丟失夢想,是一種愚蠢。

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斯特里克蘭德在為藝術而獻身時,他一手甩開妻兒,一腳踢開工作,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我並不是想說,人就得乖乖地“為五斗米折腰”,故不能追求心中的理想。而是說,每個人都身不由己,所以我們都需要找到自己的時區,然後舒適地活著。比如,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完全能去遠方追求自己的夢想,但也能提前給家中的妻兒和工作單位提前一個交代,甚至是先給自己準備一小筆流浪生活的費用。而不是把“爛鍋”扔一邊後,就不管不顧了。

所以,我認為《月亮和六便士》這部小說,並不是想歌頌像斯特里克蘭德一樣,不顧一切追求夢想的偉大,也不是想責備那些向現實低頭的人,而是想告訴所有人:活著,你既要仰望星空,要找到心中的“月亮”,並按照月光的指引,也要低頭撿“六便士"。什麼意思呢?

簡單來說,你是一個筆直的行路人。你要做好現實與理想的平衡問題,而不是顧此失彼。

在我看來,為了夢想而不顧現實的不堪,是不對的。為了現實過著舒服,而弄丟心中的夢想,更是錯的。因為現實和夢想不是一對對立的關係,而是一對孿生親兄弟。

我想,這才是這部小說,給人的最大啟示:所謂的人生,從本質來說,是一個自我平衡的過程。平衡什麼?平衡理想與現實這對關係,平衡工作和家庭的時間衝突等問題。

《月亮與六便士》:有夢想卻被現實毒打,有對象卻愛而不得,咋辦

02

愛是一對不平等的關係

真愛是無私的,而不是一種相互利用的“工具”

我之所以說理想和夢想並非是對立的關係,那是因為人生本來就是一個自我平衡的過程,只是少有人知道並做到。可以說,人想要找到理想和夢想的平衡點,必須得靠你自己去找,去把握,去拿捏好。誰也幫不了你。

這看似很糟糕,其實也不然。相比愛情中的愛,這可能是一件相對容易的事。在愛情面前,即便你靠自己不斷努力和付出,也不一定會得到成果。反而,在你付出愛之後,還可能被愛傷害。用一個詞來說,愛而不得。

所以,《月亮和六便士》這本書中的愛情部分,講得很複雜和糾結的。糾結在哪?

用一句話來說,真愛難求,而錯誤的愛卻比比皆是。哪些愛是錯誤的呢?

①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前後與3個女人的錯誤愛情

第一個女人是他的妻子。

在這段關係中,斯特里克蘭德認為愛情是一種疾病,是變態的,是令人難以忍受的,所以他一直扮演著一個"渣男”的角色。

在不惑之年,他成家立業。可是有一天,他又突然拋妻棄兒。在他看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路要走。妻兒跟他再也沒有任何關係了,所以他們要麼彼此獨立,要麼自生自滅。

他說:“男人的靈魂漫遊於宇宙最遙遠的地域,女人卻熱衷於把男人的靈魂囚禁在家庭收支賬簿的小圈子裡。”

我認為這句話講得很現實的。但這也不能怪女人,女人天生就脆弱而珍貴,需要被人疼,被人愛。

第二個女人,是他的救命恩人的妻子

他與已為人婦的布蘭奇·斯特羅伊夫有染。布蘭奇為了他,離開深愛她的丈夫。最後,她卻因為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而服藥自殺。他卻認為她的死跟他沒有關係。她是一個愚蠢、失衡的女人。而他丈夫痛苦不堪。

在這部分,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對女人的愛是一種性愛,一種衝動,是荒誕可笑的,是不負責的愛。

書中用這樣的話,來講述主人公對女人的這種愛。

“她的身體非常美,我正需要畫一幅人體畫。等我畫完以後,對她也就沒興趣了。

這讓我想起,大學時,我好朋友跟我講的一件事。我們讀大一的時候,她與一個男的談戀愛。

學期初,她為了他,墮了一次胎。

學期末,她又為了他再墮了一次胎。

因為兩次墮胎的時間相隔過短,導致了在第二次墮胎時,醫生說不能用麻醉藥。所以她對我說,那一種痛是割肉的痛,無法言語。後來,她們分手了。她找男的理論。女的問:“我為你受的苦,怎麼辦?”他說:“那是你自願的,你情我願,我沒有強迫你。”然後。對方當著所有室友的面,把她推出宿舍門,並關上門。

我聽完無言以對。我問:“那你們為什麼不做好安全工作呢?”她說:“他性情來時,我控制不了。我力氣小,他力氣大,我推不動,也跑不了。”

我只能說,男的夠“渣”,而女的看走眼。吃一塹長一智吧!

