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紀錄片《鍾南山》中走近“國士”人生

從非典疫情到新冠肺炎,“無雙國士”如何煉成?紀錄片《鍾南山》講述了鍾南山在兩場防疫戰鬥中奮鬥在一線的故事,也回顧了他幾十年來的從醫歷程。



“我想來想去,只不過還是個醫生。”


紀錄片《鍾南山》的開頭,84歲的鐘南山這樣自陳。


4月8日,由廣東廣播電視臺對外傳播中心(國際頻道)及廣東廣播電視臺董珂工作室攝製的紀錄片《鍾南山》在廣東衛視播出。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暴發,一場全國參與的抗疫戰爭打響,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為代表的醫護工作者,不畏艱險,奮鬥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


在紀錄片《鍾南山》中走近“國士”人生


紀錄片《鍾南山》時長30分鐘,運用交叉敘事的方式回顧鍾南山的戰疫經歷:從抗擊“非典”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從父輩教導到子承父業,從青年時代的科研攻關到年過八旬依然堅持出門診……


同時,該片也以其同行、學生、兒子、助理等多角度側寫了一個更為豐富的人物故事。除了眾多首度亮相的珍貴老影像,還透露了此番抗擊疫情過程中不少鮮為人知的細節:如鍾南山連夜奔赴武漢途中的真實現場、馬不停蹄輾轉各種會議的路途場景、近期與外國專家連線會診等細節畫面,都在片中獨家呈現。


在紀錄片《鍾南山》中走近“國士”人生


2020年1月18日,84歲的鐘南山,擠上了傍晚五點多開往武漢的高鐵。通過實地考察、現場調研,兩天後,他對著全國人民鄭重說道:“目前資料表示,(新冠肺炎)肯定有人傳人,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


在紀錄片《鍾南山》中走近“國士”人生


這番話,正式拉響了全中國防止疫情擴散的警報。


2003年,在中國疾病防治控制中心公佈“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基本可確定為衣原體”時,在廣東省最早一批接觸到非典病人的鐘南山站出來說:“我們不同意這個看法,非典是由病毒引起的。”


這句“不同意”,也成為抗擊非典的重要分水嶺。


在紀錄片《鍾南山》中走近“國士”人生


從非典時期的“三早、三合理”救治辦法,即“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合理使用皮質激素、合理使用呼吸機、合理治療併發症”,到抗擊新冠疫情的“早發現、早隔離、藥物治療”,指導研發IGM抗體快速檢測劑盒,推動臨床特徵回顧性研究等,他的方案與科研成果,在這兩場重大的抗疫保衛戰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紀錄片《鍾南山》中走近“國士”人生


“我的壓力來自病人的生命,這個病人我想辦法把他救活,就是我最大的追求。我面對的是生命,這是生與死的問題,一點不含糊。”他對著鏡頭平靜說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非典時期(的抗疫工作),也是按照鄧小平講的這八個字進行的。”


在紀錄片《鍾南山》中走近“國士”人生


1936年10月,鍾南山出生於南京醫學世家,不到一歲的他,被掩埋在日本侵略軍轟炸後的廢墟中。之後,撿回一命的他,冥冥之中與中國命運緊密相連。


1960年,鍾南山畢業於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1971 年,他回到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任內科住院醫師,從事呼吸領域的臨床和科研,而後,在醫學事業上逐漸嶄露鋒芒。非典過後,由他創建的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先後參與抗擊H5N1 、H1N1、H7N9、H5N6、MERS等重大呼吸疾病。現在,84歲的他,依舊每週堅持出診半日。


鍾南山說,父親對他的影響很大,曾教育他:“一個人在世界上,能夠為人類作出、留下點什麼東西,他算沒白活。”


在紀錄片《鍾南山》中走近“國士”人生


2020年2月18日,疫情數字實現了“三個首次”,疫情拐點出現。接著,各地馳援湖北醫療隊陸續回程,武漢離漢通道解封,復工復產成為人們的生活重點……


敢言、堅毅、擔當……紀錄片的最後,一身白衣的鐘南山站在臺前,唱起了《我的祖國》。


在紀錄片《鍾南山》中走近“國士”人生


據悉,紀錄片《鍾南山》30分鐘版本只是一個“預熱版”,接下來攝製組還將製作一個50分鐘的版本,將更多精彩內容融入片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