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冠肺炎中的感悟

“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大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這是去年春節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中的一句臺詞,不成想竟然會在今年春節幾乎變成現實。

如果沒有這次疫情,此刻的我應該在學校聽課了吧!如果沒有這次疫情,整整二十年了也許不會有機會能明白生命是多呢的寶貴與脆弱了吧!如果不是這次疫情可能永遠也體會不到爸媽的飯菜,真香;老家的陽光,真好!如果沒有這次疫情,2月2日會有多少對情侶走進民政局來為他們的愛情長跑留下一個小小的紀念!

如果……如果2020年可以重啟,我好想告訴科比不要坐那趟飛機,我想把吃野味的那位極度愛炫耀的傻帽大個半死,然後舉報華南海鮮市場, 還有提前屯好多N95口罩……

可是不得不告訴自己:醒醒吧孩子,三維世界時間是不可逆的,哪有那麼多的如果可以重來。人生是一場即興表演,無論多麼殘酷,都希望用“Yes-And”的哲學來走好接下去的路。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既然疫情已經發生損失不可避免,糾結於過去沒有意義,抱怨也沒有任何鳥用,這一切是你我根本無力改變的黑天鵝事件,與其刷新聞焦慮現在,或許可以嘗試思考疫情除了死亡和損失還可以帶給我們些什麼……

一、Plan B 很重要。

對於國家,Plan B 很重要。孤陋寡聞的我第一次聽說有“國家一級響應”這個詞語,感慨了一下竟然有這麼高級的應急機制,當危機發生時可以用最短時間統籌各個部門更加高效的應對風險,不至於慌亂。記得采訪宇航員的一段內容,大概是宇宙飛船發射時,正常的操作流程佔比其實很少,而應對各種各樣的突發狀況的應急手冊則是厚厚一本。對於企業,Plan B 很重要。不得不提華為的危機意識,若干年前當人們還在熱火朝天地討論全球化時,華為已經做出過極限生存的假設。正如任正非所說:“芯片暫時沒有用,也還是要繼續做下去⋯⋯在別人斷了我們糧食的時候,備份系統要能用得上。”每次危機之後都會誕生大公司,危機會讓錢繼續往更安全、增長更快的地方聚集,這次危機是一次系統性洗牌。如今疫情此般發展許多企業不得不延期復工和線上辦公,平時若能多做些準備比如將公司資料雲端備份,不至於現在因為遠程工作而辦公資料卻都在公司電腦裡無法正常運轉。

對於我自己,Plan B 同樣很重要。經過這件事,使我更加意識到攢錢的重要性,畢竟多一點收入就多一份生活的底氣。同時最近開始也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生涯,萬一平臺沒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哪兒,疫情如果繼續下去自己失業了又該如何去生存。在變化的世界裡追求不變的,才是最重要的。

二、敬畏大自然,不要存任何僥倖心理

鼠疫、霍亂、天花、SARS、埃博拉、H1N1、H7N9、新型冠狀病毒……病毒一直都在,人與自然的抗爭也從未停歇,未來它只會變個名字出現在我們周圍,它有錯嗎?其實不見得,若是站在病毒的角度來看,有時覺得病毒挺無辜的,它無非也是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繁衍,是食物鏈生態系統重要一部分。人類和病毒明明可以各自安好,只能說,這個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太幸運了,趕上春運的黃金傳播時期,遇到維穩的領導隊友,天時地利人和幾乎都佔了。

面對它,我們一方面鍛鍊身體增加自己的抵抗力,另一方面遠離野味兒離病毒遠一點兒。被保護的不僅僅是大自然,更是為我們人類的自己啊。無論現在做或不做什麼,都會影響我、我的孩子和孫子的生活。無論你們做或不做什麼,我們下一代人都無法彌補,所以為什麼不做些什麼呢?!

怎麼做呢?!從不吃野味兒開始吧,三隻松鼠、大白兔、金絲猴、小浣熊、考拉易購、火狐……再見啦~

三、面對海量信息要有批判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最近總會主動被動接受海量的疫情消息,情緒也容易跟著跑,事後諸葛亮誰都會,網絡暴力原來就在身邊,曾經我是那麼信任的官方媒體說:“不存在人傳人,無明顯人傳人,抓到8個造謠者大家莫慌,人傳人情況很嚴重大家快藏好,老年人致死率高,嬰兒婦女發病率高,飛沫傳播空氣傳播,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感染源……”愛咋傳咋傳吧,反正我們這些吃瓜群眾搶完口罩搶眼罩消毒液甚至雙黃連……蓮蓉月餅,你是權威說啥都對還不行嘛~如果可以,求求你發一條“踢足球能預防病毒”吧!

四、孤獨是人生必修課,有些事情疫情不背鍋

有人說,疫情毀了我的2020,你可拉倒吧,說的好像沒有這次疫情你就會人生開掛一樣。疫情的到來,正好把自己鎖在家裡,哪兒有那麼多人需要見,哪兒有那麼多聚會需要參加,越長大越會明白,太多的無用社交真的沒用!曾想去都江堰十日內觀禪修,後來不了了之。畢竟,這樣好好呆在家和父母在一起的平靜時光真的不常有,老實說我真的不敢和我爸媽吵架,外面疫情那麼嚴重離家出走都沒地方去,所以今年我利用這寶貴的兩週,好好陪陪父母,讓自己慢下來,刷刷B站中的紀錄片、反思生活中的不足,還有趁著在家裡吃飯不花錢多吃點兒、這些都是我們目前可以做的事情。

五、災難是一面鏡子,我看到人性的溫暖與醜陋

災難是一面鏡子,透過它我看到了一個更加真實的世界,一個更加立體的中國。其實和疫情暴露出的問題相比,疫情本身真的不算什麼了。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象的那麼糟糕。

透過這面鏡子,我看到了人性的溫暖,我看到衝在一線的各行各業的鋼鐵戰士們的辛勞;我看到各個科研機構夜以繼日研製新藥;我看到了日本巴基斯坦小夥伴們捐贈的口罩;我看到熱心小夥子丟下物資給警察局轉身就跑;我看到阿里等企業的責任與擔當;我看到火神山雷神山竟然十日內建好;我看到……我都有看到。疫情發生時,受委屈的是沒有什麼發言權的底層勞動者,你和他講隔離講防疫,可不曾想過沒有人給他交房租和一日三餐。答應我最近別亂跑就乖乖的待在家,不要讓無數人的付出功虧一簣。有時候我們覺得所謂無聊的家,是他們想回卻回不去的地方。歲月之所以靜好,那是因為有太多的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

透過災難這面鏡子,我也看到了人性的黑暗:製造販賣假口罩,哄抬物價發國難財,某紅十字會不作為……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秋後算賬,我相信疫情結束後國家會賞罰分明,我希望微信國務院舉報小窗口可以一直開通下去。雪中送炭我會永遠記得以後加倍報答,落井下石之人我小本本也記下了以後也饒不了你。

六、自律即自由,增加抗風險能力。

沒有哪一次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有人說,2019年是過去10年裡最差的一年,卻是未來10年裡最好的一年。2020年開局給了我們重重一擊,如今疫情依舊在蔓延,給中國造成的有形無形損失巨大,但就像那句臺詞說的:“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人的骨頭承受壓力和緊張會變得更加強壯,生命中的許多事物也會受益於壓力、混亂、波動和不確定。只願通過這次疫情,我和我的祖國都能共同成長。5年也許很長,但50年其實很短,50年100年後的事情總有人要去思考,而你我,都有這份責任與擔當。

著於:

從新冠肺炎中的感悟


從新冠肺炎中的感悟

二零二零年二月十日星期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