書中有一句話,我也覺得很好。“一個女人可以原諒男人對她的傷害,但永遠不能原諒他對她所做的犧牲。”

第三個女人:塔希提島上,土著痴情女孩子

她鍾情於他:“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但是,斯特里克蘭德卻對來看病的醫生說:“女人都是一些奇怪的動物,你可以像對待狗一樣對待他們,你可以揍他們,直到把自己的手打疼了,可她們還是愛著你。”

在我看來,這個女孩子似傻非傻。至少,他們能在一起過日子。往後餘生全是你的。

所以,在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前後與3個女人的錯誤愛情中,我們可得出一個結論:

對於女孩子而言,找對象結婚,猶如同一場賭博。你永遠不知道,自己下手的這個對象對不對,因為人一直在變。他現在對你好,忠於你,並不代表一輩子會愛你,會對你好。愛是什麼呢?

一方在付出,一方在得到,付出與得到,向來是一對不對等的關係。沒有付出,一定不會擁有。但請記得付出了、努力了,你也不一定能擁有。要是誰敢期待愛是平等,註定會被愛傷害。

②再來看,斯特洛夫對待愛情。

他對待愛情的態度是一種傻愛,看完不禁讓人感嘆。他完全是因為同情妻子,才與之結婚的。

書中講到:“勃朗什原來是羅馬一個貴族家的家庭教師,這家少爺勾引了她。她本以為那個男的會娶她,沒想到卻被這家人一腳踢了出來。她快臨產了想要自殺。這時施特略夫發現了她,並同她結婚。”

結果呢?愛妻背叛他後,服藥自殺了,而他卻說:“女人對一個仍然愛著她、可是她已經不再愛的男人可以表現得比任何人都殘忍……”從初識妻子,再到眼睜睜看到妻子給他帶來“綠帽子”,最後接受她自殺的事實,斯特洛夫對待妻子的愛情。這是一種什麼愛呢?

我認為這是一種不公平的愛,是一個殘忍的愛,更是一種同情的愛。這是一種錯誤的愛,可是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愛,又很普遍。

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人們錯誤地認為我愛你,你就得愛我。我對你好,你就得對我好。但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是利己。可以說,你愛對方,對方不一定愛你啊!所以,這才有了這樣一句話:人啊!找對愛人,用正確的方法愛對人,尤其難。

③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的妻子和為人婦的布蘭奇·斯特羅伊,她們對待愛情的態度,都是一種“現實主義的愛”。

她們為什麼結婚呢?因為這個男人能給她們一個庇護所。她們的生活也全靠男人。

結局呢?這種愛,自然是很危險的,男生隨時可以把你一手甩開,一腳踢開,你還能怎麼樣呢?

好了!到這裡,我們來總結一下,無論是男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斯特洛夫,還是愛慕虛榮的妻子和背叛愛情的布蘭奇,他們這樣愛也不對,那樣愛也是錯的。從表面上來看,他們似很相愛,又愛得死去活來,但最後還是不能在一起,並且把自己折騰得痛苦不堪,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相愛而不能再一起,說明彼此不夠愛。可以說,這種愛,你愛自己勝於愛對方。因為你總是對愛抱著一顆企圖心,錯把愛當成相互利用的“工具”。這樣的愛,一點也不純粹,是自私的,是錯誤的。從面來看,彼此似乎愛來愛去,但實際上,每個人只是在愛自己,而不是對方。那麼,人該如何愛他人呢?

《月亮與六便士》:有夢想卻被現實毒打,有對象卻愛而不得,咋辦

在小說最後,17歲的土著痴情女孩子,在希提島上,對年邁的斯特里克蘭德的愛。

女孩說:“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所以她願意對他無條件地付出。

而他說:“她為我做飯,照顧孩子,讓我獨處,能夠幫我做我要她做的事情。”

這才是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一生中,尋尋覓覓,夢寐以求的愛情。

所以,愛情中的愛是什麼?

  • 愛不是一時衝動的性愛,而是永久性的相互陪伴,給對方一個避風港。
  • 愛不是付出和得到的平衡關係,是一種對不平等的關係。。
  • 愛不是一種相互利用的“工具”,而是無私的。
  • 愛不是商品交換,而是無條件的,是純粹的,是發自內心的。

然而,傳統的愛情觀、婚姻觀約定俗成地告訴我們;

  • 談戀愛時,要找一個愛你的人;
  • 相處時,你要像我愛你那樣,對待我;
  • 結婚時,你要找門當戶對的人。

……

但在我看來,這是不對的。這種愛,不是真愛,而是把愛當成一種相互利用的隱形“工具”。這樣的愛,很複雜,不簡單,讓人捉摸不透,很煩人,讓人想避而遠之。因此,人活於愛之中,註定會為愛所傷。儘管如此。愛情本身就是一種獨特的生命體驗。它是新鮮的,刺激的,好玩的,有趣的,也是令人有所期待的。

所以我認為真愛是純粹的、簡單的、無私的,又是不對等的。要是誰敢把愛複雜化,並當成“工具”那樣對待,那註定會被傷害。

《月亮與六便士》:有夢想卻被現實毒打,有對象卻愛而不得,咋辦

03

世界上並不存在完美的人生模式

好的人生模式是找準自己的時區後,舒適地活著

一味追求夢想,是不對的。向現實低頭,也是不太對的。

一味的索取愛,更是不對。無私付出愛,也很可能愛錯。

多次重讀《月亮與六便士》後,我看到書中的任何一個人物,無論怎麼做,人生如何走,都有不完美的地方。

當看完整個故事後,我發現無論是為理想獻身的男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還是愛慕虛榮的斯特里克蘭夫人、庫特拉斯夫人,甚至是有熱心腸的斯特洛夫、背叛愛情的布蘭奇、目光短淺的的尼克爾斯船長、樂善好施的蒂阿瑞、能說會道的庫特拉斯等人,在如此多的人的身上,我竟然找不到一種相對完美,值得我追求和嚮往的人生。悲哀也!

當我仔細去分析人物形象時,又發現他們猶如毛姆筆下的醫生那樣“性格如此複雜。我現在很清楚,同一個人的內心,你可以發現卑鄙和偉大、惡毒和慈悲、仇恨和慈愛,它們並行不悖。”

但細思,我又頓悟,這很真實啊!人無非如此。現實社會也如此。完美的人和事並不存在的。

回頭開頭,我們提到的問題:人究竟該如何過好這一生?又有什麼標準呢?

答案:沒有標準。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世界上並不存在完美的、正確的人生模式。但這意味著我們就不需要努力,就可以渾渾噩噩過完此生嗎?其實不然。

數學上有一個著名理論叫做:“哥德爾不完備定律”。什麼意思呢?你要學會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因為這個定律證明了無論做什麼事,不管你多厲害,一定有不完美之處。

也就是說,無論你是誰,都無法擁有一個完美的人生模式。世間也不存在一個標配的,值得所有人仰望的、模仿的人生模式。如果硬要找準一個相對成功的人生模式,那麼這個模式必定是你能自己的時區後,舒適地活著。

所以,無論在理想和現實面前,你是為了六便士,過著一種“現實主義”的人生,還是為了心中的“月亮”,走上“理想主義”的生活。還是在愛面前,你是一味的索取愛,或是無私地付出愛。

這兩種不同人生,不同的生活態度,並沒有對錯之分,只有你願意不願意,和覺得值不值,僅此而已。

用一句話就說,人生路,是你自己的。你考慮清楚就行了。

我想,《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真正想講的並不是想告誡人們不要只顧著眼前的“六便士”,也不是想讓各位記得抬頭看心中“月亮”。而是說,標準的正確人生模式是不存在。

所以,任何人皆不能,也無法用所謂的好壞來評價他人的人生,對自己也如此。

《月亮與六便士》:有夢想卻被現實毒打,有對象卻愛而不得,咋辦

寫在最後:

能讓我帶著幾口氣,把一本小說讀完的書,寥寥無幾。《月亮與六便士》卻是一本極品。一翻開書,我就被毛姆的語言折服了。

所以在我看來,毛姆寫這本書不是想讓我們知道,並牢記“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而是說所謂的成功人生模式是找準自己的時區後,舒適地活著。因為

  1. “月亮”與“六便士”並非是對立的關係,理想與現實也如此。為夢想而不顧現實的做法是一種扯淡。因現實而丟失夢想,是一種愚蠢。
  2. 愛不是一種相互利用的隱形“工具”。這樣的愛,很複雜,不簡單,讓人捉摸不透,很煩人,讓人想避而遠之。真愛是什麼?愛情是一種獨特的生命體驗。它是新鮮的,刺激的,好玩的,有趣的,也是令人有所期待的。它是純粹的,簡單的,無私的,又是不對等的。所以我認為要是誰敢把愛複雜化,並當成“工具”那樣對待,那註定會被傷害。

好了!你現在知道人究竟該如何過好這一生了嗎?

一個詞:平衡

具體怎麼做呢?拋開傳統的錯誤做法。

  • 當你想要幸福的人生時,不是為夢想而不顧現實,也不是因現實而丟失夢想,而是你要多嘗試,找準一個平衡點,然後自己的時區,舒適的活著。記得,人生模式沒有對錯之分,也沒有好壞之別,只有你願意不願意,覺得值不值,僅此而已。
  • 當你想要擁有愛情,成家時,記得尋找愛之前,你要先懂愛、先去愛人,而不是把愛當成一種相互利用的隱形“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